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蚌埠市产业转型发展的“飞地经济”模式研究
2020-10-24陈军伟
张 芮 陈军伟
(1.蚌埠工商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2.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安徽 蚌埠 233000)
党中央在推进区域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借助“飞地经济”模式推进区域协同发展。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支持飞地经济合作机制①。我国的学术界结合飞地经济的发展实践,对飞地经济模式的意义、战略思路、发展经验、利益分享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飞地经济”模式对蚌埠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飞地经济”作为区域间承接产业转移的创新模式,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形势下,其自身所具有的区域优势聚集效应,可以有效推进蚌埠市资源要素整合,进而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链完整化。未来几年中,蚌埠市将借助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优势取大力突破新发展。因此,立足当前,必须高度重视“飞地经济”的集聚效应,全方位联防联动,精准发力,努力实现蚌埠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飞地经济”模式有利于整合产业要素优势
发展“飞地经济”能够有效整合蚌埠市产业要素优势,实现产业跨区域的取长补短,产生联动协同效应,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蚌埠——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及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工业发展积淀深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化工产业及轻工业发展时间长,已形成规模经济。依托“飞地经济”模式,集中优势产业必需的各种技术、资金、设备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大力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换代。飞地经济飞入地和飞出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互通有无战略互补,可以获得产业效能和经济质量提升的双赢效果。
(二)“飞地经济”模式有利于产业布局合理化
根据以往的飞地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来看,“飞地经济”能够发挥地区间的资源优势,破解产业布局不合理的发展瓶颈。蚌埠这座老工业城市,定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可以利用“飞地经济”模式,充分利用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条件,综合考量区域内产业园区规划布局,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发展,力争获取产业集聚效应。
(三)“飞地经济”模式有利于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全产业链
2020年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出台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蚌埠片区规划,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等全过程创新生态链”②。飞地经济的两个特征就是产业关联和优势互补,发展“飞地经济”能够完善产业链条,有力聚合相关产业配套发展,极大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四)“飞地经济”模式有利于激发创新升级
借助“飞地经济”模式,建立飞地经济产业园区,推进蚌埠市产业创新发展。未来发展中,在蚌埠市现有资源优势下,激发创新策源地动能,打造一批卡不住、拆不散、搬不走的优势产业集群,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创新转化机制,加快禹会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等工业集聚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化程度,延伸产业链,再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提高整体创新水平。
二、蚌埠市发展“飞地经济”打造新产业
(一)蚌埠市经济现状
1.蚌埠市概况
“蚌埠地处安徽北部、淮河中游,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下辖四区三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截至到2019年末户籍人口386.3万人,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被誉为“皖北中心城市”③。建置以来,蚌埠市充分利用交通、地理优势取得了良好发展,但近些年,优势逐步弱化,其经济发展渐渐落后于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为了重返全省经济第一阵区,蚌埠奋起直追,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
2.蚌埠市经济发展现状
蚌埠市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1385.8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057.17亿元,人均GDP从41855元增加到2019年的60469元。2019年,增长率5.1%,增速较前几年略有下降,但按照国家规划实施高质量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由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
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34.3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45。87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976.98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9:42.5:46.6调整为11.4:41.1:47.5,产业结构调整更为合理,也优于皖北其他城市。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第二产业发展推动力也不容忽视。其中,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至关重要,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会结构性失衡会产业传导效应,影响到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图1 十三五期间(2016-2019)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来源:《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2019)
表2 2010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3.蚌埠市利用“飞地经济”打造新兴产业
相比较农业和传统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更符合蚌埠市未来发展方向,也符合“飞地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吸引飞出地的资金、项目、企业,促进双方产业发展,基于蚌埠市当前发展情况,可以借助“飞地经济”模式在以下几个产业做大做强:
(1)抢占5G产业制高点
蚌埠市5G通信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出具规模,培养发展了一批骨干企业,以凯盛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海外客户中汇聚了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如亚马逊、谷歌和三星等企业。未来发展中,蚌埠市可以抢抓当前发展机遇,确保产业要素供给,深化对外技术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打造“4+1”产业链条(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和信息终端+场景应用),规划“1+2”的产业格局(高新区为核心+经开区、怀远县为两翼),着力将5G通信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
(2)作强硅基新材料产业
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被誉为“玻璃之城”,多次被授予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龙子湖区、禹会区为核心区域,产业规模达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层次高端,研发科技水平一流。其中最大的玻璃加工企业——华光玻璃集团,为国务院确定的国有重点企业之一,年均产值15亿元左右。
未来,蚌埠市再进一步发展硅基新材料过程中,可以着力吸引更多行业领军企业到蚌埠发展,出台扶持硅基新材料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一个智库支持”,成立以行业顶尖专家为成员的硅基新材料产业智力库。
(3)壮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
多年来,蚌埠的生物基材料产业一直保持稳步发展,入选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截止到2019年底,已建成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并授权上百件发明专利。
未来,市委市政府定下“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的发展战略目标,蚌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将一路高歌猛进”。
三、蚌埠市发展“飞地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规划
“飞地经济”本质上是要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的限制,借助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来实现产业承接转移,所以,采用模式实现发展首先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方面,做好区域合作规划,明确飞出地与飞入地之间行政管理、产业政策、合作机制等方面的权责,保障制度机制和政策管理可以跨区域无缝衔接。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
要借助“飞地经济”实现老工业城市经济崛起和高质量发展,蚌埠市应高规格、高品质对飞地经济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进行规划。
在进行产业配套规划和建设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贯彻产城融合的原则,尽可能提供金融、物流、劳动力培训等生产服务,也尽力为服务飞地经济的工作人员提供居住、娱乐、教育、医疗等便利的配套生活服务,让人才可以安居乐业。
(三)构建合理的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产业互利共赢
借助“飞地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飞入地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而飞出地多为产业规模效应大,附加值高的经济发达地区,能够实现飞出地和飞入地长期合作发展的原动力就在于在产业承接转移的过程中双方是可以持续保持盈利的。因此,合作双方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获取自身更大效益与承担最小代价直接进行利益博弈,为了避免纠纷矛盾,影响飞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合理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
根据其他地方实现飞地经济模式的实践来看,在运用“飞地经济”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应建立稳定的、持续的互利共享的利益划分机制,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事先协商好飞出地飞入地双方的利益分配方案,条件允许情况下,有针对地达成合作法律契约。
【注释】
①搜狐新闻:https://www.sohu.com/a/146543633_365037
②节自《2020年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
③节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