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嵌入混合式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22张勇
张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病理学分为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疾病的病因至转归的医学基础课程[1],同时也是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课。而病理学实验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至关重要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提高、巩固、验证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我们依托于学校病理学实验教学系统,开展多元嵌入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病理学实验教学系统的建立与资源整合
1.1 病理实验教学系统的建立(1)高清扫描切片数据库的建立。利用远程读片会诊的技术,采用全景数字扫描系统,采集高清全景病理切片图像、配备相应的诊断依据与病理诊断,制作图像数据库。切片图像精确的显示病理切片的组织结构,学生可在电脑上实施图像测量、绘图、添加图标、移动、缩小、放大等一系列操作,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可辅助教学,借以简化切片示教教学操作对学生观察切片掌握病理诊断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2)立体标本图像数据库的建立 利用高清数码相机采集病理大体标本多方位图片30张左右,应用图像软件(如:photoshop等)制作大体标本三维图像,利用网页制作软件(如:frompage、ASP等)将大体标本三维图像定为观察互动模式,配备诊断依据与病理诊断。学生可使用电脑观察大体标本,并对大体标本进行移动、旋转、缩小、放大等操作。(3)病理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考试中的应用。在病理考试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实验教学系统设立一定套数的试题,每套题的难易程度相当,每题约3/5为大体标本、约2/5为切片。学生考试时可从数据库中抽题,在考试网页打开试题电脑上作答,教师监控、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考试[2]。
1.2 优化整合病理学实验教学资源 病理实验教学是通过观察大体标本与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的改变来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典型的大体标本与切片日益缺乏,实验教学的传统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大体标本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特点,教学时学生不可能人手一个。看标本时就会众人看一标本,老师讲大体标本时一手高举大体标本、一手拿着镊子在标本上向众多学生讲解,学生的方位不同所接受的知识点有所不同,所以要反复讲解。学生自己观看标本时,由于人数较多,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并且由于学生的拥挤,有可能会导致标本受损。
采集、整合实验室现有标本与切片,设计制作成三维图像数据库,与切片扫描数据库。采用智能全景扫描数字切片,自动对焦扫描切片全景,自动无缝拼图,清晰度高、实时标记、操作简便等。教学系统用于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兴趣、养成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 多模式实验教学的应用
2.1 多媒体病理实验教学系统的模式 病理学是从患病器官的变化通过肉眼观察、器官解剖及光镜下观察等进行。很多组织形态学变化抽象而复杂,用语言描述较困难,老师讲解费劲、学生理解困难,借助多媒体处理图片与动画直观、易理解,通过图片与动画信息替代过多的描述不清的语言,增加学生直观感觉与理解疾病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及发生机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3-4]。
2.2 PBL教学模式 PBL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为充分体验学生是实验课的主体,在前次实验课结束时将下次实验课的问题留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下次课相关病理内容,制作课件(PPT),待下次上课时每小组派一名组员代表发言和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后老师点评。此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工合作、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5]。
2.3 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要选好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要求:(1)完整性。案例从主诉到尸检号样样俱全。(2)代表性。要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实验课所需的病理特点,对应的病理标本与切片且与讲学大纲、教学计划相一致的难易度。(3)延展性。要具有符合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治方法与进展。(4)启迪性。激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增进临床思维能力建立。然后将案例所有临床资料及要思考的问题提前1~2周发给学生。分组进行查阅资料,讨论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以及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2.4 病理讨论教学模式 在有关专业实验课中安排1~2次临床病理讨论,系统疾病理论大课上完后,在相关实验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临床病例(理)资料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不同方法解答有关临床病例(理)诊断、诊断依据等问题。实验课时学生带着临床问题观察病理器官组织学变化,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本例病因、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趋势与病理变化的关系。让学生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大体标本、光镜下的变化,找出诊断依据、作出诊断。通过这一模式使学生得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病理与临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另外,理论课前必须准备经典的、巨大的、罕见的、超乎想象的案例,在上理论课时使用。让学生对某系统相关内容终生难忘、震耳发聩,培养学生的散发性思维及全方位的思维能力。
2.5 定期开放实验室与标本陈列室,以科研促教学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让学生做一些感兴趣且较容易的相关实验,条件成熟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申请学生科研项目通过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老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应用到病理实验教学中去,给学生创造科研训练的实践机会,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聘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了解科技前沿、增加科研兴趣
由于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健康理念与认知能力全面提高,对自我身体健康意识更加重视,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健康查体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过去那种典型的病例已无踪迹,开放标本陈列室是非常必要的。标本陈列室中大量的病理大体标本对学生是一个心理震撼,标本来之不易,标本的收集代表着老专家、老教授先辈的汗水和幸勤劳动,在陈列室标本介绍时,要介绍标本的来历与患者的基本情况。借以增加学生的敬业精神与感性认识,在未来临床工作时不时想起陈列室的大体标本,印象深刻、终生受益。
2.6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模式 建立显微数码互动是由网络、电脑、摄像机与显微镜于一体的系统,具有以图像共享、人机对话、师生互动功能的教学模式。它具有动态、静态图像(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并配有文本注释、真人讲解、教学课件等。实验教学学习内容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习兴趣。
2.7 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教学模式 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在国内医药院校已广泛使用,图像采集数字化与网络信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远程病理诊断成为可能。
通过多元嵌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均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参与实验教学多位老师集体讨论形成共同的认识,将这种形式规范下来,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7]。使其符合教学目标为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寓智能发展与知识积累之中,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等原则。
3 教学效果
3.1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见表1。
3.2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对照组382人,病理学理论平均成绩(74.92±7.12)分、病理实验平均成绩(76.73±9.44)分;观察组356人,病理学理论平均成绩(78.87±6.57)分、病理实验平均成绩(85.24±8.92)分。两组病理学理论成绩及病理实验课成绩比较,P均<0.0005。
表1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n(%)]
4 讨论
4.1 系统建立与资源整合 系统优化整合有4个优点:(1)有利于标本、切片的保存与珍藏,减少教学与考试中的标本与切片的损毁。(2)病理标本的三维图像与高清切片扫描图像可充分暴露病变组织的变化。(3)避免了病理标本、切片不足,实验室之间分配不公、质量不同的资源缺限现象,充分发挥了标本、切片的使用频度与可重复性。(4)可进行无纸化考试,监考老师可实时监控,国内兄弟院校间病理资源图像可相互收集,不断完善标本、切片的图像的种类与质量。建立健全较好的病理实验教学系统[8]。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仍然是学生动手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无可替代的。新的系统建立与资源整合可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4.2 多元教学模式混合嵌入 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病理实验教学,优点是明显的,但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授课时间的控制。由于多数时间有学生进行讲述,教师辅助,时间长短不易控制,避免提前结束或拖堂。(2)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讲解的同学因为紧张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也不易提问,课堂上冷场或沉闷在所难免,需老师适时引导,活跃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议与问题,把握节奏、驰张有度。(3)课堂小结非常重要。课堂小结是本次课的总结,是最后梳理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可对生疏的知识点再巩固、系统回顾本次课的授课内容,若重视不足会影响教学质量。
4.3 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提高、临床知识掌握牢固、病理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一致[9]。病理学理论成绩及病理实验课成绩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的方法增加了信息量、增加了趣味性、对标本与切片看的更清楚,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扩大了视野,为培养优质的医学人才增加了病理实验教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