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0-22余伟

今日健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余伟

(江西省长征医院,江西 南昌,330100)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是一种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根本上是因为患者的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而造成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近年来,随着微创医疗的不断发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也有了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这对于广大患者来说,是一种新的选择。为了就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有更清楚的认识,我院展开此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间的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两组各为参考组和研究组。两组一般资料如下表1 ,无统计差异,P>0.05。

表1 一般资料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给予患者局部麻醉,经C 臂X 线机辅助找到患者皮肤进针位置并行穿刺操作。行疼痛诱发试验,应用穿刺针向椎间盘注入适量碘海醇造影剂、亚甲蓝注射液,开展疼痛复制试验、椎间盘造影。上述操作完毕后,取出穿刺针,经椎间孔扩大工作通道,将经皮椎间孔镜安置其中,展开内镜观察工作。应用相应的髓核钳、髓核剪对蓝染变性髓核进行去除操作,取出外套管,无菌条件下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 评分;(2)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疗效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MRI 检测结果表明无压迫神经根,视之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有一定改善,MRI 检测结果表明有轻微压迫神经根,视之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视之为无效[2]。(3)对比并发症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 对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展开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运用t 检验,计数数据运用χ2检验,以P<0.05 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表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1 手术相关指标表1 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58.3±11.8)min、术中出血量(21.5±3.4)ml、住院时间(5.7±1.4)d、术后VAS 评分(2.0±0.5)份,均明显少(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如表3 数据所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参考组的66.7%,P<0.05。

表3 治疗效果对比

2.3 并发症状况如表4 数据所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参考组的23.3%,P<0.05。

表4 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疾病,患者会在免疫反应、化学性刺激和机械压迫的共同作用下,出现非常明显的腰腿疼痛,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首先以保守治疗为主,诸如针灸、推拿等方法。如果无法收到显著效果,才会选择手术治疗。传统手术虽然具有较为稳定的疗效,但是对患者创伤大,容易造成各种并发症。微创技术的出现,则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非常好的选择,不但对患者创伤小,而且手术视野好,能显著改善手术效果,进而提升临床疗效[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质量高,临床疗效确切,而且能够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