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抢救室危急重症病人中的实践分析
2020-10-26姚艳慧
姚艳慧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抢救室内42例危急重症患者为主,选取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将其作为观察组。回顾以往抢救室危急重症患者的常规护理流程,从中选取42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1月-2017年11月,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共40人抢救成功,1人转院、1人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35人抢救成功,对应比值为83.33%,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抢救后,观察组患者共1人出现肺水肿症状,发生概率为2.38%,与对照组(14.29%)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危急重症;抢救;预见性护理;效果;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12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分别在2017年11月-2017年11月、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两个时间段内分别选取了42位抢救室危急重症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48.53±3.43)岁,存在脑出血、脑梗死、多发性骨折伴外伤性大出血等病症类型。对照组患者男女人数分别为28例、14例,平均年龄为(47.21±3.94)岁,病症类型同上,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为主,待患者移送至抢救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开展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在医护人员与医生的相互配合下完成各项抢救工作。
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首先,向出诊随车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若患者的意识处于清醒的状态,将其转运至急诊手术室后,医护人员需开展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采用握手的方式,给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告知患者务必紧张,相信每一位医护人员,使其配合治疗。其次,由于抢救室内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需要医护人员时刻监护。为避免护理人员过于繁忙劳累,应制定合理的排版制度,明确划分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于抢救室留观的患者,应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若评分值未超过10分,可实施3级监护,每1-2小时巡查1次,对患者的体液进行监测,在外周静脉通路的建立下,时刻观察患者的病症情况。若患者的病情严重评分在11-15分之间,每隔1小时便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1次,给予患者吸氧、吸痰治疗,吸氧速率应在2 L/min以上,协助患者定时翻身,观察患者的口腔、尿道口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评分值在16-20分之间的患者,需实施一级护理,在多参数心电检查方式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进行吸氧治疗。若分值大于或等于21分,此时患者的病情处于危及的状态,需借助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进行心电图监护,给予患者辅助呼吸治疗,每隔12小时对患者的体液进行监测,开展口腔、尿道口护理等[2]。最后,对患者家属实施预见性心理干预,安抚家属的情绪,使其耐心在外等候,对家属此时的心情表示理解,耐心开导,使其面对现实。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待抢救工作完成后,观察患者的病情情况,计算出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整理所使用的工具为SPSS20.0软件,计数单位用%来表示,在x2检验方式下,若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则表示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24%,抢救后1人出现肺水肿症状,发生概率为2.38%,与对照组(83.33%、14.29%)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3 讨论
抢救室是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由于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病因复杂,需要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挽救患者的生命。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患者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外,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皮肤以及各项指标对应数值的变化情况,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通常情况下,抢救室内危急重症患者的病症类型、临床表现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患者随时可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对以往的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加大对患者疾病的监测力度,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其吸痰、吸氧等相关治疗措施,注意患者口腔、尿道口等部位的护理,实现患者病情的实施监控。
在本次研究当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见,在对抢救室危急重症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较高,适宜采纳。
参考文献
[1] 叶东文,郭秀娟,邓文兰.设置抢救室急救单元在提升基层医院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0:254-256.
[2] 张琴,刘敏,周亮红.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护理管理对急救时间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9,04:37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