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思辨探究,引领学生步入深度学习的境界

2020-10-26周程烨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思辨多元质疑

周程烨

摘要:深度学习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学习迁移和真實问题的解决。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走上“深度学习”的道路,才能更好地致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倡导思辨探究,把阅读和思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质疑,展开想象和联想,对文本进行探究和多元解读,以期引领学生步入深度学习的境界。

关键词:深度学习  思辨  质疑  想象联想  探究  多元

“深度学习时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就必须改善教学生态,构建一个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倡导思辨探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质疑,激发探究欲望

“深度学习的革命性作用是推翻权威的藩篱,以自我发现、自我对话和自我觉醒的姿态进行有情感、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习。”质疑的目的在于借助这个疑问激起学生学习以解除疑惑的强烈欲望。所以,当疑问抛出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问题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比如有一位老师的课例《植树的牧羊人》中一个环节就很巧妙地运用了这种质疑。当老师引领学生感受文中老人的勇气和毅力这些打动人心的精神之后,出示了作业本中的助读材料,即这篇文章是虚构的并且补充本文最终发表在了美国的一本名为《VOGUE》(时尚)的杂志上。正当学生因为故事是虚构的而怀疑一个人根本没有这种伟大的力量时,老师顺势质疑:为什么时尚杂志会刊登这样的文章呢?正当学生冥思苦想不得解惑之时,老师再一步步加以引导:文章写于什么时候?(战争时期),当时的时尚是什么?“种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在这样的一个释疑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也更能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另一层含义:人要有一颗慷慨的心,与其在纷战中毁灭美好的事物,不如默默创造美好的事物。对这样不合常理之处的质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主题的深度解读,同时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独立思维的能力。

二、想象联想,体验文本情感

想象与联想是思维的延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造力培养的目标都离不开平时课堂上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也证明了想象和联想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初读时学生对长妈妈对“我”的深切的爱感受并不深刻,甚至对前文长妈妈的“粗鄙无知”印象过于深刻而忽视了她人性中的光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关注“三哼经”三字,展开想象,描写一段长妈妈买书的经历,体会到她买书的艰辛,学生就更能感受到长妈妈单纯地想要满足孩子愿望的善心,粗鄙的表象下是对孩子深切地爱。通过这样的想象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探寻,延展学生思维

语文深度学习离不开探寻。探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做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式的探问,最终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

例如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执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请同学找出文中最适合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一个词语时,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宝地”“温晴”“奇迹”“慈善”“理想的境界”等词都可以,此时余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对他们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在学生给出自己的理由之后,引导学生回到原文中,并层层深入地追问。面对学生的各种答案,余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重新进入文本为自己的答案寻找理由,再将各种答案放在一起比较,追问因果,层层深入,从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温情”才是济南的冬天最主要的特点。像这样在教学中进行探井式地挖掘、探寻,不仅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了文本,促进了他们的深度学习,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延展。

四、多元,培养阅读独立意识

文本阅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上启发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自主性分析。

例如我们在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当探究文中反复出现的“好好儿活”一句的含义时,一开始学生的理解比较单一,认为“好好儿活”就是意味着人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能勇敢活下去,珍惜生命。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下文描写菊花的句子,文章本来就是以看菊花为线索展开,又以菊花结尾,读这些句子,学生对“好好儿活”就有了多元的见解,有人认为就是要活得如菊花的颜色一般绚丽多姿,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有人认为活得如菊花一般高洁,拥有高尚、纯洁、善良的品格;有人认为母亲是想告诉儿子让他自己选择做怎样的花,活出自己的个性……如此引导学生以菊花的开放状态暗示人的生活状态,学生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对“好好儿活”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

当然,文本的多元解读不是信马由缰随意解读中得到的,而应该是在遵循作者的创作意愿,联系广大的社会背景中得到的,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避免出现脱离文本,过度解读的情况,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和见解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学生这样理解背后的原因,从而让学生真正奔放他们的思维,读出自我,读出个性,读出新意。

综上所述,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必须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阅读文本时能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从而步入深度学习的境界。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还能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2]陈连林.深度学习:致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建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6(9).

[3]周芳.激趣˙质疑˙思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J].初中生世界,2015(8):46-47.

猜你喜欢

思辨多元质疑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