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畜牧产品进口的环境与经济影响初步研究

2020-10-27张彬张莉赵嘉李丽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消耗畜牧业畜牧

张彬,张莉,赵嘉,李丽平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畜牧产品是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0年中美双方就经贸摩擦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中方将增加对美国牛肉、禽肉、猪肉等农产品进口。从国内环境角度来看,畜牧业是我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的重要贡献行业。扩大畜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畜牧产品生产,能够从源头减少COD排放,同时还能减少水资源消耗,有利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认为,在积极扩大进口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和优化贸易结构角度应支持并推动畜牧产品进口,鼓励进口替代部分国内养殖的政策,从源头上减少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进而提升流域环境容量,这是必要也是可行的。

1 研究背景

此次中美经贸摩擦第一阶段协议涉及的畜牧业是我国COD排放的重要贡献行业。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735.3亿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为2223.5万吨。其中,工业源COD排放量为293.5万吨、农业源COD排放量为1068.6万吨、城镇生活COD排放量为846.9万吨。农业源COD排放占比高达48.1%,是我国废水中COD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十二五”期间,全国COD排放得到改善,然而农业源排放所占比例却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47.4%上升到2015年的48.1%。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畜牧业养殖产生的粪污总量近38亿吨,是农业COD排放的重要来源。

COD是表征水体污染的重要参数,反映了水体有机物污染状况。《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显示,COD是我国劣Ⅴ类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减少畜牧业COD排放以及与此相伴的水资源消耗对于增加我国流域环境容量,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需高度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部分指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源头防治”。COD末端治理不仅成本高且难度大,相关研究表明,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测算,末端治理COD的成本约为3570元/吨;而借助进口替代作用减少生产环节的COD产生量,不仅能降低治理成本体现“源头防治”的精神,有助于实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目标,同时也有利于通过“积极扩大进口”的方式实现《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促进均衡协调,推动贸易可持续发展”目标。

那么,我国是否还有扩大畜牧产品进口的空间?扩大畜牧产品进口是否能降低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就业等到底有什么影响?本文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并给出答案。

2 可行性分析

由于畜牧业对农业COD排放贡献大,其产值与区域COD排放高度相关,再加上畜牧产品进口仍存在空间,使得扩大畜牧产品进口能够成为我国治理农业COD排放的“牛鼻子”,抓住这个“牛鼻子”对于流域减排增容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2.1 快速发展的畜牧业成为农业COD排放重要贡献部门

改革开放后,我国畜牧业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由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对行业污染物排放数据仅更新到2015年,为统一前后数据口径,将数据基准年限设定为2015年。,从2005年到2015年期间,畜牧业产值翻了一番,从2005年的1331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78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8.4%。2015年猪、牛和家禽饲养业的产值达23879亿元,占畜牧业产值80%以上,较2005年增长了109%。从产量上看,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487万吨,较2010年增加了416万吨,年均增长1.6%。“十二五”期间全国牛肉产量总体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累计增产47万吨,年均增长1.4%。同期禽类产品产量增加170万吨,年均增长2%。

畜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粪污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COD的排放约有50%来自农业,而畜牧业对农业COD排放的贡献又占到了95%以上。结合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资料计算发现,尽管我国畜牧业COD排放呈逐年递减趋势,但2015年畜牧业COD排放总量仍超过1000万吨,约占当年全国COD排放总量的46%。伴随COD的排放,畜牧业对水资源的消耗也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374.36亿立方米增长到2015年的385.22亿立方米,接近农业用水量的10%。

作为畜牧产品的消费大国,2000年我国消费猪肉、牛肉总量为2086万吨,到2015年增长到3148万吨,增长了51%。随着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畜牧产品的消费量还将继续增长,未来增加的消费需求如果全靠国内生产满足,养殖所造成的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将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2.2 地区畜牧业产值与COD排放量高度相关

图1 2015年我国各省区市畜牧业产值与当地COD排放总量关系图

2.3 畜牧产品进口仍有较大空间

尽管我国居民对畜牧业产品的消费逐年增加,但是对猪肉、牛肉和禽肉的消费还是以本地生产为主,猪肉、牛肉和禽肉的进口量占我国消费总量的比重仍然较小。

根据UN Comtrade(3)按照HS代码分类,此处统计的贸易量和贸易额包括以下HS代码:020311、020312、020321、020322及020329,020110、020120、020130、020210、020220、020230及0207。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10—2015年我国猪肉和牛肉的进口额逐年增加,而禽类产品的进口则处于平稳波动的态势。2015年我国猪肉、牛肉和禽肉进口总额达47亿美元,较2010年增加了约34亿美元,年均增幅达45.7%。尽管猪肉和牛肉的进口额增长较快,但相较我国年消费量而言,其所占比重仍然较小。到2015年,我国猪肉、牛肉和禽肉的进口总量仅占我国全年消费量的3.7%,而同期我国主要粮食的进口量已占到消费量的15.38%(见图2)。

图2 2010—2015年我国猪牛禽肉进口额及进口量占消费总量比重

3 计算方法

为测算畜牧产品进口替代对全行业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的影响,需计算畜牧业COD直接污染排放系数和完全污染排放系数以及水资源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由于水资源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与COD直接污染排放系数和完全污染排放系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以下仅描述COD直接污染排放系数和完全污染排放系数的计算方法。

3.1 直接污染排放系数

结合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139部门投入产出表等统计数据资料,计算我国包括畜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COD直接污染排放系数。

对于COD排放量的数据,需满足所有工业部门COD排放量之和等于当年工业源COD排放总量,同时农业各部门COD排放量之和等于当年农业源COD排放总量。此外,根据原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生活源范围包括:住宿业与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医院和独立燃烧设施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将生活源COD排放全部归入服务业部门。

各行业包括畜牧业的直接污染排放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pj为j部门COD直接污染排放系数,CODj为j部门COD排放总量,xj为j部门总产出。

3.2 完全污染排放系数

各行业COD的完全污染排放系数计算公式:

3.3 产业影响

进口替代作用对畜牧业和其他产业的影响计算公式:

δY=L×δim

(4)

其中,δY为产业部门因进口替代导致的产值减少量,δim为畜牧产品进口量。

3.4 就业影响

进口替代作用对畜牧业和其他产业的就业影响计算公式:

δW=w×L×δim

(5)

其中,δW为产业部门因进口替代导致的就业减少量,w为单位产值就业人数。

4 情景分析

4.1 进口美国畜牧产品订单情景分析

由于中美经贸摩擦第一阶段协议扩大畜牧产品进口量尚不清晰,因此本文按照2017年中美签订的畜牧产品进口订单情景对扩大畜牧产品进口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2017年,中美两国企业在两场签约仪式上共签署合作项目34个,共计12亿美元畜牧产品采购协议。

4.1.1 生态环境影响

2017年在畜牧业领域美国与中国签订了共计12亿美元的订单(折合人民币79.36亿元),如果考虑该产值完全替代国内畜牧产品而减少饲养过程的COD排放,经过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将直接减少我国畜牧业COD排放量约3.25万吨;通过产业关联,将总共减少COD排放量约3.74万吨,减少水资源消耗量约2.40亿立方米。

4.1.2 产业影响

考虑到进口畜牧产品与本地生产的畜牧产品之间不是完全替代关系,消费者偏好不同将导致替代的弹性系数不同。为计算最大的产业影响,本研究假定进口产品与当地产品之间是完全替代的关系,按照79.36亿元的畜牧产品进口订单,测算畜牧产品的进口替代作用将使得本地畜牧产品产出减少90.35亿元,占畜牧产品产出总量的0.332%,农业产出总量的0.105%;全行业产出减少174.35亿元,占全行业产出总量的0.011%。可以看出,特朗普访华期间签订的畜牧产品订单对我国畜牧业、农业及全行业的经济产出影响较小。

4.1.3 就业影响

与计算产业影响的假设相同,为计算最大的就业影响,本研究假定进口产品与当地产品之间是完全替代的关系。按照79.36亿元的畜牧产品进口订单以及2016年中国各行业从业人数进行测算,特朗普访华期间签署的进口订单将影响到16.2万个就业岗位,仅占畜牧业从业人口的0.32%;通过产业关联作用将影响到约21.7万个就业岗位,仅占全国从业人数的0.028%。

4.2 主粮替代率情景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畜牧产品进口替代的环境效应,以及随之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考虑到自给率等粮食供给安全问题,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相关文件,目前国家层面尚未设置畜牧产品自给率指标,而只针对主要粮食如小麦、稻谷等提出约束性指标,因此,本研究基本依据粮食自给率要求,设置以下情景:按照我国主要粮食进口占消费的平均比重,即15.38%进行畜牧产品进口替代分析。

该情景假设下,畜牧产品的进口量约为1218亿元,进口替代直接减少我国COD排放为49.95万吨。通过产业关联,将总共减少COD排放量约57.44万吨,占农业源COD排放量的5.38%;减少水资源消耗36.78亿立方米,占我国用水量的0.60%。对全行业产出的影响约2676.79亿元,影响比重约为0.17%。影响全行业就业人数约333.8万人,影响比重为0.43%。

图3 不同情景下COD减排比重、产出及就业影响比重对比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畜牧业产业发展、贸易和COD排放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扩大进口畜牧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根据投入产出方法计算,每增加1亿元畜牧产品的进口可以减少我国470吨COD排放量和301万立方米水资源消耗。2017年中美签订的农产品协议中猪肉和牛肉的进口将减少我国3.74万吨COD排放和2.40亿立方米水资源消耗。如果将畜牧产品进口量扩大到我国消费量的15.38%(即我国粮食进口占消费的平均比重)进行计算,畜牧产品进口替代将减少我国57.44万吨COD排放和36.78亿立方米水资源消耗。如果我国在末端治理这些污染物排放,全生命周期投入将分别高达1.34亿元和20.51亿元。

(2)畜牧产品进口替代对经济和就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在完全替代的假设下,即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最大的情况下,中美订单情景下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系统的产出影响约174.35亿元,对中国就业影响约21.7万人。15.38%进口替代情景下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系统的产出影响约2676.79亿元,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约333.8万人。而就业影响在市场作用下很可能短期内转化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但随着产业和就业结构的调整,短期影响将被缓解和抵消。对中国全行业的产出影响仅为0.11‰,对就业的影响约0.28‰,且影响主要集中在畜牧业行业内部。如果按照粮食进口占消费的平均比重(15.38%)计算,进口替代对全行业产出的影响为0.17%,对就业影响为0.43%。

考虑到《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结合分析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1)在贸易政策和措施制定中应更多地考虑环境因素,统筹考虑环境与贸易利益。在贸易政策制定时不仅关注贸易顺差,还应关注贸易顺差带来的资源环境逆差,做到资源环境逆差与贸易顺差统筹考虑。

(2)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扩大进口产品清单,积极支持并采取多种贸易手段扩大对畜牧产品的进口。建议按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借助贸易结构调整的机会,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扩大进口产品清单,将畜牧、化工、医药等生产过程高污染排放、高资源消耗产品放入清单内,视情况提出降税计划建议;在贸易谈判中对扩大畜牧等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较大、高资源消耗产品的进口持支持态度,并在自贸协定谈判中逐步推动降低畜牧产品关税(目前畜牧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水平约为70%)或扩大这些产品的免税配额。

(3)分区实施差异化进口替代策略。结合重点流域和重点河段水污染特点,特别是COD排放和水资源特征,选取畜牧产业产值相对较高且对COD排放贡献较大、水资源稀缺的省份和地区,进一步扩大畜牧产品进口量,通过发挥进口替代作用减少这些省份和地区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量,进而增加水环境容量。

(4)实施差异化养殖策略,缓冲进口替代作用对经济、就业和农民收入的短期不利影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抵消进口替代对本地畜牧产业、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的短期冲击,建议推动相关畜牧养殖业向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以及加强对高端畜牧产业的宣传支持,提升畜牧产品特色发展水平和精深加工能力,创造农村就业和畜牧经济新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猜你喜欢

消耗畜牧业畜牧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映像畜牧业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畜牧业环境》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