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贫困问题研究

2020-10-24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9期
关键词: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小城镇

黄 楠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贵州 惠水 550600)

一、小城镇贫困标准及人口构成

小城镇的贫困是相对贫困,也就是说小城镇贫困不是一成不变或者可以单单用国家贫困标准来测度的,它主要考虑的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个人收入增加与物价水平增长速率。

图1: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城镇中的国企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就业人员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2015年国有单位平均工资65296元、集体单位平均工资46607元、其他单位平均工资60906元,国有单位与其他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相差4390元。到2019年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8899元、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2612元、其他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87195元,国有单位与其他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相差11704元,从上述数据可得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长,2015年到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195元增加到42359元,增幅为35.8%,但2015-2019年CPI的增幅为54.6%,其中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幅为39.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小于CPI增长幅度。

小城镇贫困人口主要有三类人员:第一类:没有劳动能力、需要民政部门给予救助的人员;第二类:由于企业破产或濒临破产而失业下岗的人员;第三类:农转非人员,迁徙进城却不能获得稳定收入。总的来说小城镇的贫困人口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是由社会救济群体人员构成,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转非及下岗失业人员后来居上,成为小城镇贫困人口的主要群体。

二、小城镇贫困人口成因

党的十八大之后,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11至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以1.19%的速度在提高,小城镇的贫困人口数量也随之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农村空心化。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青壮年会选择到一线的大城市发展。而中老年农村人口大多会选择向离家乡较近的小城镇迁移。一方面,青壮年外出学习、打工,造成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小城镇出现与农村相类似的问题——城镇空心化。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小城镇,但是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会拉低小城镇整体道德水平严重的甚至会对小城镇未来发展造成影响。

第二,城镇规划缺乏长期性。我国许多城镇规划不合理且缺乏长期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受城建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使城镇规划急功近利,往往是“一届政府一个规划”导致许多城镇建设缓慢,影响城镇的经济发展。也不能考虑到城镇经济发展与中下游产业链的合理分工布局,缺少国有单位及集体经济。小城镇对自身定位不准,规划不合理,浪费财力物力,公共财政职能没有有效的发挥作用,导致城镇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增多。

第三,产业结构单一,企业发展受阻。小城镇之所以称为小城镇就是它的发展还达不到城镇水平,它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过程,当它完全转化为城市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若想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必然要创新,寻求新的支柱产业,要多元化发展。小城镇由于是在发展过程中,它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个体经营及少量小型的民营企业。在小城镇中一般很少有大型企业,一是小城镇消费水平低,大型企业在这设立成本大于收益;二是小城镇交通不便利,年轻有才华的人更愿意留在大城市,企业在小城镇都会努力做大然后搬到大城市以求更大的发展。因而小城镇基本都靠个体经营企业。

三、小城镇反贫困的倡议

小城镇贫困是在城镇化进程这个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小城镇贫困也将发生变化。但这不不意味着小城镇贫困是暂时性临时性的,可以不予重视。相反我们更应该重视小城镇贫困,了解把握小城镇的贫困变化趋势,这样我们会更快更稳的进入新型城镇化。因此,我们不仅要解决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的贫困,还要为以后的城镇贫困打下基础。

(一)推动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中国的城镇化是由政府引导推动形成的,是跨越式的城镇化发展。小城镇的人口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增多,但由于其没有产业支撑,就业岗位缺乏,导致一部分农转非人员进城后不能保障自身的生活。而且一个城镇若没有产业支撑也会影响这个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想解决小城镇贫困,就要提高产业的支撑能力,增加就业岗位。而这需要政府支持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只有企业发展,才能增加就业机会留住人才,人才创造更多的产能,企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好,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

(二)继续深化改革,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十八大以来,公共财政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却没有长足。公共财政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公平,但有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同人群享受的公共支出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即公共财政没有发挥其稳定社会公平的作用。因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平衡社会公平。

(三)完善养老保险,关注弱势群体

完善小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要从实际出发。第一,结合实际,开放养老保险缴纳的途径。开放途径主要是针对的是小城镇私营单位从业者,如餐饮、旅店、浴池等打工者,一般这类打工者老板不会为其缴纳保险金,且由于没有正式的工作单位他们自己申请也很困难。第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实际可行的养老金缴纳政策及标准,又要发扬市场的监督机制,监控基层人员的办事效率及养老金流向。第三,大力扶植小城镇民营企业。从根本上加快了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城市化建设就意味着居民享受的公共福利待遇更多,会有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加完善的养老社会保险。

猜你喜欢

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小城镇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