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0-24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刘素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贝沙坦内皮血压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刘素静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近些年该病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患者发病年龄在不断下降。目前尚无治疗EH的特异性药物,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以控制血压水平稳定,但老年患者病情多较为复杂,且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因此单一用药血糖控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此次研究探讨了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EH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征得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后,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EH患者分为A、B两组,各55例,A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94±3.87)岁。B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07±3.75)岁。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关于EH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60岁;已停用降压药物2个药物半衰期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卒中病史;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障碍;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A组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安徽环球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5):150mg/次,1次/d。B组加服瑞舒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84):10mg/次,1次/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指标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SBP、D B P水平分别为(1 1 8.9 7±1 0.4 5)m m H g、(8 1.4 5±8.9 6)m m H g,低于A组的(131.22±10.16)mmHg、(91.08±9.1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B组治疗后NO水平高于A组,而ET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有1例患者出现面色潮红,B组有1例患者出现乏力。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EH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生活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具有密切联系,且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许多患者会出现心、脑、肾等多器官、多组织病变,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尚无治疗EH的特异性药物,患者多需要长期用药以控制血压水平,延缓病情发展。厄贝沙坦是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可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有可有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过度激活,从而缓解血管紧张,促使血管舒张[2]。而瑞舒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调脂类药物,其中主要作用在于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阻碍胆固醇合成,但近些年药理学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亦存在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等功效,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关注[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加用瑞舒伐他汀的B组治疗后SBP、DBP、ET水平均低于A组,而NO水平较高,这提示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改善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促使患者血压水平下降,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贝沙坦内皮血压
稳住血压过好冬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75例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