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香菇设施温控栽培技术
2020-10-25彭传尧王圣铕戚立民
彭传尧 杨 彬 王圣铕 戚立民 蔡 盛
(1尤溪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福建三明365100;2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三明365100;3尤溪县桂峰金盛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福建三明365106;4浙江布鲁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诸暨311801)
香菇(Lentinula edodes)俗称冬菇、香蕈、椎茸等,在真菌分类学中隶属伞菌纲、伞菌目、光茸菌科、香菇属。香菇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行情看好。目前,香菇生产多以农户常规栽培为主,出菇周期长,需要120~150 d,人工成本高,特别是受气候影响,鲜菇无法周年均衡供应。香菇设施温控栽培技术是在可控条件下实现香菇周年化生产,免受自然气温变化影响,有望实现工厂化周年生产香菇,并提供夏季市场。笔者根据南方气候特点,在福建省尤溪县桂峰金盛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了设施温控栽培香菇,并总结了一套较适合我国南方设施温控栽培香菇的技术。
1 出菇房建造
香菇为好氧性真菌。出菇房需满足香菇子实体生长所需的温、湿、光、气条件,在通风换气时,要保持出菇房温度、湿度及通风的相对稳定。设施温控菇房外遮阳采用方格布钢架大棚。
1.1 出菇房规格
菇房采用聚苯乙烯彩钢夹心库板,也可用聚氨酯等其他保温材料搭建。菇房长、宽、高为10.0 m×5.5 m×3.5 m,开前后各两个对直房门,顶上开天窗,以利于春冬季出菇时菇房通风换气和采光,地面硬化层中铺一层挤塑板(主要成分为聚氨酯泡沫板),保温效果更好。
1.2 菌架设置
出菇房内采用“四菌架三通道”方式,即三通道各宽0.9 m;四排菌架中间两架宽0.8 m,两边层架宽0.4 m,边架离墙0.2 m,底层菌架离地面高度0.3 m。出菇菌架采用热镀锌管搭设,立柱镀锌管直径为25 cm,间距1.8 m;横杆镀锌管直径为20 cm,横杆间距20 cm;每架共设9 层,下3 层每层高度各为0.28 cm,4层以上每层高度各为0.25 m。
1.3 控温设施
采用中央制冷或供热方式调控出菇房的温度。每10 间菇房配备一台30 匹的中央制冷(热)机组(BLS-AQHF030D,浙江布鲁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内风机(BLS-DSL105,浙江布鲁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安装在出菇房顶端中央位置,采用双侧出风配置。
1.4 通风设施
采用负压方式给菇房通风换气,在菇房通道外侧离地面3 m 处各安装1 台0.38 kW 的风机。在菇房通道内侧离地高40 cm处安装3处进风口,采用直径30 cm的PVC单向阀,在外端加盖过滤布。
1.5 加湿设施
出菇时采用超声波加湿方式,每间菇房安装1台12 kg的超声波加湿器;在给菌棒内补水或棒表皮补水时采用直接雾化喷淋与针式注水相结合的方式。
1.6 采光设施
在聚苯乙烯彩钢夹心库板上开4个长宽为4 m×0.5 m 的天窗,天窗距菇房边缘1.5 m。中间两个天窗上下采用透明亚克力板密封,保证菇房的采光与保温性能。两边天窗用亚克力板做成一个可开闭活动天窗。在气温处在香菇生长适温阶段,开闭天窗,既通风透气,又能降低能耗。
图1 菇房平面示意图
图2 菇房侧面示意图
2 配套设施
设施温控周年栽培香菇,亦需周年生产菌棒,相应配备原料仓库、拌料车间、装袋灭菌车间、净化接种间、菌种培养室、菌丝培养室、产品分选、冷藏库、成品仓库等。配套设施要求与其他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品种要求相同或相似[1]。
3 香菇设施温控栽培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香菇温控设施栽培的品种,要求菌龄中等、出菇整齐、子实体肉质厚、朵形大而圆正的单生品种。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申香1513[2]、申香215[3]等新品种,菌龄相对较短(100~110 d),出菇整齐、稳定,朵形圆正,菌盖颜色较浅,菇脚大小适中,质地较硬,商品性状较好,且抗逆性较强,在温控设施条件下出菇稳定,可保证香菇的产量和品质。
3.2 木屑处理
壳斗科、桦木科、杜英科、金缕梅科等阔叶树种的木屑均可以栽培香菇。木屑粗细以过16 目筛为宜。设施温控栽培香菇的木屑需提前堆积发酵。木屑用水充分淋湿浇透,高温露天堆积发酵25~30 d,这期间翻堆一次,气温较低需堆积发酵2~3个月。
3.3 培养料装袋、灭菌,接种
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9%,麸皮20%,石膏1%。用15 cm×55 cm 聚乙烯袋装料,长度40 cm,装料后袋重1.9 kg左右(湿重)。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同常规。
3.4 发菌
发菌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菌丝生长阶段,从接种到放大气后2 d,时间约50 d。料袋在净化车间接种后,套上外袋,移送到培养库发菌,前3 d 库房温度在19~21 ℃,之后库房温度在20~23 ℃,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无光,CO2浓度在4 000 mg/L以下。12 d 后将外袋撕开,20 d 后脱掉外袋。菌棒刺孔2次。第一次刺孔,结合脱套袋接种口菌丝直径8~10 cm 时,在每个接种口四周刺 4 孔,深度 1.5 cm 左右;第2次刺孔,菌丝满袋后菌棒表面出现部分白色瘤状物凸起时,每个菌棒沿纵向刺孔8 排,每排5孔,孔深2~2.5 cm。
图3 菇房顶平面示意图
第二阶段为菌丝后熟培养阶段,时间为55~60 d。第2次剌孔2 d后,进入菌丝后熟培养期,此时要求菇房温度在21~22 ℃,空气相对湿度70%~75%,CO2浓度在4 000 mg/L以内,弱光,促进菌棒转色。
3.5 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分三个阶段,分别是刺激、催蕾、子实体生长。
3.5.1 刺激
菌丝培养成熟后(申香1513 培养期为100~110 d),移入出菇房(搬动有惊蕈效果)。此时要求菇房温度在12 ℃,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保持暗光,时间24 h。
3.5.2 催蕾
惊蕈与温差刺激后将菇房温度调至19~21 ℃,培养2~3 d,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CO2浓度在3 000 mg/L以内、光照为200 lx,促使菌丝扭结现蕾。
3.5.3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待原基长至0.3~0.5 cm 时,脱去塑料袋,菇房温度调至 18~22 ℃,空气相对湿度 85%~95%(后期80%),CO2浓度2 000 mg/L以内,光照100~200 lx,使得菇蕾发生和生长一致,可缩短出菇周期;同时及时补充新风,防止菇脚过细过长,减少畸形菇,提高商品菇率。
3.6 转潮期管理
第一潮菇采收后,菌棒进入休养生息养菌阶段。此时调控菇房温度在20~22 ℃、空气相对湿度75%~80%、CO2浓度在1500~2 000 mg/L,暗光,培养时间15~20 d。
3.7 补水
菌棒菌丝恢复培养结束后,及时给菌棒注水。注水后菌棒重在1.5~1.6 kg,并每天对菌棒喷淋加湿2 次,保证菌棒有一定的湿度利于出菇。喷淋加湿后菇房注意通风换气,但仍让菌棒保持一定湿度,表皮不能过干。
3.8 第二潮菇出菇管理
菌棒注水2 d后,进入出菇管理,方法同第一潮。
3.9 采收
采收前2~3 d,将菇房空气相对湿度调至70%~80%,减少喷水,提高香菇品质。当香菇子实体长至八分熟,出现铜锣边时,菌膜未破的状态时采收。采收后马上分级、预冷,再移入冷库保存,包装、销售。
3.10 适当疏蕾
图1 出菇房出菇
香菇菌龄过长或刺激过度时,易出现爆发性出菇。如果一个菌棒出菇超过50 朵,子实体朵形小、菌盖薄、质地软,商品价值低。因此,必须及时疏蕾,单个菌棒保留子实体25~30个,且菇蕾在菌棒上均匀分布,以保证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