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20-10-26耿文璐徐科威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护理模式应对方式抑郁症

耿文璐 徐科威

【摘 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后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改变。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个案管理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回避评分(12.39±2.32)分、屈服评分(13.34±1.28)分、面对评分(18.41±2.4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32.03±3.8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7.21±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行个案管理护理能使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抑郁症;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001-0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coping style and self-efficacy after applying case management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treated from April 2017 to September 2019 as the subject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2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case management care. Results: After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avoidance score (12.39 x 2.32), a yield score (13.34 x 1.28) and a face score (18.41 x 2.43)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 self-efficacy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2.03 x 3.82)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7.21 x 3.9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case management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can make patients face the disease with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elf-efficacy,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case management;Nursing mode;Depression;Coping styles

抑郁癥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意志活动减退等,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重,抑郁症患者逐年增长[1]。当前临床治疗抑郁症患者多采取药物干预,但往往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帮助患者重返社会。个案管理模式通过与多学科沟通协作达到整合医疗资源的目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无缝隙的管理性护理,利于改善患者心态,调整应对方式,增强自我保健能力[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有12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21~56岁,平均(31.82±3.87)岁,病程7个月~7年,平均(1.56±0.93)年;对照组患者有15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19~57岁,平均(31.54±3.39)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病程(1.93±0.82)年。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相关内容,患者表现为:(1)心情低落,丧失兴趣;(2)常有疲惫感,精力减退;(3)精神迟缓;(4)自我评价低或有内疚感;(5)思考能力下降或联想困难。(6)有自残、自杀行为且反复出现;(7)体重减轻或食欲下降;(8)性欲下降。满足上述条件4项即可且症状持续两周以上。

排除标准:(1)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其他精神病变者;(2)外部脑损伤史、药物过敏史;(3)孕妇。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监测病情,遵嘱用药,健康知识宣讲,心理支持和疏导,两周一次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实行个案管理护理,内容有:

(1)多学科协作组成团队

精神科负责治疗抑郁症;专科护士负责建立包括个人信息、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等患者个人信息档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定护理目标和措施并跟踪监测;药师负责管理药物;心理咨询师负责开导患者,保障患者心理状态正常,发生危机时及时干预。

(2)家庭随访评估患者状况

通过家庭随访的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的家庭、工作、经济、精神状态和社会关系等方面;与家属分析患者问题产生原因,并建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通過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普及来提升其积极性,使患者能够自主参加娱乐互动,扩大社交圈。

(3)开办讲座

通过张贴授课通知或与患者电话联系邀请参加讲座,讲解抑郁症知识,如情绪控制、自我监控症状和用药指导等,运用理论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综合性讲解,每周一次,每次持续60~90min。

(4)电话微信随访

两周一次10min左右的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睡眠质量、心理状态以及是否有新需求等,对患者自我调节的思维或行为给予支持和鼓励;利用微粒公众号定点发送健康知识,为护患交流提供平台。

(5)召开团队会议

定期召开会议总结患者面临的问题和处理情况,集中讨论存在的疑难问题,寻找最佳处理方式;与患者和家属一同评价计划实施成果,讨论改进措施。

(6)其他指导

分析患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一同讨论并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身的工作,便于及时寻找新工作或保留当前工作,妥善处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评估患者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和对疾病的态度,帮助家属更好的适应患者在心理和生理等层面的改变,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家属也参与患者的康复管理。

1.4 观察标准

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情况。(1)采用应对问卷(MCMQ)评估患者应对情况,包括回避、屈服以及面对,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倾向这种应对方式。(2)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感,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

1.5 统计学标准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应对方式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回避、屈服以及面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2.2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感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详情见表2。

3 结论

抑郁症抑郁症时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精神病变疾病,能够对患者的认知造成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境持续低落,对周围事物淡漠,常伴有胸闷气短、心悸、食欲下降以及睡眠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通常抑郁症患者有着较强的负面情绪,出现自责以及失去生活信心等情况,重症抑郁症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负担[3-4]。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正确看待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控制十分必要,在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还要选择有效的护理方式来改善患者疾病应对方式[5]。个案管理护理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信息和情感支持,更快速的帮助患者参与到疾病康复治疗当中,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各种负面情绪的缓解,加快康复进程。组建管理团队积极应对抑郁症治疗,可以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患者,让患者和家属一同参与决策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参与感,帮助其更积极的面对治疗[6]。重视家庭随访,通过沟通交流评估患者各个方面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患者问题,和患者及家属一同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设定并建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利于增强护理针对性,通过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普及来提升其积极性,使患者能够自主参加娱乐互动,扩大社交圈,保证干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面对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比于常规管理,个案管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更显著,可使患者更积极的面对疾病,减少无意义行为,增强自我效能感,对维护患者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护理管理干预,患者自我效能感显著提升,特别是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应面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法,使该护理模式更有个体性和针对性,增强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模式通过与多学科沟通协作达到整合医疗资源的目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无缝隙的管理性护理,使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敏,赵巧红,李秀雄,吴定芳.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9):130-133.

[2] 向玉仙,李素萍,赵娟, "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对抑郁症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疗效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9):4245-4249.

[3] 喻芳,贾莉娜.家庭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20):3101-3103.

[4] 史云霞,张杨,田竟.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路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3):1-5.

[5] 邓义.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引入正念减压法对其负性情绪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276-277.

[6] 刘敏. 个案管理模式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吉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护理模式应对方式抑郁症
生殖中心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探讨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