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对乳牙釉质早期龋再矿化的实验观察
2020-10-23孙晓曦
孙晓曦
(天津市天津医院口腔科,天津 300211)
龋齿为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影响儿童饮食及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早期龋再矿化治疗,为临床用于治疗儿童牙病的主要手段。治疗期间,氟化物以及CPP-ACP均有所应用,且效果较好。但有研究指出,将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应用到治疗过程中,效果更佳。本文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牙病患儿中,随机选取28颗已拔出的乳牙作为样本,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对乳牙釉质早期龋再矿化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牙病患儿28颗已拔出的乳牙作为样本,乳牙来源:男15例,女13例,年龄(1.22±1.02)岁。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所有乳牙牙釉质表面均无裂纹,无龋坏现象。
1.2方法
1.2.1材料:准备乙酸、无水氯化钙、磷酸二氢钾、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材料,进行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对乳牙釉质早期龋再矿化影响的实验。
1.2.2实验方法:所有乳牙样本均采用以下方法处理,包括制备试件、釉质试件处理、分组、pH循环实验等:①制备试件:拔出乳前牙后,应采用金刚砂平颈缘去除牙根,采用三用枪冲洗30 s,置入去离子水中,4℃环境下保存24 h。24 h后,将样本取出,采用低速切割机对唇侧釉质片进行处理,去除3 mm,中央留有3 mm×3 mm实验区域,其他部分采用抗酸指甲油涂抹3次。等待指甲油干燥,后将样本再次置入去离子水中,置于4℃环境下保。②釉质试件处理:取羟甲基纤维素钠颗粒64.4 g,取乳酸7.46 ml,采用去离子水1 L,对上述物质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达到24 h时,对溶液的pH值进行测定。后取出釉质片,吸干表面水分,浸润氟化钠-壳聚糖凝胶,置入37℃环境下保存48 h,完成早期龋模型的制作。48 h后,自凝胶中取出釉质片,冲洗1 min,去除表面凝胶,置入4℃环境下保存。③分组:取出釉质片,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共4组,每组各7个样品。分组完成后,分别给予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壳聚糖空白凝胶、多乐氟涂抹1 min,D组不作处理。涂抹完成后,应静置4 h。④pH循环实验:取去离子水+CaCl2共1.55 mmol/L+KH2PO4共0.9 mmol/+HEPES共2 g,对脱矿液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进行pH循环处理,5 g脱矿液,需至少处理3 h,继而对矿化液进行处理21 h,后采用去离子水冲净,采用吸水纸吸干。循环7 d后,取出釉质片,采用去离子水冲洗,置入去离子水中,放置于4℃环境下保存。
1.3观察指标:观察脱矿液中铁、磷以及钙元素的比例,以及各元素的方差情况。
2 结果
2.1脱矿液中各元素的比例:B组铁(0.5±0.2)%,含量最高,与A组、C组、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磷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钙(78.9±3.4)%,含量最高,与B组、C组、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脱矿液中各元素的比例
2.2各元素的方差对比:钙元素氟化钠-壳聚糖凝胶组间平方和539.52,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各元素的方差对比
3 讨论
早期龋为儿童常见病,多由釉质受细菌的酸性产物长期作用所导致。发病后,患儿釉质晶体结构将出现脱矿现象,钙离子及磷离子流失。如未及时给予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患儿釉质可见颜色改变,呈现白垩色特点[1]。改善早期龋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给予对症治疗,抑制龋病进展,避免基质结构崩塌,以免诱发不可逆的口腔损害,影响患儿的预后[2]。
乳牙釉质早期龋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再矿化治疗为主。采用该方法治疗,可有效促使釉质表面钙离子形成,使患儿的口腔健康水平得以提升。因人体的唾液中,钙离子及磷离子的含量,均处于饱和状态。因此,釉质脱矿后,将逐渐与唾液接触,受唾液的影响,发生,再矿化,使牙体的稳定性得以提升[3]。可见,乳牙釉质早期龋再矿化的过程,属于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为改善再矿化的效果,促进釉质表面钙离子形成是关键。氟化物为临床用于促进再矿化的主要物质,该物质的大小,与羟基无显著差异,且具有结合能力强的特征[4]。将其涂抹于牙体中后,羟基磷灰石的离子间隙可被有效填补,氟磷灰石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强。本文研究发现,单独采用氟化物涂抹乳牙釉质后,铁(0.2±0.1)%、磷(24.0±1.0)%、钙(60.5±3.0)%。壳聚糖盐酸作用于釉质表面后,物质可渗透至正常釉质表面的空隙中,抑制釉质孔隙结构与矿化液基础,形成蜂窝状结构。将壳聚糖空白凝胶应用到处理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发挥促使釉质再矿化之功效。本文研究发现,给予患者壳聚糖空白凝胶后,乳牙样本铁(0.5±0.2)%、磷(23.2±0.8)%、钙(71.1±2.9)%。可以看出,单独采用氟化物以及壳聚糖空白凝胶进行再矿化,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甚显著。
为解决上述问题,改善乳牙釉质早期龋再矿化效果,本文将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应用到了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后,氟化物与壳聚糖凝胶的功效,可共同发挥,促使钙离子沉积于釉质表面,使牙体的稳定性得以提升,使其健康状况得以改善,对乳牙釉质早期龋再矿化效率的提升,以及患儿预后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5]。本文研究发现,应用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后,乳牙釉质铁(0.3±0.1)%、磷(23.1±0.6)%、钙(78.9±3.4)%。将其与单独应用氟化物者、单独应用壳聚糖凝胶者,以及未应用任何药物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四组之中,应用壳聚糖凝胶者,铁含量最高,与A组、C组、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磷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氟化钠-壳聚糖凝胶者,钙含量最高,与单独应用氟化物者、单独应用壳聚糖凝胶者,以及未应用任何药物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氟化钠-壳聚糖凝胶的应用,对再矿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本研究同样对不同元素的方差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应用氟化钠-壳聚糖凝胶者,钙元素氟化钠-壳聚糖凝胶组间平方和539.52,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对乳牙釉质早期龋再矿化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可有效促进钙离子沉积,促使釉质表面矿物质形成,改善早期龋再矿化效果。未来,建议将氟化钠-壳聚糖凝胶进一步应用到实验过程中,通过临床实验的方式,对其使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以为氟化钠-壳聚糖凝胶在牙病患儿疾病治疗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为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