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对“工匠精神”品牌宣传和激励的对策研究

2020-10-22韩婷婷沈阳工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制度

韩婷婷(沈阳工学院)

新时期,有效的研究“工匠精神”品牌宣传和激励的对策是必要的,在分析过程中,要结合经济发展,科学的从多方面进行探索。这样不仅利于提高分析水平,也能够保证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承。希望分析能够更好地宣传激励广大青年弘扬“工匠精神”,发展创新民族精神,以更好地推进社会经济发展。1

■工匠精神的分析

工匠精神能够体现从业者对所处行业的追求,是对于生产等工作行为更为严谨和追求质量的保证,也是现代从业者对所属行业的尊重和信仰。工匠精神表现出一种格外的专注力,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不计代价做好工作,追求细节的完美,从而获得用户的最高评价,也使产品的质量和所形成的信誉处于行业的前沿地位。工匠精神的形成自古便有。我国古代在工艺和技能方面出众的人才比比皆是,每个人均具有较高水平的工匠精神,从长城、苏州园林等旷世工程的建设效果中便可体现出我国的工匠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的支撑,那么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便会缺乏扎实的根基,更无法推动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可见,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对时代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当代的资源相对匮乏,在此环境下,我们更需提倡并大力发扬工匠精神,从而将其作为推动工业技术革新的主要动力[1]。

■研究“工匠精神”品牌宣传和激励的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等各行业发展迅猛,导致环境维护的成本增加,同时印度等低成本国家也显出了一定的优势特色,此外英、德等国家也相应提出了“再工业化”等发展策略。反观我国的制造业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和信念,是支持我国制造业实现突破发展的前提。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制造业的维持,而制造业若想在中国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便需以工匠精神作为核心动能。有了工匠精神的支撑,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才能顺利完成,可见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二)工匠精神是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升,由此消费结构也形成了相应的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向已不再锁定在量的提升,而更为关注质的获取。当前我国的出口、代购行业发展迅猛,同时对实体销售产业也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导致多数实体产业面临销售危机。其中的主要因素便是国内的产品质量和品牌难以达到国际的水准。其原因具体可总结为:国内的低端产品生产过量,而中高端产品的品质又难以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这便要求生产企业应具有时代的工匠精神,将企业的经营重心调整到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加强对产品品牌的建立与维护,要求产业链的所有相关人员均需具备较高水平的工匠精神,从而打造更具质量和品牌优势的优质产品,从而满足市场消费的结构变化需求。

(三)工匠精神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

国家的兴盛也需品牌的支持。美国具有享誉国际的“苹果”“可口可乐”等品牌;德国有“大众”“西门子”等品牌;而日本则有“索尼”“三菱”等。我国在不断的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华为”“阿里巴巴”等国际品牌,成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名片。大品牌需要有更高质量的产品支撑,在当前技术和设备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下,行业人员的技能与素质也相应提升。能够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品牌,让世界人民想到中国,便能够联想起高端、品质、安全、精细等标签,成为中国工匠精神的最好表现形式。

■加强“工匠精神”品牌宣传和激励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工匠培养的保障激励机制

工匠精神可从道德和制度两方面衡量和制约。从道德层面分析,工匠精神能够集中表现出匠人对职业价值的定位,能够体现出个人对行业的尊重。而若想切实落实工匠精神,推动从业者形成更为稳定的匠人习惯,便需建立品质和标准较高的制度作为支撑。该制度体系中可包括质量控制、行为管理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细化制度,通过严格落实和执行制度内容,能够让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将习惯逐步形成一种精神,成为指导其开展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2]。

此外还需相应设置晋升、收入分配和再教育等机制,为从业者提供精神及物质等多方面的激励。如企业可结合从业者具体的贡献度和技术水平,为其提供相应的薪资,并在个人职位、再教育和岗位提升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倾斜。此外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也需配套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尤其在经济保证制度方面应加强建设力度,从而在整体层面提升工匠的收入。企业在建立薪酬体系时,应侧重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整体薪资水平,引导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更侧重发挥一线劳动人员的价值。此外还需定期为工匠提供再教育的机会,让一线工作人员不断接收到行业前沿的技术理论和技能指导,从而随时提升自身的岗位技能。

(二)内外协同进行工匠技能培养

对于工匠开展培养计划是一个长期和具有实践性的教育过程,需要社会和教育机构等相关方面协同实施,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内外部的培养。我国应将匠人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校企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充分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搭建校企合力完成匠人培养的新型教育模式。培养工作应紧密结合企业和劳动本身,从劳动者的实际出发强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搭建,主要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匠人培养渠道,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职业教育中,为培养专业人才贡献力量[4]。

政府也需在资源方面进行有效的支持,以激励机制吸引人才,以创新的模式培训人才,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到教育内容当中。企业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从而让从业者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从而有效提升产品品质,树立企业品牌。此外还需将职业院校的现代化教育制度与传统的学徒制进行结合使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育人机制,从而实现行业技术的良好传承。要结合实际教育条件打造可行性更强的育人机制,从而以学徒制为基础,企业协同参与育人工作,实现行业技术的完整传递[5]。此外员工也需不断钻研技术、研究行业特征,进一步加强独立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交流扩大行业视野,更为重视自身职业技能的发展和道德的体现,从而有效传承并发扬工匠精神。

(三)培育工匠精神和品牌建设,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其一,要形成理想的制度环境。工匠精神最忌讳浮躁的情绪,这也是工匠精神无法有效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诱因。如果匠人的心理更为急躁,对成功的速度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希望,那么便无法保证产品的品质,更无法获得相应的尊重,没有耐心和沉稳的性格,便无法制作出高品质的产品。若想实现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承,便需首先转变匠人的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3]。工匠精神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文化意蕴,是我国制造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沉淀逐渐形成的精神品质,因此也需逐渐渗透实施,并以制度作为辅助,完美实现精神和产品品牌的建设工作。

其二,工匠制度应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的一部分,世界范围内产品质量得到公认的德国和日本,便具有较为强烈的工匠精神,而其本质是具有保证工匠精神落实和发挥的健全制度。确立符合市场的工匠精神和制度,需政府合理规范市场体系,首先国家要形成较高标准的工匠制度,为技术人才提供经济和社会价值方面的认可,使其在精神上获得肯定。其次还需对市场的竞争者进行有序的监管,对违反市场发展规则的企业进行惩罚[6]。如果这些群体在破坏市场秩序后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那么一线的技术人员也不会甘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追求产品的品质。具研究结果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转变方向已从无到精实现跨越式的转变和提升,消费者日益严苛的需求也成为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助力。市场供给量不断提升,竞争日益严峻,这些均从各方面促进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个性化的产品品牌,从而在市场中占有竞争席位。

■结语

“工匠精神”的有效宣传,利于提高人们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进行品牌宣传和激励研究,要不断提高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掌握能力。结合以上探索,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要抓住工匠精神实质内容,科学的树立品牌,不断加强工匠精神和制度管理水平,从而才利于推进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制度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工匠神形
某些单位的制度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