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农家乐可持续发展探析

2020-10-22廉志雄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农家乐甘肃省旅游

廉志雄(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我国农家乐发展概述

(一)农家乐发展简述

“农家乐”旅游在各地的广泛兴起,都与各地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强调发展与保护相统一。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并扶持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安排相关专业人士深入农村地区,从规划到经营全方位支持和帮助,而且提供了各种优惠的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农家乐首先体现到的就是“农”,所以它有很鲜明的乡土气息。对游客而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旅游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来说,它可以让游客感受并且体验到浓浓的乡土气息,感受到农民丰收的喜悦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艰辛。这是在喧闹以及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所不能感受的到的。虽然说农家乐旅游的人群中也有经济生活富裕的富家子弟,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农家乐旅游活动中的主体人群还是生活条件不能不是可以满足他们可以去游览国内外等大型知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及购物休闲地区。“农家乐”旅游是适应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迎合城市消费者的口味。从经营形式上来看,农家乐经营投资小,风险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回笼成本。当天即可看出是否营利。因此,从经济利益上来看,农家乐是提供给农民最有效的择业方式。

(二)我国农家乐发展现状

我国农家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西方的农家乐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改革开放之后,对外开放开始,各种先进的政策和思想在我国发展农家乐也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21 世纪初期乡村旅游广泛开展,也同时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使得农家乐更加的成熟。回顾我国农家乐从产生到现阶段这20 多年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兴起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规范化经营阶段。由于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不同,同时各地区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层次不齐,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农家乐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农家田园为主的,集观光、民俗体验、农家饭菜、农家屋舍、集体农庄、村落民俗型,自然生态型以及现如今火热的民宿住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验活动。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化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和择业选择,同时又能够增加农民收人,改善农村经济社会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伴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去年全国有9 万个村镇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达256 万家,在这其中农家乐部门就有160 多万家。而到了2017 年,最新统计我国农家乐数量已经达到了220 家。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共320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40 个。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1100 万人,接待游客数超过50 亿人次,收入超9000 亿元,带动900 万户农民获得受益,已为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012-2017 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营业额增长迅速。其中,2015 年、2016 年、2017 年我国乡村旅游的营业收入都达到50%以上。

最新统计显示,2017 年全国的乡村旅游收入高达7500 亿元。由于人民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去追求精神享受,压抑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迫切想要回归自然,这无形中会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从图3 可以看出,在游客选择出游的方式中,除了报团旅游和自驾旅游外,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是促进了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各地力推乡村旅游,市场正向万亿规模迈进,消费升级,乡村旅游向多元化发展。

■甘肃省农家乐发展概述

(一)甘肃省农家乐发展现状

相对于东南沿海,西北地区的甘肃省农家乐发展还是相对比较缓慢,虽然发展缓慢,但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2000 年开始到现在形成了兰州市安宁十里桃园、和平镇牡丹园、皋兰县什川梨园,嘉峪关市紫轩葡萄酒庄园,金昌市金川区“醉美金秋乡村游"暨民俗文化园,天水市航天育种基地,白银市景泰龙湾绿洲、条山农场,武威市黄羊农场、民勤县沙生植物园,张掖市石岗墩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敦煌市南湖葡萄长廊,平凉市庄浪梯田农业景观、泾川县田家沟风景区,庆阳市陇东民俗展览馆、香包节、庆城县国家无害农产品(水果)生产基地,定西市临洮新美花卉基地,临夏永靖太极岛枣园新村,陇南徽县银杏人家、酒乡人家等。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使甘肃省近年来一跃成为全球榜上有名的旅游胜地,乡村旅游更是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空间。陇南地区绿水青山,河西地区的葡萄酒文化,甘南的草原风情与藏民族文化等等千姿百态的乡村风貌展现出甘肃省乡村旅游的多姿多彩。《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中提出,通过实施乡村旅游的精品工程、精准扶贫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甘肃省拥有千姿百态的田园风光、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遗产、村落形态、民俗文化、特色物产。发展乡村旅游,要提升工程和“周末乡村游”产品的打造工程,最近几年,甘肃省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山水,大开开展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体的自然山水生态型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甘肃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甘肃省境内拥有大量丰富的红色旅游区域,开发体验与感受当年红军长征以及全民抗日为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当今社会下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振兴是提高农村经济、脱贫扶贫的主号角。走出了从“农家乐”到“乡村游”的发展模式。

以上可以看出,甘肃省将在近几年内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当然,社会要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不但能满足社会和人民需要同时又在旅游环境的承载力之中而且还兼顾社会公平。那么就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监督同时经营者也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

(二)甘肃省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农家乐发展不仅可以保证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以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同时还可以向游客提供各种旅游服务,游客自己也可以亲身去体验和感受各种农业生产生活,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体验到农民的艰辛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得城市居民逐渐养成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良好习惯。农家乐体验过程中通过切身去体验和感受农业生产生活的方式,更加贴近自然生活、消费相对实惠、简单而又便捷,既能满足观光的需求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这种形式刚好可以成为旅游观光型产品向休闲度假型产品过渡。而且能够实现良好结合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现如今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周末双休日,城镇居民对于周边短途经济型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时间段、消费大众化、更加贴近于大自然生活的农家乐旅游休闲形式更加的受到更多民众的欢迎。加之,休闲农家乐活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调养都有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如今社会,甘肃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特别是在陇东地区许多山区、半山区的农村,当地的经济还处于严重落后、交通闭塞的状况。由于农家乐发展需要拥有良好的自然性,对产品需求量大,需要政策扶持,投资小,消费实惠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承受范围的特点,因此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相对比较原始,民风也比较淳朴,这些特点和优势对于发展这些地区的乡村旅游以及农家乐拥有先决的社会优势。对当地的居民来说发展乡村旅游是最快速最有效的脱贫致富、改善生活面貌最有效的方式。由于农家乐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特有的物质资源,大量的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消费,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更好的将城乡资源合理分配,以此来发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慢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甘肃省农家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特色不明显

农家乐的发展一定要和城市旅游区别开,要真正把农家乐中“农趣”这个点体现出来,甘肃省目前绝大多数农家乐经营者还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经营过程中没有特色,也没有个性可言。纵观整个甘肃省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农家乐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产品雷同,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也都大体相似。根本没有各自的特色可言。当地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名胜古迹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在这种情况下,农家乐经营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利益,必定会进行非健康的、恶性的竞争,从而导致农家乐数量逐渐减少,观光游览的人数也少了很多,不利于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基础设施不完备,卫生条件较差

甘肃省有些“农家乐”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尽管田园风光比较诱人,例如陇南地区当地农家乐的发展。但是由于有些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影响了“农家乐”的发展。一是交通道路状况较差。有的山区道路比较差,路上缺少醒目的标志牌,外地游客对路线不熟悉,往往走了“冤枉路”。有的道路比较窄,很难错车,停车时没有设计合适的车位。二是缺乏休闲设施。而且缺乏配套设施,老人到农家住下来后,发现缺少平价药店、理发店等基础配套服务,影响了游客的正常生活。三是卫生状况差。很多农家乐在经营牲畜粪便、尘土垃圾到处都是。而且一部分农家乐并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从而导致饮食是否卫生、住宿条件是否安全、消防措施是否到位等都是未知数,严重威胁到游客的自身安全。

(三)经营人员素质较低,经营规模较少

众所周知,甘肃省进行农家乐旅游的经营者绝大多数都是村民,可以说几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当然也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与城镇服务水平有很大差距。当前虽然农家乐的数量不断增多,但规模仍然较少,还处于无需发展状态,经营者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很难做大规模。同时,村民缺少足够的资金加快乡村旅游开发,也影响了“农家乐”旅游的规模。

(四)无限制的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乡村旅游则更加强调的是原生态,对于原生态的旅游来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直接决定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甘肃省当前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及沙尘暴的肆虐。很多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力而不考虑环境效益,大肆的扩大经营面积和范围,没有考虑到环境的污染破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土地退化严重,荒漠化扩大,一遇到下雨就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甘肃省农家乐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科学规划、丰富产品、整体优化设计

农家乐的经营和发展不单是要考虑到经济收入,还要讲求其可持续性,科学性。首先,需要科学的论证和调查,规划并制定好如何进行可持续化发展,着重突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发展规划。全面的以甘肃省农家乐发展现状出发,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趋势;其次,要对甘肃省农家乐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布局;再次,要确立甘肃省农家乐发展的合理规模;接下来,需要大力推进甘肃省农家乐转型升级,借鉴其他省市发展相对较好的农家乐,使得甘肃省农家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升级,最后,应做到以游客的体验感受为改进措施,更新换代一些基础设施设备。让游客可以更加舒适的体验和享受。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设施的设计,应该有科学的规划做到既不铺张浪费又能保证农家乐乡村的面貌。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农村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既要符合市场需要,又要实现绿色设计的理念。

(二)环境至上,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一个地区的环境好坏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社会经济面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前提,是保证农家乐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必须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统一。既发展了经济同时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在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又能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一是近期需要和可持续的关系。农家乐在发展过程中,应具有超前的思维,决不能被一时的成功和利益蒙蔽双眼,应该放眼于未来,考虑到整个农家乐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二是突出农家乐的优势。农家乐主要突出其乡村型和农家的生产生活面貌,游客前来旅游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其带来的电子化和高科技,应该以农村的现有设施设备为主,保证其拥有一套完整的农家的生活格局和生活方式。“豪华”又比不过高级饭店。“以鲜制胜”是农家乐长久经营的法宝。三是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可以让游客置身到农家的水果蔬菜园,池塘以及农田当中,让游客自主的去摘吃水果蔬菜,自己去做农家饭。同时农民可以将其田地租借给游客,让他们自主经营耕种,感受农作物大丰收带来的喜悦。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

目前而言,想要扩大影响力、打响自身的品牌,最有效而且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宣传,只有进行宣传才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游客才会知道这个地方。政府部门也应该认识到农家乐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鼓励引导并支持当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例如举办农家产品展销会、促销会,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等。当然农家乐经营者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以及各种宣传推介活动来扩大其影响力,积极利用互联网、电视广告等各种媒体来提高传播范围,将自己农家乐特色推介宣传出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好酒也要勤吆喝,好酒也要有人来品尝。要善于把自己的特色宣传推介出去,才能吸引人。比如,相对于大多数农家乐的菜品,如果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当地特有的元素,就会立马与众不同,同时又不是去农家味儿。相比较而言优势在哪里,你把自己的特色宣传推介出去,至于能不能立竿见影,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并不是特别重要,最起码已经宣传营销了其特色。

猜你喜欢

农家乐甘肃省旅游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席晓辉作品
农家乐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