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沮丧背后,有“我想要做好”的力量
2020-10-26田宏杰
田宏杰
一位读者说,五岁半的女儿碰到困难总爱哭。“她主动提出要背古诗,有一句想不起来我就提醒了一下,结果就怪我提醒了。重新背又忘记了,我不再提醒,她就哭个不停。”当孩子遇到困难而沮丧哭泣时,我们如何沟通才能让孩子积极应对呢?
不要着急指责也不要太快安慰
如果父母急着指责孩子:“别哭了,哭有什么用?”本来孩子就沮丧,又被父母指责,增加了愤怒,负面情绪更强烈、更难改变。在这些强烈的负面情绪下,孩子的“我背不下来、我不会背”的无能感会被深深印刻。
如果过快安慰孩子:“别哭了,这个诗太难了,咱们不背了。”这么做表面上是帮孩子远离沮丧,但实际上沮丧感是个很复杂的情绪,每个沮丧感都藏着一个“我想要做好”的力量,我们赶走沮丧感时,同时也把想要做好的力量赶走了。孩子再背诗时想的就不是“我要把诗背好”,而是“背诗讨厌,我不想背诗”,背不下来时就会逃避。
共情,看到孩子情绪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首先,父母接纳孩子的沮丧情绪,理解到她想要背会、努力背但背不下來的挫折感和沮丧感。对孩子说:“你想把这首诗背下来,但背了好几遍还背不下来,你有点着急,是吗?”“你不想让妈妈提醒,想要自己独立背,背不顺利时会有点难过,是吗?”通过这些问句去看到孩子碰到挫折时的沮丧感。
其次,父母要看得比孩子深一点,要看到沮丧感下面的“我想要背下来”的力量。等孩子哭一会儿,负面的情绪缓解一些时,跟孩子说:“这么难背,但你还是想把它背下来,是吗?”“你想要背得流利,哪怕多花点时间也想背得滚瓜烂熟,是吗?”这时,真正的共情不是“我理解你”那么简单,而是真的理解孩子情绪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能够在想学又不想学的矛盾中,看到并强化“想学”的力量。
看到孩子的难,并帮她找到办法去克服困难
当孩子“我想要学会”的力量被激活后,父母不要简单地鼓励孩子:“你特别棒,一定能背会的”,而是要看明白孩子之前背不下来卡在哪儿,帮她去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
比如孩子昨天背了一首诗很快就背下来了,可今天这首比较生涩,背好多遍也背不下来就着急,结果一急就越背越乱。那父母就要明白记忆的规律,让孩子停一会儿,等情绪稳定时再分几次背诵,跟孩子说:“这首诗词句比较生,你可以分几次去背,每次读5遍,过会儿再来5遍,看看几次能背下来。”也可以教孩子用唱诗的方式把诗吟出来,还可以找来一个小视频帮助孩子理解诗意,在有韵律或理解的基础上再背会容易得多。找到这样的方法就像是给孩子找到了一把适合的梯子,孩子踩着梯子就不难了。
当孩子遇到困难而沮丧时,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沮丧情绪,同时激活沮丧情绪下“我想要做好”的力量,然后看明白孩子卡在哪儿,帮助他找到他能用的方法跨越困难。当孩子跨越了困难,就会收获“再难我也能找到办法”的信心,才会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