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宏观再微观”授课方式在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10-22张东方侯蕾蕾付甜甜
张东方,侯蕾蕾,付甜甜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菏泽 274000)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是解剖学学习过程中比较难的部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难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运用“先宏观再微观”的授课方式对神经系统传导通路进行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9月—2019年1月,自本校2017级临床专业中随机抽取两个合堂班级,一个班级为对照组,150人;另一个班级为观察组,140人。其中对照组男90人,女60人,平均年龄(18.45±1.5)岁;观察组男84人,女56人,平均年龄(18.7±1.2)岁。对照组按照教学进度和书本内容设定对神经系统传导通路逐步讲解。观察组运用“先宏观再微观”的授课方式进行讲解。两个合堂班级学生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先宏观再微观”的授课方式 宏观方面:(1)首先向学生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与反射弧的关系,如图1粗箭头所示,自感受器到神经中枢(脑)对应本章节的感觉传导通路;图1细箭头所示,自神经中枢(脑)至效应器对应本章节的运动传导通路。(2)再将人体的反射弧细化成人体的组成,如图2粗箭头所示,躯干四肢感觉信号传递途径整体上可以表述为信号沿着躯干四肢到达脊髓,从脊髓到脑干,再到间脑,最后到达端脑。而头颈部的感觉信号传递可以表述为信号沿着头颈部到达脑干,再到间脑,最后到端脑。图2细箭头所示运动信号传递途径,大体过程与感觉信号传递途径相反。
微观方面:以人体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为例,如图3所示,将此通路中所经过的精细结构与图2中的躯干四肢感觉信号传递途径相对应,标示出精细结构在图2中所对应的部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传导通路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本章节其他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依次采用本方法进行对应讲解。
1.3 效果评价 随堂测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测试,总分30分,其中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各10分。
1.4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观察组学生对“先宏观再微观”的授课方式的认可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40份,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测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观察组学生对“先宏观再微观”授课方式的认可度调查 见表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测试成绩比较(,分)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测试成绩比较(,分)
组别 n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总分观察组 140 6±2.5 4±2.4 7±1.6 20±6.5对照组 150 8±1.7 6±1.5 8±1.8 25±4.8
两组测试成绩比较,P<0.05。
表2 学生对“先宏观再微观”授课方式的认可度调查[n(%)]
3 讨论
解剖学是医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而无论是本科教材还是专科教材,在书本内容设置上都是按照九大系统进行讲述[1-2],而神经系统是所有九大系统中最难的部分,因其结构独特、联系面广、内容抽象,因此,运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述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更好的向学生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很多解剖学老师做了不同的尝试[3-5],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的过程中,运用“先宏观再微观”的讲授方式,将神经系统反射弧、人体结构组成和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紧密的联系到一起,通过宏观把握、微观着手,逐级讲述,将复杂、抽象的传导通路简单化、具体化,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联系三部分内容,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先宏观再微观”的授课方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