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探究
2020-10-26谢瑞明
谢瑞明
摘 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这样既可以为教学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突破教学重难点,又可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可以敢于将个人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刍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確指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数学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发挥信息技术直观、便捷、资源丰富的优势,帮助学生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师能更高效、更便捷地完成教学工作,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是教育现代化的有力工具。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跨界融合,创造课堂新模式,推动教学模式转型升级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第一,缺乏优质学习环境。高中数学学习依然停留于机械简单学习任务的解决层面,学习资源单一,欠缺上层设计,缺乏开放性与生成性。此外,在发达的互联网络中、在大量学习材料中很难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优异作品,给学生的健康学习制造了障碍。第二,高中生的很多数学素养的养成需要历经一个较长时间的体会、领悟和内化过程,要重视过程性目标。而目前的智慧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将学习任务与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然后逐一对号,并不考虑目标实现过程是否具备多样性、梯度性和可视性,并没有考虑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与活动来实现对应的学习目标。第三,评价方式和传统课堂相比并未产生较大转变。教师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这样容易导致教师忽视数学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学习境遇,无法及时与之沟通,导致其降低数学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进而酿成学生差异愈加严重的局面。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在互联网应用的背景下,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利用五分钟的视频,或者运用PPT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法,将教学重难点充分展现出来,尽可能为学生呈现碎片化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构化教学资源。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直观生动的图像来阐述该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深刻的感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其模式的建立在大量的实践中证明,已经获取良好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课前预习显得更加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预习之前会给定一些任务或目标,让同学们带着目标来进行预习准备工作。但往往会导致学生带着很强的任务感去预习课程,甚至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草草了事,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预习课件的方式,对学生预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指导,提示他们预习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把相关内容通过社交软件中的群发功能发送到微信群或QQ群中。比如在学习课程“三角函数”时,由于之前已经学习过普通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可以在预习课件中提问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步骤、特点等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预习和问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自主学习数学
相信大家都知道,数学学习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必须要从平时生活和学校学习中积累大量的知识,不管是知识的应用还是学习,都必须要频繁的复习。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都是学习难度很大的科目,学生在课堂上有教师讲解,但是只要回到家都没有人辅导。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很多学习型平台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有了无限的发展机遇。要求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都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充分运用软件以及技术,对各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结合目前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情况,有效进行情景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科技日益进步的背景下,教学资源越来越多,教学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缪瑞红.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思考[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6):19-20.
[2]程浩芹.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融合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18(89):111.
[3]阳兰英.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课优化教学策略分析[J]. 新课程导学,2018(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