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构字规律,提升识字效率
2020-10-27孟涛
孟涛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低年级学生建构语文知识的基础。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基于模仿的思路,通过让学生重复训练的方式去完成,这对于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学习负担。如果能够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出构字规律,那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识字效率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严格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动手,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能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低段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汉字的规律进行自主探究,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自主发现,探寻构字规律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拓展,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让学生学会独立认识汉字,自主发现识字规律,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动物儿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完成蝴蝶、蜘蛛等汉字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形声字的提炼学习,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形声字识字规律。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张贴小动物标签,然后组织学生玩游戏,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课文内容的朗读。在此期间,教师则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错误的发音进行纠正。其次,教师可以依据这些生字字形特征,让学生掌握高效率的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识字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有学生发现:这些汉字都包含了虫字旁,都属于左右结构,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意。最后,教师为学生出示“蝌蚪”这组典型的形声字,让学生利用之前掌握的规律,尝试拼读这组词。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
在这一例子当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探寻出构字规律。这对于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深度加工的过程,而有了这样的一个深度加工的过程,那学生的思维就会围绕构字规律去理解字形字义,于是也就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借助猜谜识字,分析汉字结构
猜谜识字活动主要是指:基于汉字基本结构,引导学生玩猜谜语的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汉字,并且确保这些汉字之间具备一定的联系,为编谜语作准备。为了调动学生对猜谜语游戏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行编写汉字谜语。
例如,在《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教学中,一位教师就采取了编字谜、猜字谜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具体的字谜为:“两人排排坐,坐在泥土上。”学生发现:“两个‘人放在‘土的上面,正好能形成一个‘坐字。”之后,教师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兴趣点,自行编写字谜,同时提出问题:“课文中,哪些汉字的学习难度较大?可以对它们进行拆解,然后进行字谜编写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想必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考,踊跃地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部分学生认为,“错”这个字的记忆难度较大,为了强化记忆效果,编写了如下字谜:“拿起一把金刀,砍掉共字两条腿,太阳吓得躲角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这个汉字的效率明显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鼓励学生选取其他汉字编写字谜,如针对“沿、弄”等汉字,进行字谜的编写,以此加深对这些汉字的印象,促进记忆效率的提升。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小学生识字教学而言,关键有两个元素:一是学习兴趣的激发;二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的调动。而这些案例之所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就是这些字谜实际上是高度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的,他们会对谜语进行高效率的思考,去猜想,去尝试,即便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长时间集中于生字的识别上。在编写字谜和猜字谜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被调动,一旦自主性学习思维被调动,那他们在识别生字的字形、字义时,就会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升。如此借助趣味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对于学生明确读音、理清字形非常有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借助字理分析,内化构字规律
很多教师认为识字教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汉字结构的基本认知。事实上,教师的这种认识并不全面,误差很大。识字教学不仅包括基本的汉字结构教学,而且包括汉字内涵教学。为了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效果,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强调趣味性教学,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挖掘汉字内涵的积极性,使得识字教学的整体效率能够不断提升。
例如,在组织“蚯蚓”这两个生字的教学活动时,一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围绕汉字进行自主观察,鼓励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这两个汉字都包含了“虫”字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生活认知,发现泥土与蚯蚓之间的关系,所以理解了“蚯”字右边“丘”的内涵,然后借助生活经验“蚯蚓没有脚”,因此“丘”下面什么也没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回忆蚯蚓的爬行方式。有学生指出:蚯蚓是靠身体扭曲前进的,身体有时候是弯弯曲曲的,有时候是直的,所以“引”字由弯曲的“弓”和直线构成十分形象。
在上述教學过程中,教师基于文本中的生字,引导学生分析其具体的形态,加强学生对“虫”字旁生字词的认识和记忆,并且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生字造字规律,然后通过对学生有序语言的激活,让他们了解这类汉字的构字特征,掌握识字高效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在理解汉字的基础上,借助汉字字形,挖掘汉字的内涵;通过对直观和联想、“因形索义”等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发现识字的趣味性。同时,对字理的分析,也是利用学生的思维将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的。这样的一个过程,还可以理解为由生字的字形,给生字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到小学生的欢迎的,因而也就能够吸引学生去自主探究生字字形规律,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
总之,识字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开发综合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应该依据汉字自身的构造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识别汉字的音、形、义,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通过观察与思考的方式,把握汉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汉字。认识到这一点,学生的生字学习就可以处于高兴趣、高效率的过程当中。
作者简介: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