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数学区 玩转大智慧

2020-10-26金华

读写算 2020年27期
关键词:开放自主渗透

金华

摘 要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班级数学区的创设既可以弥补数学集体教育活动的不足,又为幼儿提供了操作的空间,玩中学数学。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数学不仅是他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工具,更能锻炼、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应在数学区域中充分地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环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及时的调整、关注与反思,不断充实数学活动区的操作材料,把数学领域的目标融合进班级各个区域,从而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 开放;自主;渗透;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037-02

班级整体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各区域幼儿的活动效果,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特点,如自我意识弱,活动范围小,活动经验缺少、兴趣易转移等,笔者创设了“小猪佩奇”的整体班级区域环境,以幼儿喜爱的“佩奇”“乔治”“猪妈妈”“猪爸爸”等为区域名,同时按照各区的活动特点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如“小猪佩奇”的阅读区、“乔治”数学区靠在一起相对安静;“猪爸爸”美工区、“猪妈妈”的建筑区、“小羊苏西”生活区活动性较强。这样幼儿活动时既避免相互干扰,又相互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结构,较好发挥整体化功能。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创设班级区域,突出数学区,引发幼儿的兴趣

数学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根据《指南》中数学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数学区可设置在光线较亮、较显眼的靠窗位置,将数学区设置成完全开放型,有相对开阔的空间,区域柜放置较多、材料丰富等,营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在小班数学区活动中,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幼儿学习的载体及活动进行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并非来自于对成人灌输的知识的简单记忆和机械复刻,他们需要通过“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思考、想象来认识、体验和理解周围的物质世界。数学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区提供材料时,笔者考虑到幼儿游戏的需要,材料必须丰富适宜。

二、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具有趣味性材料

(一)趣味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材料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引发“在玩中学”的趣味性。小班的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专注力很差。活动中,除了在玩数学操作区时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外,趣味性操作性强的各种区域材料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如数学区排列材料中,摆放颜色多样的正方体、圆形积木,让孩子动手操作的同时提高孩子们玩的乐趣。“离幼儿最近的才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幼儿密切联系,要贴近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内容,适应幼儿的“兴趣中心”,幼儿看到的、用到的、能理解的都可成为操作活动的材料。如材料中投放的“鞋袜配对”让幼儿找出相同图案的鞋袜进行配对游戏,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配对的本领。如,在进行颜色、形状、物体匹配与大小标记中,笔者制作了“给小动物喂饼干”,在每个废旧的空瓶上贴上动物的头型,在嘴巴上设计了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形状,引导幼儿按动物的形状喂“饼干”。

(二)材料准备充足,利用图片配对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小班幼儿的自主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非常容易因为物品的数量与人数的不均等而发生幼儿之间争夺游戏材料的现象。因此,根据这一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应该准备比进入数学区幼儿人数更多的材料。如,操作高低排序的材料若有四人,那材料最好准备六份。保证材料的充足,那样幼儿才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于材料的操作和和观察探索上。另外在取放材料方面,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整理能力不足,经常出现乱拿乱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在材料框上贴上实物图片标志,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在拿取材料时注意材料的对应摆放,提升了图物对应的能力。

(三)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

针对幼儿在游戏不同时期的兴趣点,材料要进行“循序渐进”地改变。能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操作,让所有的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进行选择,让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进行尝试和飞跃。如在“给小动物喂饼干”游戏时孩子们玩过几次后发现,虽然动物的嘴巴能吸引孩子的部分兴趣,可缺乏了一定的操作性,孩子从箩筐中取出形状很快地能将小动物喂饱。如果结合“钓鱼”这一操作性强的过程,会使孩子更进一步在玩中学,学中玩。于是笔者自制了圆形、三角形、方形图片,并在上面钉上了订书针,用系有吸铁石的钓鱼竿先将图形吊起来,再有取舍地根据动物嘴巴送饼干,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有效地避免了材料单一的学习性。通过这次实际尝试,笔者研究制作了按大小标记、形状标记、颜色标记分类的一系列吊图形和动物操作材料,颇受孩子们青睐。在数学区投放材料時,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从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设计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材料,以适应不同能力层面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如,“好玩的圆形”游戏,笔者设置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操作材料:第一层次,提供不同颜色的圆形纽扣,让他们学习按颜色进行分类;第二层次,提供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学习按各种不同特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第三层次,毛线穿珠,让孩子把纽扣按要求穿起来进行游戏。材料相同,难易不一,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数学操作区活动。又如在“小鱼吹泡泡”的数学操作中,第一阶段提供大大小小的瓶盖,和没有任何装饰的小鱼卡片,让孩子们自由摆放泡泡(瓶盖)。第二阶段提供身上有圆点的小鱼卡片,让孩子根据小鱼身上的圆点的数量,来摆放泡泡。第三阶段则提供身上有数字的小鱼卡片,让孩子根据小鱼身上的数字来吹出相应的泡泡来。

三、根据主题活动和教学活动延伸投放数学区材料

(一)教师有目的地将主题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材料投放到区域中

在主题活动中,常常需要教师在确定主题前就需要孩子知道一些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那如何让孩子“知道”和“掌握”呢?就需要教师的“预设”。如,在主题“秋叶飘”主题活动中,树叶宝宝找妈妈(颜色对应)活动前提供的材料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树叶。教师引导幼儿如何操作的记录。“树叶宝宝在外面玩了一天了,它要回家找妈妈了,它的妈妈穿的衣服和树叶宝宝的衣服是一样的,请小朋友帮助每片小树叶找到相同颜色的大树妈妈,把它送回家吧。”“树叶宝宝找妈妈”这个活动是简单的颜色对应,对小班幼儿来说非常简单,笔者是专门为班上年龄小、能力稍弱的幼儿设计的这个活动,当他们把全部的树叶宝宝送回大树妈妈的怀抱时,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积极性也会进步很多。在下学期笔者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比如,在大树妈妈的身上写上数字,数字是几,就表示有几个树叶宝宝;还可以在一棵大树身上写上多个不同的数字,树叶宝宝身上也写上数字,进行颜色数字的对应。

(二)数学区材料的投放与集体教学活动相结合,培养幼儿多种技能

在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先到区域活动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目的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使教师更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问题,如进行数学活动“快乐夹夹”(数量对应)活动前,笔者進行了材料准备:废旧硬纸板、鞋盒盖子、彩色夹子若干。快乐夹夹这个区角主要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小手的协调能力,将硬纸板做成各种动物形象,动物身上有各种不同数量和颜色的圆形贴纸,让孩子根据数量和颜色往硬板纸上夹夹子。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需要有针对性将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材料投放到区域中,让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判断能力、智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各区域材料投放也应可渗透入数学。如,美工区里“快乐的瓶娃娃”的游戏,把收集的一些旧瓶子装饰成漂亮的瓶娃娃,请小朋友根据瓶娃娃的大小给瓶娃娃戴帽子(拧上瓶盖);根据瓶娃娃身上纽扣的数量给瓶娃娃喂食物;根据瓶娃娃衣服的颜色给瓶娃娃戴围巾……娃娃家区域里在“娃娃家”中,笔者提供“给妈妈穿项链”“打电话”“整理衣物、鞋子”“蔬菜水果分类”等有游戏化情境的数学材料,帮助幼儿积累排序、对应、分类、数数、图形认识等数的经验。建构区域利用雪花片、胶粒玩具进行颜色分类、排序游戏。阅读区域在图书上标记数字图片,图书柜上标记点点图片,幼儿在拿取图书时注意点数对应。

幼儿的数学教育,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以适合幼儿的方式――游戏,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组织、实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地将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溪流,通过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只要教师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掌握他们的认知特点,设计孩子们喜欢的,融知识、游戏、快乐为一体的数学游戏活动,笔者想一定能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数学的王国中遨游。

猜你喜欢

开放自主渗透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