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思想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2020-10-27朱红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头脑课文内容陶行知

朱红珍

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思想具体阐述了在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等方面对儿童进行全面解放,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新时代儿童。初识、研读、试用陶先生的思想,虔诚地期望着先人的思想能为当前的教学改革带来“柳暗花明”。笔者尝试将陶先生的思想和日常教学实践相结合,旨在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尽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

一、深思之——解放学生的头脑

7—9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认知阶段,逻辑思维初步显现,开始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出现多元化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捕捉儿童思维的火花,适时培养儿童的思维创造能力。

1.头脑风暴,掀起积极自学潮。头脑风暴是培养创造力、激发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如教学生字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去讨论生字的读音、笔顺、偏旁结构,让学生思维火花进行相互碰撞,提高孩子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可以精心设置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质疑、析疑、释疑的头脑风暴中,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自由、解放的状态。

2.远距离联想,激发学生想象力。远距离联想是将积极联想到的元素重新整合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解放具有非常有利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跳出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程序,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课文中的“留白”作为远距离联想点,让学生超越课文内容去联想。此时教师不应对学生的任何联想结果进行批评,而应鼓励学生产生更多彩的想法。

二、笃行之——解放学生的双手

陶行知先生语:“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有研究表明,对于具体认知阶段的低年级儿童,通过“做”得到的知识比教师的直接讲授掌握要牢固得多。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动起来”。语文学科不同于操作性强的科学类学科,其动手实践性较低,如何让儿童在“做”中体会到语言的美,笔者尝试了以下方式。

1.对可操作性强的课文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如《蚕姑娘》一文,引导学生喂养蚕,并阶段性汇报蚕的成长现状。这样,学生不仅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还激发了对昆虫的热爱,知识能力目标都高效完成。

2.对于操作性不强的课文,笔者尝试让儿童以绘画的形式简要表达课文大意。如《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學生通过绘画及涂色,牢固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三、明辨之——解放学生的眼睛

陶行知先生语:“敲碎有色眼镜,教学生看事实。”对于处于具体认知阶段的低年级儿童,其思维方式还需要依据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解放儿童的双眼让他们去观察尤为重要。在指导“我最喜欢的水果”写话过程中,我将班级分为水平相似的两组,一组可带自己喜欢的水果到课堂边观察边写,另一组则不带。批阅两组学生的习作发现,前一组的写话形象度、具体度远高于对比组。这说明“观察”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还应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眼睛从课文、复习资料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去观察去感悟最为生动的大千世界。

四、审问之——解放学生的嘴巴

让学生“有疑”“求问”是解放儿童嘴巴的关键之所在。我尝试从两个方面进行。

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学贵有疑”,尝试将预习课文和“读课文想问题”相结合,将儿童有价值的问题和教师的关键引导性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的生态课堂。

2.善于激疑。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激发学生的思维,明确激疑目的、时机、方式,让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指向的问题。如在教《月亮湾》一文时,学生就提出了“月亮湾和桂林哪里更美呢?”这样有价值有深度有空间的问题。

五、博学之——解放学生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空间需要解放,要让他们去接触更为广博的自然和社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以下改革。

1.放——离开教室。对于开放性的课文内容,可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课文内容带有明显的自然、人文属性,因此,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的小荷塘边去上课,边赏荷边学习,其乐融融。

2.提——离开书本。对具有延展性的课文,尝试将课文内容立体化丰富化,让学生跳出课文,提升认识。如《梅兰芳》一文,可组织学生去剧院观赏京剧,让课文真正成为教育的起点。

作为一线教育者,应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放儿童,让儿童有斑斓的思维,有纯净的眼睛,有天真的嘴巴,有好动的双手,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天地,扬起人生希望的风帆。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头脑课文内容陶行知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