摭谈意象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28陈虹秀
陈虹秀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该理论基于语用学,从认知心理学本源入手,以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等为依托,通过思维图式的方式,化繁为简,提高教学实效,为高中英语教学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对词汇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提高学生词汇识记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杨晓平 2017)。意象图式将词汇的信息处理方式与词汇的含义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具体的图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条理化、连贯化,为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一、意象图式与一词多义型词汇的学习
意象图式是从现实世界中的无数个事件和事物中高度提炼和概括出来的,具有抽象性。一般而言,意象图式可和诸多语言领域相关联,从而和很多语言的表达相一致。根据双解码理论,即“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能够得出:基于意象图式理论形成的简单、清晰、具体、明了的图式,能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记忆与该意象相关联的词汇表达,其中,意象图式在高中英语一词多义教学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如:over是典型的一词多义词,是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高频词。教师可依据意象图式理论,在over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找出该词中心意义与延伸意义之间的关系(陈晓湘、许银 2009)。
首先,教师出示含有over的例句:
1.The lamp hangs over the table.
2.The balloon is flying over the house.
3.Spread the cloth over the table.
4.Tom lived over the hill.
从上述例句不难发现over一词的多义性。
其次,以over的原型意义为起点,通过图式对该词进行分类探究,得出其意象图式(图1—图4),即上下图式、上—下图式、覆盖图式、路径图式。教师根据意象图式原理推导出的几组图式引导学生探究over的一词多义现象。例句1中,图式(见图1)显示的是静态的位置关系,射体与路标垂直,但不接触。例句2由图(见下页图2)推导,射体在路标上方,虽不接触,但两者表现出的是动态关系,射体沿着与路标平行的方向运动,形成其路径(PATH)。根据图1和图2可知,over的基本意思是“在或向某人某物的上方,但不接触”。例句3与例句1、2比较,路标与射体间有了全部或部分接触(见下页图3)。例句4,根据意象图式(见下页图4)可知over有“障碍”的意思。
图1
图2
图3
图4
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over的意象图式是来自空间范畴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挖掘词汇的意象图式,得出不同的引申义,使学生体会到英语词汇的丰富性,增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over是研究意象图式的经典引入方式,教师以清晰的意象图式使学生明白意象图式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学生对词汇内部联系的理解,避免因单纯、机械的讲解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图式介入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视觉冲击,带来视觉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实效,增强他们对词汇的深入理解。
二、意象图式与介词的学习
介词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流畅、清晰地表达个人的意见和见解,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介词。欲迅速了解他人讲述的内容,就必须对介词的搭配做到熟稔于心(赵明璐2015)。但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介词容易混淆,难以识记,不易理解。意象图式通过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建构形象生动、简洁明了的结构图示,从而提高英语介词的教学有效性。
如:以介词before为例,该词是高中英语的高频介词之一。
首先,教师让学生利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查出该词作为介词的基本意思,即:“早于(某人或某事物);在(某人或某事物)以前”。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意象图式中的TR,LM和PATH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该词的中心意象图式(见图5),即前—后意象图式(时间范畴上)。
图5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原始意象图式得出before的意象图式变体,理解before的其他意思,一是从时间到空间的变化(见图6),如:We knelt before the throne;二是该词在静态空间位置关系被打破(见图7);三是在空间意义上继续弱化(见下页图 8),如:He Was brought before the judges;四是从具体到抽象变化的意象图式(见下页图9、10),如:B comes before C in the alphabet和 He puts his work before everything。
图6
图7
图8
图10
再次,教师根据before的六个意象图式对其进行总结。即从空间到时间,从具体到抽象逐渐弱化,且随弱化程度的增加,其引申意义不断增强,但其基本意象图式始终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也就是说,学习和识记该词的基础是其基本意义。
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介词学习的一般规律:一方面,要注意介词在时空上的基本意义,基本意义对得出介词的基本意象图式有着重要作用,是得出其他意象变式的核心;另一方面,要注意分析各意象图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尽管在某些元素上发生变化,但其基本意象保持不变。教师可以从意象图式入手帮助学生学习介词,掌握介词学习的规律性,可大幅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意象图式与难点词汇学习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些单词的写法和用法较复杂,学生识记起来难度较大。基于此,教师可从单词教学的规律入手,使用意象图式的同化组织开展词汇教学。所谓意象图式的同化,就是客体通过主体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后,被主体所认识和接受的过程(汪梅 2016)。这其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取决于主体具有怎样的意象图式。主体因适当的刺激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变成其认知范围内所能够接受的形式,则可运用同化的方式进行刺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主体是学生已具备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客体是新的学习内容,此处指具有一定难度的词汇。
如:在学习philosopher一词时,教师先通过引导的方式建立学生脑海中的意象图式,暗示学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philosopher”,学生根据意象图式的原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最后,确定这个词汇的意思是“哲学家”。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新、旧知识的有效关联把学生的意象图式进行同化。学生在学习新的词汇时,会自然地在已有的信息库中搜索既有经验,且将既有经验与新任务进行链接,完成对新词汇的学习,并使用意象图式将新词汇形象化、具体化,使词汇内部的关联更紧密,同时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大脑经过二次分析,接收并理解新信息。意象图式有效地将英语文本中难度较高、词义较丰富,或将使用频率不高的词汇具体化,帮助学生建构可视意象图,从而实现既快又好地识记词汇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基于意象图式理论的教学打破了词汇教学的机械传统、抽象枯燥的教学现状。意象图式有效地架构了词汇内部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词汇内涵的深入理解,积极、有效地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其以最便捷、最高效、最科学的方法攻克高中英语词汇“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