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探讨

2020-10-26张子君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读者服务大数据时代图书馆

张子君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研究过程中,以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切入,分析当前图书馆服务中存在资源整合不足、网络建设较慢、服务能力较差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参考,從而推动图书馆实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各种云服务、云存储逐渐完善,让社会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利用云计算分析预测大数据,能够让用户在数据中提取精准信息,充分展现了大数据价值。而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的场所,其中存有众多文献资源,在此背景下,需要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在读者服务中有机结合新方法、新手段与新技术,让服务能够融入读者、贴近读者。

1 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1)增加数据资源。图书馆服务资源以图书、报纸、期刊为主,在信息建设下,部分图书馆已经实现资源共享。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其服务不仅包含期刊、图书等常见资源,还涉及半结构数据,如读者查询记录、借阅记录[1];非结构数据,如图片视频等,上述资源共同组成图书馆服务资源。

2)挖掘服务数据。图书馆传统为读者服务的方式十分单一,结构较为简单。而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下,图书馆也引入众多技术,有助于图书馆丰富服务结构与数据类型。图书馆此时则应当完善收集与存储信息工作,利用先进设备处理此信息,以便在众多数据中寻找有价值信息,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并且,图书馆应当严格遵循法律要求,保护读者权益隐私。

3)转变服务方式。图书馆以往是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其服务方式也愈发多元。图书馆服务方式向细节化、精细化及个性化方向发展,通过深入挖掘数据资源,以了解读者倾向喜好,适当为其推送所需书籍,可有效提高读者阅读满意度。

2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问题

1)资源整合不足。我国部分图书馆在资源收录中,通常包含超星、知网等数字平台,但目录排列通常是资源性质或载体的简单罗列,未真正进行资源整合工作,对于内容也并未鉴别。此种不统一的检索平台方用户在搜索数据时,只能一一搜索,不仅会浪费时间,还易发生资源重合或漏查情况,难以提高用户体验。

2)网络建设较慢。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及自身情况做好服务完善工作,以满足当前读者阅读需求。但是,部分图书馆在进行自身网站建设中,缺乏科学规划,整体板块十分单一,内容随意性强,主要是介绍读者注意事项,图书馆馆藏等,缺乏相应的网站导航与数字资源服务[2]。并且,部分网站反映速度慢,无法及时做到内容更新,缺乏用户与网站之间的交流互动。

3)服务能力较差。在部分图书馆中,其管理者未做好馆员培训工作,其专业技能有待加强,对于图书工作也有所忽视,认为只需要将书籍整理整齐,放在书架上即可,缺乏先进管理理念,难以实现图书数据分析。并且,图书馆个性服务及信息推介机制不足,未构建跨区域传递文献服务,无法进行资源共建共享,进而导致图书馆之间难以正常信息交流,制约了读者服务创新工作。

3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措施

1)构建资源共同体。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资源优势是其立管之本,基于本馆特色建立大数据资源共同体,是实现服务创新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各地区图书馆由于规模、地域、定位及层次不同,建设资源水平及状况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中,数据资源较为开放,逐渐丧失了传统资源优势,降低了图书馆服务资源供给率。图书馆每天面对众多资源,则应当完善建设资源策略,不仅需要强化建设本馆特色资源,还应当积极进行大数据建设,参与到共建共享之中,以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图书馆应当在遵循法律基础前提下,采集、挖掘开放数据资源,通过整合大数据平台,结合图书馆已有资源,以丰富其服务结构[3]。同时,还要积极展开大数据资源共享共建工作,弥补当前短板,以实现资源互补。另外,还需要梳理导航体系,为读者搭建学习共享空间,消除资源鸿沟,为开展读者服务提供资源优势。

2)完善数据分析。图书馆在展开读者服务时,需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以获得更多读者阅读资料。一方面可借助此资料进行预测分析,能够掌握读者习惯,根据本地读者偏好配置图书资源、服务环境及技术,促进图书馆不断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明确读者内在诉求,更好的发挥图书馆价值。因此,图书馆西药完善数据分析机制,建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环境,精准定位读者需求,智能获取读者阅读痕迹,精准描绘读者画像,从而更新并完善图书馆服务;另一方面,则可利用大数据“画像模式”,从“读者账单”到“年度画像”,分析读者消费踪迹,或是其使用图书馆踪迹,以明确当前图书馆服务效果。图书馆借助平台收集读者浏览、借阅及推荐信息,可准确获得“年度画像”。同时,图书馆也可利用服务窗口或某一工作者状态画像,为其提供“长期画像”,借助此种方式,为图书馆服务效果评价提供依据,进而改善图书馆服务思维,提高服务效能。

3)构建移动服务。不同读者对于信息、数据具有不同需求,所以图书馆应当在服务中适当了解读者情况,为其提供个性服务。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下,读者愈发重视个性需求是否被满足,为满足此要求,图书馆应当构建移动服务。图书馆职责不仅是保存文献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此资源传递下去,为社会的发展建设提供资料支持,每个公民均能够在馆内得到想要数据与信息。因此,应当构建属于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制定相应管理机制。通过构建图书馆专属APP,读者能够在IPAD、手机等移动设备登陆至图书馆,在软件上选择所需数据信息。并且,读者各种借阅、浏览信息,也能够保存至移动图书馆内,在阅读中借助智能设备获取所需信息,可有效提高读者获取信息速度,此过程并不会受到时间及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能够阅读所需资源,软件同时能够根据读者借阅信息与浏览记录等,为其推送相关专业信息,以提高服务质量。

4)提升人员能力。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下,面临着业务重组的挑战,其服务内容需要进行升级拓展。管理者应当学习更多先进管理理念,提高馆员服务能力,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这要求图书馆应当借助多种形式与渠道,做好馆员智慧教育工作,让其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现代技术与专业知识,还能够拥有创新意识与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一是可鼓励并引导馆员进行自学,在馆内制定“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以激励馆员自学,自觉提高自身素养及知识能力;二是根据图书馆情况,使用灵活教学方式,如系统专业的开班授课、长短期培训、参观交流及专题讲座等,教学内容以图书馆服务理论、管理理论、服务工具及计算机技术等为主,只有馆员不断学习,对自身现有知识体系加以更新,方可成为符合图书馆服务创新要求的新型馆员,进而提高其读者服务质量。

4 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对于图书馆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图书馆增加数据资源、挖掘服务数据、转变服务方式。因此,图书馆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构建资源共同体、完善数据分析、构建移动服务、提升人员能力的方式,从大数据层面出发,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内容,进而将大数据资源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伊.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探索[J].科技风,2020(09):112.

[2]赵雪琛.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创新与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68-69.

[3]康存辉,操菊华.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精准服务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08):120-123.

猜你喜欢

读者服务大数据时代图书馆
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