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020-10-26林我杰
林我杰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掌握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案例教学法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和乏味,能够让学生通过了解和分析具体的案例来总结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文章主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抛砖引玉,给予广大教师科学合理的方法论指导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097-02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具体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社会或者生活中挖掘出有效的案例渗透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进而使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当下的时代中,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中海量的资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挖掘生活中的案例并有效地渗透在课堂中。这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案例来自真实的生活,因而能够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生,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仅仅用课本或者参考资料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每节课学生都面对着同样的枯燥的知识,以致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但是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多种多样的案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人生百态,还能够学到一些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有效地丰富和创新了教学内容,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或者参考资料。生活中的万物以及社会中的很多事件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地运用案例开展教学,创新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单纯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不加以深入的解释和讲解,导致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与这一知识相关的事件或者案例,很难自动带入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这种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为学生展示不同的案例,并通过分析案例来让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阶段的学生真正接触社会的时间还是非常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因此,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事情以及一些规则尚不了解,这时候如果课堂教学仍然脱离于生活和社会,那么长期在学校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学生就会渐渐地与社会和生活脱节。但是在运用案例教學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或者社会中的案例有效地渗透在课堂中,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去真实地感受社会中多彩的人生,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通过以上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优势的分析,教师可以充分意识到改革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性和意义。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案例资源,增强案例的针对性、生活性,同时也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呈现不同的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选择和渗透案例的过程中要筛选出能够很好地代表这个知识点的案例,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学习和理解。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增强案例的针对性,明显地体现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中华一家亲”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借助于香港不法分子企图分裂祖国,最终引起了“饭圈女孩”以及海内外留学生齐唱国歌的事件来表达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很好地体现了民族精神。学生听到这个案例之后,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荣誉感油然而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中华一家亲”的内涵,同时也激发了努力奋斗和学习的动力,愿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对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使得案例很好地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案例的选择要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本身就有极强的生活性,其中很多观点和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体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这些知识点,要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列举生活化的案例,给予学生一定的熟悉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授“青春的邀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自身的变化来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自己跟小学时期有哪些不同,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比如,心理上更加独立自主、渴望受到关注等。学生通过总结就可以很好地知道青春期的特征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意识到原来自己正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然后教师针对不同的现象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从而使得学生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的呈现要科学化
教师在选择好教学案例之后就要思考和设计在课堂中案例的呈现方式,并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了解,清楚地知道案例的发展经过和结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呈现案例,让学生在视频、动画、音频等互动方式的集合下充分了解案例经过,进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法律在我们身边”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豫章书院”的相关事件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个记者暗地调查出的豫章书院虐待学生等的一系列罪行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紛纷深恶痛绝:一个学习的乐园怎么就变成了学生的噩梦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积极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事件的经过,更加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其投入课堂学习中。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以及对案例的呈现方式,使其更加科学化,增强直观性。
(四)案例的讨论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对选择的案例进行呈现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交流,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分析这个案例与本节课知识点的关系,组织学生之间对不同的想法进行交流和总结,最后在课堂中进行汇报。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辨别能力,进而让其有效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授“合理利用网络”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先向学生列举了几个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引起群众恐慌的事件,比如,有人在微博上谎称奈曼旗化工厂泥酸泄漏爆炸事件造成二十多人死亡,后经查实此为谣言。这次谣言的散布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同时造谣者也受到了惩罚。然后笔者组织学生针对这些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在网络上发言以及运用网络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列举出自己知道的一些不合理利用网络的现象和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引以为戒。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相关知识。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下,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于当下课堂以及学生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很好地体现和贯彻了新课程改革以及学生发展的要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与效果,提高自身挖掘案例的水平和教学的水平,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永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教学法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9(29):73-74.
[2]黄德信.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5.
[3]雷 瑾.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4]许传苗.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2):57-58.
[5]王秋波.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故事,2016(12):151-152.
[6]张 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刊),2017(2):86.
[7]赵 露.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8):104.
[8]陈海霞.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2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