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全面领导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2020-10-23刘冀瑗
刘冀瑗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直接决定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走向与成败,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其首要原则和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的内容,是首要和核心的优势,必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07-0010-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1]。
一、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原则
(一)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时代中国的一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事业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法宝和前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切,更不可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崭新命题,强调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不可能取得胜利与成就。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领导有过经典的论述,他们强调工人政党“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在这种工人协会中,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3],指明了工人政党同工会之间的关系。列宁指出党的领导实质上是政治上的领导。无产阶级“要经过它的政党实现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4],这是毛泽东对党的领导理论的发展。邓小平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5]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解决各种矛盾、克服各种困难。党的全面领导不仅表现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環境等方面的全面领导,还表现在对行政、立法、监察、改革、外交、军事等的全面领导。哪一个组织、哪一个单位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始终处于核心领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没有党的全面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党就要努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这就需要党的全面领导来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唯有如此,民族才能复兴、人民才能幸福、国家才会强盛,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
(二)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就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鸦片战争的枪炮震醒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自此开始寻求与探索现代化之路。从“师夷长技”“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都是在找寻一条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振兴中华之路,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建设与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与宝贵的经验,在此前提下,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这个命题作出更加具体而全面的部署,强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6]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既包含了党、政府、民间团体以及人民群众等治理主体,也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治理客体,同时还包含了道路、理论、制度等治理方式。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人民的选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全面领导必须贯穿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个过程。
(三)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践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处理好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不断发展,党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加合理。进入新时代,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是既要保证党对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领导,又要保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等制度,确保党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动各方面协调发展。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践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处理好党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党与法的关系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党的全面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相互支撑,党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践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处理好党与群众的关系。群众路线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党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宗旨。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7]形象地阐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的存亡。我们党同人民什么时候联系紧密了,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了,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就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遭遇挫折与失败。在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人民才是推动现代化实现的决定力量,我们党一定要为了人民美好生活、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支持党的全面领导,并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强盛而奋斗。
二、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一)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
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得到充分体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6]。这里强调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社会主义的方向性作用,没有党的全面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失去了成功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革命战争年代,“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8],这里强调了党的性质和所处的领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9]。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阐明“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0]。1978年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逐步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取得了世所罕见的奇迹,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中国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治国治党治军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集中民智、统一民力,制定更加合理与科学的治理方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攻克国家治理难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及成败。
(二)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邓小平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1]这里表明了党的领导制度的基础性作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体系。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牢记自己的使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因为这份初心与使命,是党执政的目的与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体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化作日常行动并形成长效机制,让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得到锤炼,形成忠诚的品质,有责任、能担当。坚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立足创新,锐意进取,使党始终引领人民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政党必须有核心,否则就不会有战斗力、凝聚力与影响力,不会有统一意志,不会集中力量办大事。马克思主義政党成熟的标志就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邓小平曾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行全面部署,要完成这个伟大目标,考验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党和人民都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实现党对各项工作的有效领导。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工作纷繁复杂、头绪多、任务重,党对各领域各部门各项事业实现有效领导的前提是提高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完善党领导一切的制度机制。要发挥好党在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完善党对人大、政府、政协等的全面领导制度,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健全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实践过程中,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环节以及党与国家机构履职全过程。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终身追求,在国家建设和治理活动中,始终保证人民权利和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把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作为不变的遵循,把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奋斗。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好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完善民主与集中的相关制度,提升党的领导力。健全决策机制,提升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完善激励机制,增强领导干部的学习力,使其在改革、发展、执政等方面有极大的提升,在注重落实、驾驭风险、善于斗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强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的制度改革,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党管干部制度。加强政治建设与纪律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的凝聚力,确保党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核心。
(三)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党的执政水平决定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由党的执政能力决定。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升党的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与民主执政水平,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党的全面领导,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才有保障。
认识、尊重并掌握规律是提升党的科学执政水平与能力的内在要求。科学执政就是在执政过程中,尊重规律并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用正确的方法从事执政活动。突出政治领导以提升领导水平。政治领导强调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突出政治功能,在政治方向、立场、纪律与规矩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领导可以统一思想、组织领导能够统一行动。政府部门是党执政的平台,科学执政是其基本原则。健全机构职能体系,确保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践中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决策是实现科学执政的基本环节,是党与政府的重要功能。科学决策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正常的程序与科学的原理。执行是科学执政的重要环节,提高执行力,科学的决策才能变成实际的执政效能。
崇尚并遵从法治是提升依法执政水平的前提条件。党必须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依法执政,是指一个政党依照法律进入国家政权机关并进行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在国家治理中遵从宪法与法律。法高于权、法大于人是重要原则,党通过执政权力,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支持与保证各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执政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过程。为确保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关键问题,遵守宪法与法律的权威,使法律与制度不会因人而变、因事而改;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经济发展的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利益关系的协调等,都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唯有如此,黨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才有可靠的保证。
人民至上是提升民主执政水平的目标与归宿,提高执政水平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并依靠人民,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与目标,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就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执政活动基本宗旨。民主执政实质就是靠人民执政并为人民执政,通过民主的手段、形式与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认识与处理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提升民主执政水平的核心问题。要提升民主执政水平,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前提与保证;其次要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如选举、协商、决策等的落实,推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与发展。
三、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一)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党自身的组织体系建设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条件。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通过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完成党的全部工作。既要明确党的各级组织,同时也要明确党的派出机构的作用与地位,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九千多万党员与四百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真正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真正做到统一行动与统一意志。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坚持和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理顺党的组织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必须建立健全党与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其高效运行、规范科学、系统完备,同时进行更加科学与明确的职能分工。
(二)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际效能
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前提。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决定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成效的高低。
全面深化领导制度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领导制度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对国家治理起着重要作用,影响是长久与深远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可以做如下努力:在领导体系方面要坚持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深化改革;在治理体系方面,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明确职责;在职能体系方面,使党与国家机构运行高效、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在工作体系方面,鼓励在党领导下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体系既要保持稳定,也要立足创新;既要保证延续,又要体现发展。要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与时俱进,使其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全面而充分地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党的领导制度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始终起引领作用;要完善党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最困难和最急需解决的事情。加强制度宣传,把握党的领导制度的特征与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必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党的领导制度。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不仅要强化制度意识,认真执行制度,而且要对制度的执行加强监督。
全面提升领导能力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提高领导能力水平是全局性命题,科学执政是条件、依法执政是路径、民主执政是实质,各级政府把三者统一与结合,促进执政能力的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远大目标需要党领导十四亿人民共同完成。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与执政目的。人民群众拥护党、紧跟党,我们的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DB/OL].[2013-12-3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7463.htm.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9.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2.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2.
[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2019-11-05].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nC4J.
[7]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DB/OL].[2018-01-06].https://www.sohu.com/a/215046964_119733.
[8]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OB/OL].[2013-06-29].https://www.doc88.com/p_8465978711810.html.
[9]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10]毛泽东文集:第8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5.
[1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663.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0.
责任编辑:王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