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三角洲上的“棒小伙”

2020-10-27吴越

齐鲁周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黄河口入海东营

吴越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读城记》中写道:“中国北方的城市都有点老,很需要冒出个棒小伙子来,才能重振雄风。”

东营,应该就是这个棒小伙子。

“黄河从这里入海,石油之城,生态之城,中国东营”——一句城市宣传语,概括了黄河与东营的关系。黄河入海口位于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由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黄河如同一条黄龙深入大海,塑造了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文明,也塑造了东营这座崭新的城市。

盐碱地上的“旷野与芳华”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批批知识青年踏足黄河农场,改造自然,成就自我。

黄河口,这片广袤荒凉的土地,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岁月。

1950年,国营广北农场掀起了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的序幕;1964年,胜利油田诞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批知识青年踏足黄河口;1970年,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黄河农场组建为一师一团。

1969年1月10日,济南九中的孔慧云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了前往黄河农场的路。寒风裹挟着小雨,几十辆客车载着这些满怀激动心情的年轻人,奔向广阔天地。

小雨慢慢转变成雪,天地一片白茫茫,整整一天后,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这是第二批去往黄河农场的济南知青,在他们之前和之后,一批批知青踏足黄河口。迎接他们的,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肆虐的狂风,以及芦苇、红柳、野鸭,人类的活动痕迹需要由他们自己开创。

以上故事来源于作家陈谨之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旷野与芳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批知识青年踏足黄河口,挥洒青春和热血,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改造自然,成就自我。

陈谨之全面挖掘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和黄河农场的历史,从“国家记忆”角度,为广大农垦战士树碑立传,呈现新中国发展的蓬勃力量。

黄河农场之前,黄河对于这片土地来说,还是很陌生的。

黄河第一次从东营入海,是王莽新朝时期,黄河在魏郡(今濮阳境)改道东流,来东营境入海,史称“千乘海口”。唐景福二年(893年),黄河在今滨州惠民县境改道北流,至无棣入海。此后近千年,黄河在中游频繁改道,时而北流无棣、天津一线入海,时而南流入淮,东营境已无黄河。

1855年,黄河在兰阳铜瓦厢(今河南省兰考县境内)决口,主流东行,穿大运河,至张秋镇汇入大清河,复由东营境地入海。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大堤,河水南行入淮,东营境河竭。1947年3月,花园口堵筑工程合龙,黄河再入东营,行水至今。

黄河夺大清河道后,经数十年冲淤,河道逐渐展宽淤高,河水漫溢,两岸逐步修筑堤防,然堤身矮小,抗洪能力不足,决溢频繁。自1855年至1938年,东营境内有34个年份决口 70处,尾闾改道6次。

东营受黄河之害深,得黄河之利亦巨。据利津水文站多年统计资料测算,黄河进入东营的年均水量369亿立方米,沙量9.28亿吨;年最大水量973亿立方米,沙量21亿吨。丰沛的河水,为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水源。黄河携带泥沙至河口,以年均3—4万亩的速度填海造陆,营造出黄河三角洲,并且仍然在向大海推进,营造新的土地。当地人用“喷地”描述黄河造陆,真是形象极了。

在三角洲这个大扇面上,黄河摆动留下的九重故道高出地面2-3米,好似道道扇骨;在扇骨之间,是相对较低的微斜平地与河间洼地。由于不同的地形上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扇面上便形成了一幅天然大油画。

打造黄河流域开放发展桥头堡

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走进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因其独特的石油地质构造似孤立小岛而得名。镇区所有基础建设均为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所建设,孤岛油田为全国最大的三级构造油气田。

这座小镇,也可以说小岛,是东营的缩影。孤岛,像地广人稀的东营一样,独孤,却又生生不息。

诗人马行这样写孤岛:“十万亩槐林,加上十万亩沙土/再加上十万亩阳光、十万匹军马、十万吨海水/就是我的大孤岛……大孤岛的居民/多是牧马的,放蜂的,种树的,割苇的,开着卡车寻找石油的/再就是,与神交往的人,写诗的人/也特别多。”

在东营,有无数个孤岛,无数个峥嵘的往事。

很难想象,黄河三角洲这片巨大的盐碱地上,竟然有十万亩槐林。槐林的生长繁衍,契合了这座城市的性格。

1983年,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诞生了一座城市。“东营”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开始了其历史使命。

很难用一个明确的词汇来形容东营,湿地之城、石油之城、年轻之城……作为一座标准的城市,东营给人的感觉又有诸多不同。

要知道,就在几十年前,石油出现之前,大批年轻人来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直到今年,黄河三角洲才刚满165岁。对于动辄以百万年计的大地貌来说,它就像个还在襁褓里的婴孩,新鲜得令人感动。

一百多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成为世界六大河口三角洲之一。

无论在城市中心还是城市外围,这里都有大量的天然沼泽、芦苇荡和荒草地,有的泛着白色的盐碱,有的长满红色的碱蓬草,成片的水坑里时不时有野鸭游过。

近年来,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成为东营新的名片。赛道上,可以欣赏到东营文化公园、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雪莲大剧院、清风湖公园等城市风光。

随处可见的抽油机,时刻提醒来到这里的人,石油的巨大创造力。黄河塑造了东营的皮囊,石油付诸以灵魂。长期以来,东营的人均GDP都位居全省第一,甚至一度成为全国第一。一方面,石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空间;另一方面,地广人稀、重工业长足发展、民营经济崛起,也为东营增添了前进的动力。

近日,东营市决定,“要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牢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打造黄河流域开放发展桥头堡”。

东营既沿黄又沿海,区位优势明显。为此,东营提出推进沿黄达海大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一体化联运机制,贯通黄河流域人流物流大循环,助推流域城市对外开放。9月28日,作为全国最长的疏港铁路、沿黄地区连接东营港的重要通道——东营港疏港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黄河入海的城市,东营正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着新的独特使命。

在东营,抽油机是一大景观。图为一家幼儿园旁,“长颈鹿”抽油机摆动着修长的脖子采油作业。

猜你喜欢

黄河口入海东营
跟您走向黄河口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悠悠黄河口,浓浓黄河情
在塞班岛“上天入海”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上天入海 与梦同在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在东营看“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