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的成因与应对措施探析

2020-10-23姜国云

吉林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药房不合理药师

姜国云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52)

临床医药处方对于医院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患者开药物需要处方,开治疗需要处方,输液需要处方。相反来说,也是临床诊治患者的重要凭证[1]。临床医师开具处方前需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及过敏史等一般情况,必要时借助各类检查手段的辅助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可靠诊断,再开具用药处方或其他治疗处方。从个人角度来说,以上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而就一个医院来说,门诊药房处方管理亦可直接反映该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同时伴随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临床用药渐为复杂和谨慎,对处方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以确保用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为此,本文就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应对方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西药房处方管理情况,并按是否实施干预手段,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未实施干预手段定义为干预前,而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已实施干预手段定义为干预后。干预前后收集的西药处方中,患者性别、年龄、科别等一般情况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收集的西药处方基本信息比较

1.2方法:成立处方管理小组,对纳入处方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等。

1.2.1不合理处方成因:管理小组对干预前1302张处方进行梳理,整理分析不合理处方,并归纳、总结其处方不合理类型的原因,并就相应的因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改进管理。梳理结果显示,1302张处方中有38张不合理,包含不规范10张,不适宜17张,其他类型11张。分析不合理成因大致为以下情况:

1.2.1.1医师因素:①知识掌握不全:大部分医师学习、培训及掌握的只是多以疾病病理学知识为主,而对各类药物的具体适应证及作用机制等认识较欠缺。同时,部分特殊药物随着药典的更新,临床使用可能会跟随变化,也未及时掌握;②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医师缺乏健全的法律意识,未意识到医药处方与法律责任的关联,因此,对不适宜、不规范的开具处方没有自我约束;③体制不健全:由于医院未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机制,对各科室的医师没有给予有效的处方监督和管理。

1.2.1.2药师因素:由于基层医院的药师对各类药品的适应证、用药方法和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较为欠缺,缺乏较强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水平也较差,所以在审核和监督方面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机制不成熟。

1.2.1.3环境因素:从处方开具到给药的环节较为复杂,没有先进、高效的药学信息管理系统给予支持,容易出错。医院对处方的管理和药品的管理等环节缺乏一定的监管机制。同时,医院缺乏奖惩措施,对医师及药师在工作上的疏漏,医院对个人或科室均无惩罚制度。

1.2.2对应措施管理

1.2.2.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①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处方管理法》对临床药师及医师进行管理,医院统一购买最新、最科学的处方集,并发放给每位医师,以使临床医师对各类药物有较为充分的认识,熟练掌握药品的作用机理、适应证及禁忌证[3]。强调处方笺开具后确保无错字、漏字,避免配错药事件发生。②完善并改进医院处方的点评制度,医院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对各科室的处方进行检查,针对查处到的不合理处方给予及时的分析原因,并将结果公布到医院信息网上,以达到警示目的。同时,涉及其他医院处方点评或是干预的方案放院内信息网供各科室学习。③针对处方建立针对性的修正、督察制度,针对任何不合理处方及时退回,并督促修正,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追踪。④完善奖惩制度,对能及时发现不合理处方的药师给予一定的奖励,针对“不合理处方质量控制”方面做出表率的科室给予奖励,在处方管理上,与个人绩效、年终考评、职称晋升等挂钩,也与科室年终评优评先等挂钩。

1.2.2.2优化HIS系统:引进先进的药学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医师、药师工作效率,减少开具处方到给予之间的流程,减少出错率。随时更新医药药品相关信息。

1.2.2.3提升临床医师、药师综合能力:医院对临床医师和药师给予定期的培训,讲解最新药品使用相关信息,加强医药师对专业药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药师,应详细学习新药品知识,熟练掌握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力学、禁忌、配伍禁忌等方面信息,定期关注国内外相关指南,全方位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医师、药师也要多交流、多沟通,定期共同学习最新修订的处方点评和干预指南等,并做自我反思。

1.3观察指标

1.3.1不合理处方数量:统计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的张数,并做对比分析。不合理性包括西药处方的诊断结果不合理、用药类型不合理、用量不合理、规格不合理、间隔时间不合理、注射剂及抗生素等使用不合理。

1.3.2不合理处方成因:对比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成因,若处方开具临床诊断信息未写或不全,遴选药品、适应证或给药途径不规范等为不规范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作用的视为不适宜处方;重复用药或无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等情况视为其他不合理处方。

2 结果

2.1不合理处方数量:干预前后,各科别不合理处方占比差异显著,表现为干预后较干预前占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数量比较

2.2不合理处方成因:干预后,处方不规范、不适宜及其他不合理情况均得到明显控制,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成因比较

3 讨论

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加上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渗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是处方医师考虑的重要问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与患者性命安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4]。随着市场上新药的不断推出,随之而来同种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若临床医师仅靠以往的用药经验或习惯,很容易出现开具的处方不规范或不适宜等错误,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的效果,甚至可能用于患儿身上时危及患儿生命[5]。因此,除了医院应定期对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的成因给予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同时,临床医师也应时时给予自查,做到防患未然,尽可能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6-8]。

在本次门诊西药不合理处方成因分析的过程中,在实施干预措施前,共分析了1302张处方,其中不规范、不适宜等不合理处方共38张,其中处方不适宜相对占比较高,为44.74%,不规范处方和其他原因占比相当,分别为26.32%和28.95%。分析其原因主要与临床医师、药师自身情况及环境制度等有明显的关系。当2018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实施综合干预后,每个科室发现不合理处方比例大幅度降低,各种不合理处方成因干预前后比例也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综合干预主要从完善制度、优惠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师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分析结果说明,对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进行成因分析,并采用应对措施实施干预,可明显降低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适用于每一个科室。此举不但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同时对医院质量管理水平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西药房不合理药师
药师“归一”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科学化管理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临床提升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实践分析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韩药师交流签约活动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