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数学教育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10-23郑洪寿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郑洪寿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的全新教学标准使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同时也对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合理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邏辑思维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就是初中数学课堂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总之,社会要求培养出综合性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渗透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4-0213-01

当前,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成为继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外的又一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划分为逻辑推理、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直观想象力更为丰富。学生具备了核心素养,就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使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学习融入情境当中,在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真实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本手段之一,会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学生自主地参与其中,不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只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去讲课,学生多数是“左耳出,右耳冒”,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微。这时候需要教师积极地去营造课堂气氛,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展示、列举实例等方式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出可以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模式,激发学生研究初中数学的乐趣。

2.渗透数学文化,加强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全面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习状态、加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升数学素养,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讲到“图形对称”这个内容时,有正方形、长方形等,可以选择从剪纸图形入手进行讲解,因为剪纸图形中存在图形对称原理。我们可以使用PPT为学生展示传统剪纸作品,例如:“双”字、“木”字等,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说出这些剪纸的特征。这两个字呈对称图案,通过传统剪纸等方法去渗透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形象直观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对称”这一概念的内涵,并迁移到其他图形是否对称、是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等知识点上,为解决其他有关对称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设计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设计的问题要贴近生活。

例如:在讲“相交线”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个班集体划分为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让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相交的现象,下堂课时进行小组展示。如:一名同学通过PPT展示立交桥建造的时候会存在相交现象。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所涉及的原理是相交线所成的对角和它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去发现相交的原理,对于“相交线”的内容会掌握得更牢靠与透彻。通过这类现场考察等实践活动,了解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在学习“几何图”时,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如:魔方、木块等几何模型,动手去制作与感受几何图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更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点。

3.2 设计的问题需控制数量。

教师在教授本堂课重点内容后,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但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需要控制好数量,如果数量过多,学生会产生厌学等现象,这样会适得其反;如果数量过少,不会达到巩固知识点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让学生练习时需要掌控好数量,做到既让学生吸收知识又不造成学生学习负担。

3.3 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数学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空间,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核心素养。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式,打破常规固定的解题模式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班级内的两名学生的住址分别离学校30km、18km,那么凭借当前的已知条件,能否算出两人的住址离学校分别有多远?例如这样的题目就属于开放性题目,不同的学生思考方式也不同,得出的答案也是多样化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4 设计的问题要有综合性。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学生每学习完一章节的内容,在课本后面都会设置课后习题等,这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但课后练习都比较单一且简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多个知识点的数学习题让学生练习。例如:在对“认识概率”进行教学时,教师向学生阐述问题:“现在有一个商场开设了自由转盘的活动,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商场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采用转盘游戏,将其平均划分成15个小格子,由蓝色、黄色、白色等多种颜色组成。当消费者购买了1000元的商品,可以进行一次转盘游戏,转动转盘,最终指针指向的位置,可以获得2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奖品;当消费者花费1000元购买所需商品后,在转盘抽奖活动中,计算消费者获得200元礼品的概率。”由于转盘15个小格子是平均划分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得出结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可以通过所讲内容让学生举一反三,一个知识点扩展到许多知识点,这样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点,又可以对新知识点进行拓展,达到发展核心素养的长远目标。

4.结语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文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 黄勤健.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9):85-86.

[2] 王险峰.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成功:教育,2018,000(008):P.121-121.

[3] 靳抒情.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2019,(6):122.

[4] 谢长福.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42):271.

[5] 顾慧玲.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才智,2018,(9):34,36.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