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对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2020-10-22赵静
赵 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一科,北京 100853)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有报道称,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31%,远高于普通人群。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深静脉,可发生在下肢的近端和远端。下肢近端深静脉血栓是肺血栓栓塞的主要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长期卧床、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下肢活动范围减小,减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导致淤血和血栓形成。脑出血是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严重疾病。对脑出血患者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临床护理工作对解决这一问题起着重要作用[1]。本研究探析了早期康复对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其中实验组年龄45-80岁,平均(61.89±2.75)岁,男29:女11。对照组年龄44-78岁,平均(61.12±2.56)岁,男27:女13。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①早期活动。(1)抬高患者下肢,利用悬挂垫和枕垫保持下肢抬高,加速重力作用下的血液回流。(2)指导患者双侧踝关节活动,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踝关节活动,通过背伸、外翻、内旋锻炼踝关节,每次20分钟,每天20次。(3)按摩下肢肌肉,帮助患者按摩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按摩方向由远至近,每次20分钟,每天20次。(4)加强翻身,帮助患者定期翻身,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5)鼓励患者积极锻炼,鼓励清醒患者主动锻炼,包括呼吸锻炼、踝关节屈伸、内翻、外翻锻炼,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保持间歇性收缩和放松运动,每天锻炼2~4小时。②提高清醒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识。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缺乏相关了解,病后卧床,不敢早期活动,担心影响疾病预后,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有意识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提高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意识。③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大部分患者会因术后疼痛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认真查找病根,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积极配合治疗[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42分,越低越好)、对工作认可度(0-100分,越高越好)、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中,构成比用卡方统计,计量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均显著降低,而其中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护理前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22.84±3.33分,护理后是10.84±2.01分。护理前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22.45±3.21分,护理后是7.12±0.12分。
2.2 对工作认可度
实验组的对工作认可度比对照组高(t=7.901,P=0.000<0.05)。实验组的对工作认可度是95.21±3.78分,而对照组的对工作认可度是80.21±2.89分。
2.3 住院时间
实验组住院时间8.40±2.02d均短于对照组12.46±2.67d,P<0.05。
2.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
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x2=6.135,P=0.013<0.05)。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1例,占2.5%,而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8例,占20.0%。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隐蔽,治疗难度大,积极有效的预防是关键。早期锻炼,以下肢锻炼为主,给予按摩、翻身,可有效预防或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早期预防活动能有效加快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避免肌肉萎缩,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4-5]。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对工作认可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