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纤维带固定+牙周正畸对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患者咀嚼效能的影响
2020-10-28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李曼
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李曼
牙周病为临床常见口腔慢性疾病,若未及时有效治疗易致牙齿移位、松动,影响咀嚼效能。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牙周正畸治疗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虽能有效复位患牙,但临床报道,部分患者远期固定效果欠佳[1]。近年来,超强纤维带固定被逐渐应用于口腔疾病,并在牙齿外伤脱位中获得良好效果[2]。本研究旨在从咀嚼效能、手术效果等方面探讨超强纤维带固定+牙周正畸在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患者113例,按治疗方案分研究组(n=57)、参照组(n=56)。研究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43~59岁,平均(51.03±3.12)岁;参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42~59岁,平均(50.79±3.08)岁。两组基础资料有均衡性(P>0.05)。所有患者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研究组予以超强纤维带固定+牙周正畸治疗:①牙周正畸:首先序列排牙,逐渐递增镍钛丝0.012~0.016英寸,牙间隙用最大尺寸澳丝关闭、连续结扎固定,若原有牙弓整齐排列可直接结扎。②超强纤维带固定:完全清除基牙表面牙垢、菌斑,酸蚀基牙舌隆突上方2~3mm部位牙釉质;处理时间35~40s;吹干、隔湿处理,涂抹釉质粘接剂,光照35~40s;分别在酸蚀区远、中点涂抹流动树脂,依次在近中、远中、其余基牙流动树脂上连接超强纤维带固定,光固照射35~40s,流动树脂覆盖整条纤维带,再次光固照射,打磨、抛光。(2)参照组予以牙周正畸治疗,操作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咀嚼效能。②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咀嚼效能 术前研究组咀嚼效能(51.68±4.59)%与参照组(52.01±4.61)%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研究组咀嚼效能(85.65±3.01)%高于参照组(75.91±2.67)%(P<0.001)。
2.2 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 术前两组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研究组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小于参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对比(±s)
附表 两组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对比(±s)
组别 例数 牙齿松动度(%) 牙周袋深度(mm)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研究组 57 3.01±0.57 1.01±0.41 5.01±0.94 3.25±0.41参照组 56 3.02±0.60 1.36±0.39 4.98±0.97 4.02±0.50 t 0.091 4.648 0.167 8.959 P 0.928 <0.001 0.868 <0.001
3 讨论
超强纤维带固定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牙列固定技术,其具有弹性大、抗张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学者但洪平等[3]研究表明,固位纤维治疗牙外伤能显著改善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本研究将超强纤维带固定+牙周正畸应用于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治疗中发现,术后1年研究组咀嚼效能高于参照组(P<0.05),与学者姜珍文等[4]研究结果近似。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1年研究组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小于参照组(P<0.05)。超强纤维带能提升固定区域邻牙连结紧密程度,将不同位移牙结合成同一整体,在避免咬合损伤的同时能有效强化固定稳定性,提高咀嚼效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手术方案能进一步改善牙周症状,降低牙齿松动度。
综上可知,超强纤维带固定+牙周正畸治疗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能有效改善牙周症状,提高稳固效果及咀嚼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