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0-10-22程立斌
程立斌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 六安,237000)
随着冠心病患者在我国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分型,患者常常会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影响,而且很大的可能会危及生命。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致死率,患者如果没有被及时有效地治疗,很容易会造成心源性猝死[1]。当前临床上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依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西医治疗一方面要考虑其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用药的安全性。所以西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被纳入“心痛”、“胸痹”范畴,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2]。我院近年来采用了炙甘草汤加减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就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自90 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观察组男48 例,女42 例;年龄42-77 岁,平均年龄(57.21±6.60)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24±0.59)年;体重52.8-80.1kg,平均体重(62.31±11.15)kg。对照组男50 例,女40 例;年龄41-77 岁,平均年龄(57.57±6.48)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26±0.58)年;体重52.5-80.5kg,平均体重(62.81±11.21)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现代心脏内科学》中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3],即突发心前区疼痛、憋闷、心悸、乏力或合并心力衰竭等,辅助检查显示心肌缺血或冠状阻塞。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气阴两虚型,主症:胃脘痞满,头晕肢乏,口干咽燥;次症: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小便淡黄,大便干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接受不良者;②合并严重其他系统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
1.3 方法参考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以盐酸胺碘酮(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456)治疗,每日根据病情给药0.4~1.2g,每日2 次;经1~2 周治疗后,将给药剂量调整为每日0.2~0.4g,每日2 次,以此剂量维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与参考组患者相同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生地黄、炙甘草各30g,人参15g,阿胶、桂枝、麦冬、麻仁各10g,生姜4g,大枣10 枚。辨证加减,对心阳不足患者加用炮附片10g;心悸不宁、夜寐不安且出汗的患者加牡蛎、龙骨各30g,远志、酸枣仁各15g;心脾不足患者加黄芪20g,白术15g;气阴两虚患者加五味子与百合各15g。诸药每日1 剂,用水煎2 次煮汁,将2 次煎熬的药液充分混匀,分别在早晚餐之后30min 用药。
两组患者均连续展开3 周治疗,然后对比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1)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展开中医症候积分评估[4],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与心功能状况,主要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左室射血分数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况。(2)对比两组患者接受各自方法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时间,主要观察心悸、气短、乏力三个症状的消失时间。(3)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疗效标准[5]: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减少幅度>90%,评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减少幅度50%-89%,临床各种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减少幅度<49%,临床各种症状均改善,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 对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展开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运用t 检验,计数数据运用χ2检验,以P<0.05 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与心功能状况如下表1 中数据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症状积分与心功能状况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为(1.09±0.04)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32.08±1.2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6.09±2.07)mm,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另外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48.58±0.49)%,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如下表2 中数据所示,接受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心悸、气短、乏力消失的时间分别为(6.09±1.19)d、(6.03±1.16)d、(5.08±0.49)d,均显著短于仅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参考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疗效对比如下表3 中数据所示,接受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56%显著高于仅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参考组患者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状况对比如下表4 中数据所示,研究组与参考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了分别为4.44%和5.56%,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与心功能状况
表2 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表3 临床疗效对比
表4 不良反应状况对比
3 讨论
冠心病不但是一种多发病,而且是一种有较高致死率的疾病,所以探讨冠心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有可能会并发相关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就是一种较为常见,却有较高致死率的并发症。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必须尽早展开治疗,以免危及患者生命。当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常采用盐酸胺碘酮作为治疗药物。盐酸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效果显著,所以也逐渐成为该领域中地首选药物。然而仅仅采用西医治疗,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副作用,从而对药物的使用量以及使用时间有效控制,导致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属于“心悸”、“胸痹”,并且中医理论将其发病原因归结为气血阴阳亏虚,瘀血阻滞所引发的心脉不畅,所以中医确定了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原则。炙甘草汤就是一种常用来治疗阴血不足、阳气虚弱等症状的中医住房,其功效主要体现在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温振心阳等方面,而且炙甘草汤还能够体现出很好的气血双补、营养同调的作用。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体现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症状积分与心功能状况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为(1.09±0.04)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32.08±1.2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6.09±2.07)mm,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另外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48.58±0.49)%,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心悸、气短、乏力消失的时间分别为(6.09±1.19)d、(6.03±1.16)d、(5.08±0.49)d,均显著短于仅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参考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56%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了分别为4.44%和5.56%,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患者提供炙甘草汤加减疗法,能够有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但治疗效果非常确切,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