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10-22刘倩胡丽娜
刘倩 胡丽娜
(宝鸡市康复医院,陕西 宝鸡,721000)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十分显著,老年人容易产生很多疾病,其中老年抑郁症在林场较为常见,患者本身就有一些疾病,再加上缺少子女的陪伴照顾,导致他们感到晚年生活的孤独,从而承受很大的精神及心理压力,导致老年人的机体健康状况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反应迟缓,食欲减退、目光呆滞、情绪不好等,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为此应该对他们进行精神心理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现就先关研究进行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某院老年抑郁患者144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平均分成两组,每组72 例。对照组选取女性患者40 例,男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62-84 岁,平均年龄(68±5.9)岁,患者病程2.6-9 年,平均(4.03±2.7)年;观察组选取女性患者44 例,男性患者28 例:患者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64.9±3.8)岁,患者病程3-10 年,平均(5.12±2.26)年。将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疗法。首先进行心理疏通,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一个亲密、信任、依赖的良好关系,让患者主动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接受新鲜事物[1]。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语言要亲切,动作要温柔,消除病人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最大程度的缓解其心理障碍。对待心理问题有过于焦虑、紧张和自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该进行心理干预和全天监控,清除患者身边一切危险事物,确保24 小时患者身边有人,让病人感受家庭般的温暖[2]。
1.3 观察指标显效:患者情绪明显转好,精神状态良好,其他方面也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没有缓解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l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 <0.05)检验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进行对比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指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状况与焦虑情况好转明显,观察组72 例患者,显效36 例,有效30 例,无效6 例,治疗有效率91.6%;对照组72 例患者,显效26 例,有效20 例,无效26 例,治疗有效率63.8%。两组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实验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验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对比(±s,分)
组别 抑郁护理前 抑郁护理后 焦虑护理前 焦虑护理后观察组 65.39±3.11 32.70±3.58 38.91±4.10 30.89±2.10对照组 65.81±5.12 37.50±3.99 39.88±3.05 36.89±3.81 t 0.4048 5.2941 1.0585 8.0911 P 0.6867 0.0000 0.2928 0.0000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对于老年抑郁症的产生,主要是受到社会心理、生物学、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很多年轻人都需要工作奋斗,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些老年人长期缺少儿女在身边的陪伴,同时还会受到一些老年疾病的影响,这就会导致他们容易产生情绪,精神状态不佳,长期生活在单一孤独的环境中,与他人缺少沟通交流,这就容易出现老年抑郁症,表现出饮食不振、精神沉闷、思维迟钝、血压不稳等不良身体状况,并且有着反复发作的临床状况[3]。
临床上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注重精神心理护理的应用,确保能够实现帮助患者尽快改善病情的良好效果。在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抑郁的精神和焦虑的心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障碍,摆脱不良情绪[4]。本次研究表明,精神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因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