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疗效分析
2020-10-22刘枫
刘枫
(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随州,441300)
老年人的冠心病发病率最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律不齐,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还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受限,无法正常的参与社会活动。在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治疗中,应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准确评估他们的病情轻重,研究最佳的治疗方案,选择应用更加安全的治疗方式。诊疗工作的有序推进,直接决定着医患关系的和谐构建,同时影响着医院现代化建设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特意分析了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其他的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抽选100 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患者,确保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及“心律不齐”的临床表现,提前说明实验研究的目的,做好家属们的沟通工作[1]。派出综合素质较高、诊疗经验丰富、责任意识较强的医务人员,来为不同患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按照科学分组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50 例以及实验组50 例。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19,年龄区间为65-79 岁,平均(72.75±1.64)岁;实验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8:12,年龄区间为69-84 岁,平均(75.08±1.87)岁。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实验组则给予胺碘酮治疗,具体如下:胺碘酮治疗保证在0.4-0.6 克/天,2-3次/日,两周后调整用量为0.2-0.4 克/天,2-3 次/日,持续治疗一个疗程,期间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1.3 疗效评定显效:患者心律不齐的症状消失,发作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50%以上,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心律不齐的情况有所改善,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50%-90%,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心律不齐的症状没有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病情恶化且持续发展。
1.4 统计方法选择SPSS 22.0 专业软件进行各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而p<0.05 则表示组间结果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详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患者诊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诊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详见表2.
表2 患者诊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
2.3 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分析,详见表3.
表3 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临床多见,目前普遍主张在积极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是防治冠心病心律不齐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好[2]。胺碘酮为第三类抗心律不齐药,经由阻断钾离子通道发挥抗心律不齐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第一,轻度阻断钠通道,且促心律失常作用发生率较小。第二,钾通道依靠和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发挥正常功能和生理作用,是维持心肌细胞正常活动的重要基质。胺碘酮为混合性钾通道阻滞剂,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既能阻断缓慢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又阻断延迟整流钾通道,终止各种微折返,有效地防颤、抗颤。第三,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降低主动脉和外周阻力,从而降低心脏后负荷,维持心输出量,抵消负性肌力作用[3]。因其电生理特性及药理作用机制,诱发心力衰竭和促心律失常作较小用,故胺碘酮已作为抗心律失常首选药物。临床应用时还需注意胺碘酮的副作用,防止因药物过量而导致心动过缓,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处理异常变化。
综上所述,胺碘酮可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伴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稳定,广泛推广的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