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的大学生“双创”平台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0-10-22童文军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童文军(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李克强总理在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要不断引向深入。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对我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的大学生“双创”平台的内涵
从创新的视角来看,区域网络创新就是各个创新行为主体在区域环境的范围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连接成密切的网络集体,相互交织的网络单元,共同成为创新创业的发起人。在《走向全球:美国创新形式》中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的具体概念[1]。Maura ,Rodney 通过研究和分析,指出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等平台是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面支持先进技术和高新产业发展的途径[2]。创新创业平台已成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效率的方式,也成为了高校等培养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重要载体[3]。由此可见,“双创”平台可以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个人等提供创新创业帮助指导和专业服务,是一个开放的服务支持系统,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
■大学生“双创”平台运行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双创”平台的建设,主要是结合市场、投资、高校、科研等各类资源和手段,针对大学生群体,采用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措施,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水平。大学生“双创”平台归纳起来为三类:一类是教育实践平台,包括创新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大学科技园等校内创新创业平台;一类是设施设备平台,包括创新创业训练实训室、专业实验室、训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平台;还有一类是信息服务平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有效打造创业机会、各类资源和创业者有机组合的网络创业平台模式。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 年底,我国共有在孵企业10489 个,场地面积813.8 万平方米,大学科技园120 个,当年新孵企业2696 个,总收入达到340 亿元,在孵企业人数13.7 万人,累计出园企业9866 个,毕业率为94.4%。其中,以重庆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为例,在孵企业180 个,2019年新孵企业30 个,孵化基金总额800 万元,从业人员数为1560 人,总收入为1.6 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682 万元,净利润为1566万元。
■大学生“双创”平台运行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大学生“双创”平台建设成果显著,但在“双创”平台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够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大学生“双创”平台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高校还是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学校在体制建设与规划工作方面深入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不足,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缺失,孵化创业项目的成功率较低,进而致使大学生不愿主动积极参与创业创业活动。
(二)系统管理能力不足,组织制度不够完善
“双创”平台的创新创业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其系统管理水平较低。而高校大学生“双创”平台需要集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机支撑才能健康运行。但在现实的高校环境中,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常常欠缺足够的设施设备,各项资源利用率较低,协作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总体投入极为有限。
(三)“双创”平台运行中缺少环境氛围的营造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各高校自行承担,其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大部分个体缺乏“双创”意识,社会整体营造创新创业活动的环境氛围不足,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社会总体数量较少。“双创”平台的运行缺乏诸如创业服务中心等社会大众参与的各类有利外部条件的支持。
■对策建议
大学生“双创”平台的良好内部关系有利于平台运行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是构建和运行整个平台的基础保障。而作为平台网络分析内部运行环境的“双创”平台运行机制,是平台内部影响规范运行和有力发展的平台制度、组织管理、资本运作和运行策略等一系列要素之和。
(一)项目筛选机制
借助创新网络的外部共享路径,对每一个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多重筛选和反复匹配,发挥“双创”平台的最大化效益。在一定创新网络制度范围内,根据构建的匹配评分制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各个项目与参与主体的特征和不同优势进行比较,从而合理确定最优项目各项机制。平台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筛选不仅要衡量企业利益和项目的良性经济发展,更应重点关注具体项目在整个区域创新网络中的适应性问题和前瞻性考虑。
(二)组织管理机制
平台组织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完善资源信息配置,提高平台服务质量和整体运作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贯穿服务创新创业主体行为人。在对接管理方面,需要具备丰富教育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服务,满足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心理辅导和教育指导等需求;在组织安排方面,需要提供合适的创新创业场地和相关政策支持,规范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各类行为,并对区域创新创业场所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在网络联系方面,着重建立网络专员制度,对不同类别的多个创新创业单位组成一个交流小组,负责每个创新主体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联络质量和效率。
(三)资源整合机制
大学生“双创”平台可以通过整合资金、信息、渠道等各方资源,加强主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综合优势,从而实现资源整合机制。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双创”平台为项目的工作过程提供信息共享,满足资源整合必要的成本控制,避免交易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通过打通自愿平等的信息资源收集与交流通道、采用实现各方实际收效的整合方式、建立并积累创新创业活动信息数据库等三方面来综合实现资源整合的动态最优化。
(四)政策激励机制
区域创新网络平台中的合理化政策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政策激励评选出的优秀项目作为平台宣传的正面标杆,激励更多的非平台成员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通过制定定期项目评比的激励制度,适度奖励优秀创新创业主体,刺激平台用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创新创业活动的曝光度,从而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可采用大学生持股、技术成果参与分配和技术入股等方式,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实现,发挥产业化中应有的区域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知识创新与成果转化。由此可见,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的政策激励机制在“双创”平台中会产生乘数效应,放大激励制度产生的“双创”行为效果,为创新创业活动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