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0-10-23安徽省芜湖市高安中心小学

天津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导图

■安徽省芜湖市高安中心小学 李 萍

思维导图是1971 年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先生创造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巧用思维导图,识记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概念学习,可以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就会印象深刻得多。

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需要阐明这三种线之间的关系,作为前提,需要学生至少理解何为“直线”“射线”“线段”。直线没有端点且两端可以无限延长,它的长度是无限的,经过平面上的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只有一个端点,且长度也是无限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在两点的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围绕这些概念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三种线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二、妙用思维导图,区分易错点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尤其当学生学习的知识有相似之处时,很容易混淆不同知识之间的区别。这时如果对重难点理解不到位,对易错点辨识不清,解题能力很容易陷入瓶颈。若没有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而解决这个困惑,运用思维导图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如学生在学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方体的面积”后,很容易搞混二者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是由于受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区分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中线段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差异;再加上“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面积”这两个概念只有一词之差,知识本身也有交融之处,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如果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两个数学知识进行对比教学,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辨别这两个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具体可以设置“长方形”为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的起点,然后分别衍生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面积”两个知识,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辅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具体描述这两个概念的具体特征以及由此分别衍生出的其他知识,比如含义、计算方法等等。通过对比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条理化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这两个概念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相关知识,不会混淆概念,解决问题时也就不会张冠李戴,乱用计算公式了。

三、趣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教学中计算的学习通常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学生学习计算的主动性通常不高。利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特点,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计算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我采用游戏升级加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把“一位数除一位数”作为学习主题用树的主干表示在思维导图中,把“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先后作为树的枝干进行添加,接着把一些具体的类型(如商中间有0 的除法、商末尾有0 的除法等)和例题作为树枝上的树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呈现教学内容,不但形式灵活,还能清晰将各层级例题关系表现出来,再将例题、习题作为闯关游戏内容融入其中,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四、智用思维导图,掌握学习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多达500 余个。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组成有逻辑性的、结构分明的知识体系。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去理解新的知识,再把新知识不断内化并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省时省力、快捷高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时,受前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总是忘记除以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相关知识罗列出来,并把这些知识点内容制成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图形变换,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行联想,结合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猜测、验证,运用转化思想尝试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思维导图中,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学生对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里为什么没有除以2,而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里有除以2,相关联的知识点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了知识结构,思路清晰,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活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材一般都是以“单元”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的,一个单元里面往往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小知识点,而这些小知识点又分散在单元里不同的位置,学生在进行单元学习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到单元中的重点内容,而忽略了一些小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读教材,立足教学实际,借助思维导图,运用“单元构架图”的形式,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大、小知识点连接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网络,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单元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单元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四则混合运算,通过思维导图对同级混合运算、两级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归类和整理。不仅能够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建立系统思维,将每一部分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的框架与结构直观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六、结语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构架图”,从而丰富和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猜你喜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