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故障诊断活页式教材设计与应用

2020-10-26彭勇

教师·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彭勇

摘 要:文章以汽车故障诊断课程为例,按五层螺旋上升“金字塔”式结构搭建教材框架,以汽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化形式开展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呈现教材。

关键词:五层螺旋;活页式;产教融合

目前出版的汽车故障诊断相关教材绝大部分由故障诊断理论概述、仪器仪表使用、各系统基本组成、各系统结构原理、各系统典型故障诊断、各系统故障诊断案例等章节组成,冗长的理论知识往往不利于学生开展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这些枯燥的理论消耗殆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将理论知识碎片化,有机融入各教学任务和教学项目,落实职业教育的“必需、够用”原则,教材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教材编撰理念

(一)政治取向

教材编写团队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中心,以“知识—兴趣—技能”为思路,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以促进汽车故障诊断教学标准化和工艺化。

(二)教书育人理念

教材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设计成情境引导、自主学习、问题纠正、合作探究、总结提升五个层次。教材以引导學习为主,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尝试解决问题、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汽车故障诊断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教材为每个任务配备独立评分标准,一是便于学生在进行故障排除时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考核;二是便于学生在面对难度较大的故障时,根据项目配分动态调整操作项目,以确保在舍弃部分项目后也能通过相关测试,或者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能合理地对剩余任务进行综合排序。通过这种按优先级别处理事务的能力的训练,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获取“舍得”的幸福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材编写思路

教材编写贯彻“以湖南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技能抽考标准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理念,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反映岗位需求,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以汽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化形式开展教学设计,以湖南省技能抽考标准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其达到汽车故障诊断的技能要求,满足汽修企业的需求。

每个教学任务为一个典型的故障诊断案例,结构上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境描述、相关知识、故障诊断、评分标准和操作工单七个栏目组成,包含情境引导、自主学习、问题纠正、合作探究、总结提升五个层次。教材中的“情境描述”“常见故障点分析”为第一层次——情境引导;“相关知识”为第二层次——自主学习;“故障诊断”为第三层次——问题纠正;“故障排除”为第四层次——合作探究;“操作工单分析与评价”为第五层次——总结提升。

(四)教学实施思路

第一步:课前,以汽车真实故障进行情境描述,让学生认知故障现象,进行故障机理分析,查找故障产生原因,思考故障点。第二步: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收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测试题形式进行考查。第三步:课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对汽车故障进行诊断,并绘制故障诊断流程图。第四步:课中,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故障排除,并填写操作工单。第五步:课中,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自评、互评,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课后,学生反思操作过程,对照评分标准进行故障诊断流程优化以提升故障诊断效率。

二、主要教学目标

教材分为4大部分,共14个教学任务,其中第1部分是汽车发动机部分故障诊断,包含7个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发动机无法起动、发动机水温过高、发动机加速不良、机油灯亮、发动机异响、发动机抖动、故障灯亮等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第2部分是汽车底盘部分故障诊断,包含3个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第3部分是汽车车身电器部分故障诊断,包含4个任务,要求学生掌握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灯光系统、舒适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三、教材内容改革的体现

(一)支持翻转学习、移动学习

教材可供学生进行翻转学习和移动学习。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发布的移动学习任务,了解故障现象并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课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完成故障诊断分析、故障排除与学习评价;课后,学生对照操作工单及评分标准进行反思,以优化故障诊断思路及流程图。

(二)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教材为每个任务配备独立评分标准,为学生的自评、互评,企业管理者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等提供依据,从而达到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的目的。

(三)定位准确、设计合理、产教深度融合

1.典型、精练、贴合实际

教材编写负责人特别邀请湘潭市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为本教材的编写提供技术支持,成立了教材编写委员会。教材编写前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经过了认真的研讨与反复的实验,为了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领域人才培养的多学科交叉性、行业化、工程化和国际化需求,立足汽车行业现有先进技术,紧跟国际前沿,把握创新特点,参照湖南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技能抽考标准的同时,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归类整合,最终提炼确定了14个与汽车修理企业无缝接轨的教学任务。为保障教材中14个教学任务实施过程、检测流程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此部分内容由企业技术人员编写。

2.以“情境”引导、“任务”驱动为主线,强化学生成就感

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学习兴趣,掌握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是教材的根本任务。为了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教材细化为14个教学任务进行具体实施。每个教学任务都以“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教材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设置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逐渐形成展现“自我”的学习习惯,每一个环节都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强化了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将学习的负担转化为学习的乐趣。

四、教材特色与创新内容

(一)编审团队实力雄厚

本教材编写团队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团队成员中高级教师占45.5%,企业从业人员占18.2%。三位主编均为副教授、汽车维修工考评员、高级汽车维修工。编写团队中其他編写人员也均为汽修专业教师或汽修企业技术人员,企业人员中有从事汽修工作长达28年的高级工程师。

编写团队成员有长期在一线教学的工作经历,因而明白教师对教材的真正需求、学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教材学习;有长期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员工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操作技能水平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些使得本教材具有内容先进、知识准确、结构精练、适用性广、产教契合度高等特点。

(二)“金字塔”式结构设计,成就每一位学生

传统教材中冗长的理论知识占据大量的篇幅,学生容易在课前学习中因为过多理论阐述的枯燥性而失去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基于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实际,本教材以汽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直入主题,每个教学任务以5层螺旋上升“金字塔”式结构呈现,为每一层量身定制教学环节,层层引导、环环激励学生展现“自我”、突破“自我”,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又适应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习成就感与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三)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呈现,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教材贯彻“以湖南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技能抽考标准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结构,将汽车故障诊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诊断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按教学需要分解融入每个教学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单独配备操作工单与评分标准,即每个任务为一个独立主体,亦可作为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使用。

(四)适应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技能培训

教材中的内容选取、评分标准、操作工单与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汽车故障诊断项目高度契合,完全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技能训练与考证培训。

五、结语

本教材设计打破了传统编写思维,以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为主线,全书14个任务都由故障现象入手,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认知故障处理中需要使用的仪器仪表,强调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注意事项与操作规范,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创造性地将各理论知识、仪器仪表使用技巧、操作规范等按故障诊断需要有机融入各教学任务,相比传统教材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适应高职教学过程、满足高职学生学习需求。同时需要什么教什么也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必需、够用”原则。

教材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5层螺旋上升“金字塔”式结构设计每一个教学任务,不但结构新颖还能对学生起到层层引导、环环激励的作用,利于其展现“自我”、突破“自我”。

参考文献:

[1]廖腾辉.汽车基础电器系统连接实训台的开发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106-107,111.

[2]杨小周.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材改革思考[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22(4):98-100.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