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洼的夏天
——淮河王家坝第十六次开闸分洪采访手记

2020-10-22赵华光

中国记者 2020年9期
关键词:王家坝蓄洪区阜南县

“预计7月20日夜间淮河王家坝水位将超警戒水位……”这是7月17号我在皖南歙县采访“7·7洪灾”及灾后生产恢复时,安徽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一位联络人发来的信息。这一天正好是周五,心想着这一趟采访出门有十多天了,结束采访后可以利用周末休整一下,周一(7月20日)再提前赶到王家坝。

尽管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可汛情的急剧变化,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王家坝超警了!7月18日零点15分,睡前习惯性地打开安徽省水情信息网,查看了一下王家坝水情情况,发现在18日零时12分的时候,王家坝水位已达到了27.50米的警戒水位,比预计时间提前了近两天!来水急,涨得快,超预期。接着仔细看了一下水位变化曲线图,一直在以超过45度角的趋势上升,涨速大约为4cm/小时。自六月份淮河进入主汛期以来,整个流域尤其是上游、中游,一直持续大范围强降雨,根据多年对淮河汛期水位变化的了解,再综合未来三天淮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天气预报,直觉告诉我淮河水位还会快速继续上涨,甚至13年未曾启用的蒙洼蓄洪区将有再次启用的可能。

一、蒙洼蓄洪区

前往王家坝的路上,打开随身携带的安徽省重点水利工程位置图:发源自河南桐柏山的淮河,抵达皖豫两省三县交界处的王家坝,共计360公里的河道,落差为174米;自王家坝而下的640公里河道,落差仅仅只有22米。这样的地貌造成了上游洪水一泻而下,下游排水寸步难行。1950年,按照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确立“蓄泄兼筹”的治淮总方针,1953年,淮河王家坝闸竣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蒙洼开始成为运用最频繁、运用效果最明显的蓄洪区。距离2007年王家坝开闸分洪,已13年,职业的敏感让我不由地去想:13年后,如果再次开闸行洪,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这也许应该是此次报道的应该关注的重点。

7月18号中午到达王家坝,我们是第一批到达的媒体记者。雨虽然停了,天还是阴沉沉的,跟每一次水位超警时一样,淮河河道显得更加宽阔,不同的是,王家坝闸两侧少了许多围观的群众,庄台上、保庄圩内不少人围在家门口,剥着当地的特产——毛豆,蒙洼蓄洪区内水稻、玉米、大棚蔬菜以及水养芡实在充沛的雨季里长势良好,树林里池塘边不时传来蝉叫蛙鸣,让所有人都会觉得这只是个普通的夏天。

二、2017人

27.50米、29.30米,这分别是淮河王家坝的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几乎蒙洼地区老幼妇孺都知道的数字。两个水位之间短短1.8米的距离,决定着王家坝和蒙洼地区其他三个乡镇,共计18万亩农田、19.5万人在这个夏天里,是风调雨顺还是水淹遭灾。事实上,今年淮河王家坝的水位从警戒水位,来到保证水位只用了不到50个小时。

“紧急通知,蒙洼区域王家坝、老观、曹集、郜台四个乡镇,所有居住在庄台上及保庄圩外的人员,在20日凌晨三点前,必须全部撤离、撤离、撤离……”7月19日傍晚,刚刚端起饭碗,突然就听到应急大喇叭里传来紧急转移的通知。

转移群众,几乎是所有防汛救灾工作中,最为紧张时刻。况且整个蒙洼地区范围之大,达到180平方公里,涉及四个乡镇,时间紧急,只有短短七个小时。如何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如何保证转移过程安全、安置妥善?这不仅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想要寻找的答案。而到哪里拍摄现场,当时我们媒体同行们谁心里都没底。因为不同于13年前,如今蒙洼地区绝大多数群众都居住在有充分安全保障的庄台上或者保庄圩内,四个乡镇需要转移的人员只有2017人,基本上都是在蒙洼地区庄台下、保庄圩外从事农业生产、物资经营的经营户,并且他们也有住房在庄台上或者保庄圩内。2017人分散于四个乡镇、131个庄台,平均一个庄台不到20人,可以说是点多面广,而距离我们最远的庄台至少有45公里,单程需要一个多小时,或许还没等我们到达位置,就已经完成转移。对于电视新闻来说,能否拍摄到核心现场,就是零分和百分的差别,容不得扑空。这时候随身携带的地图又派上了用场,我们首先跟所有乡镇进行电话联系,确定重点庄台,预判转移现场,再添加对方微信索要具体位置,并清晰地标注在地图上,再根据地图制定一个科学的路线,避免瞎跑。

三、心里更有底了

阜南县郜台乡党委副书记刘晓妮,是我们采访中遇到的第一个参与转移的乡镇干部,这也是她第一次经历蓄洪。刘晓妮告诉我们,进入汛期以后,他们就制定了详尽的转移预案,精确到每一户、每一人,接到通知后能在第一时间通知到人,最快5分钟进行转移。过程中包括路线、车辆都有具体安排,一目了然。加上道路路况的改善、通讯设施的提升,比13年前转移速度能从三四天,缩短到6小时以内。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起过去转移过程中也增加了很多的困难。比如,一些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农资商品经营户的增加,大量生产资料、生活设施以及生活物资给转移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这些年,桂庙村村民沈巨宝在庄台下面开了个经营生活用品、农资的超市,满满当当存放了近20万元的货,想要短时间内完成转移,需要大量的人力、车辆。接到通知的时候,这位50多岁的汉子急得直落泪,那都是辛苦了十来年,积攒下来的财产,如果不能及时转移,只能等着泡在水里化为乌有。正当沈巨宝一筹莫展时,阜阳市阜南县公安局应急大队副队长骆广宇带着3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应急队也来到了沈巨宝的超市,二话没话,肩扛手抬,愣是靠几十双手把所有的货品转移到庄台上,尽最大可能让沈巨宝的财产少受损失,也保住了沈巨宝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虾是救不上来了,办公用品什么的能抢回来多少是多少。”说这句话的叫周作才,2016年从温州来到王家坝承包虾塘养小龙虾,整个公司的厂房、仓库都建在庄台下的洼地里。转移的时候,许多村民也跟着下去帮忙,把厂房里的冰箱、包装机器和几千公斤的饲料抢了回来。

跟2007年相比,这次转移老百姓显得心里更有底了,少了瞻前顾后,多了自信从容。不少人都是拎个包就走,这说明了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决策是打心里支持,相信党委政府对灾后重建、因灾损失的补偿有妥善的安排,让他们感到踏实。同时,这次转移的损失更大了,因为10多年来,蒙洼地区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芡实、设施大棚、小龙虾养殖等投入大、规模大的产业比例持续攀升,比如单一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平均每亩损失更大。

接近20日凌晨两点的时候,刘晓妮依然拿着充电喇叭一遍一遍地喊:“三点之前,所有人要一个不剩回到庄台。”关掉喇叭后,又是一遍又一遍地跑,挨家挨户地敲门:“要开闸了,留在庄台上,千万不能再离开庄台”。

□ 2020年7月20日拍摄的被洪水包围的蒙洼蓄洪区内的王家坝镇郑台孜庄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摄)

□ 2020 年7 月23 日,淮河王家坝闸闭闸前夕,本文作者在王家坝闸等待闭闸时,及时回传视频素材。

四、庄台

高约4米,面积几亩到数十亩大小不等,上面建有居民住房的土台子,就是当地人称作的“庄台”,这不仅是蒙洼蓄洪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蒙洼蓄洪区几十年来老百姓与洪水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整个蒙洼蓄洪区王家坝、老观、曹集、郜台四个乡镇,居住着近19.5万人,除去外出打工的,实际常住人口大约有8万人。这庄台就像是一只只倒扣在水里的盆子,人住在盆底上,洪水来时水从盆边流过,淹没了田地,道路和广场,人得以平安无事。这样的庄台,在蒙洼蓄洪区有131个,其中77个湖心庄台,一旦蓄洪便会成为汪洋中的孤岛,船是唯一与外界连通的交通工具。

王家坝镇转移完毕!老观乡转移完毕!曹集乡转移完毕!郜台乡全部转移!在2000多名群众、700多名党员干部、128名公安干警、1680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7月20日凌晨两点以后,王家坝蒙洼防汛救灾前线指挥部陆续接到各乡镇转移情况的报告,处于非安全区的2017名人员已经全部安全转移!没有一个人说,为什么要撤,也没有一个人说,我不撤!顾全大局,已经成为王家坝、蒙洼人民内化于心的自觉。

事实上,不仅是蒙洼,上至国家防总、淮河防总以及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防指等指挥系统,这一夜都是不眠之夜。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气象部门也在通力合作,集成卫星、雷达数据、数值预报等等精准科学的王家坝及淮河上游地区实况雨情水情信息、历史资料、未来天气预报等数据也都陆续汇总,实时更新,为可能出现的开闸分洪提供科学支撑。

五、安心

2020年7月20日8时,淮河王家坝水位迅速来到29.75米,接近闸顶29.76米的高度,洪水漫闸的险情随时可能发生,王家坝闸将自身的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极致。8时31分,根据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及安徽省防汛指挥部命令,淮河王家坝闸开启了历史上第十六次行洪,这也是时隔13年后,王家坝闸再次开启,蒙洼人民再次以家园被毁的代价,为淮河干流分洪,上保中原粮仓,下保鱼米之乡。

滔滔洪水就如脱缰的野马,奔向蒙洼蓄洪区,180平方公里的蒙洼蓄洪区内4个乡镇、77个湖心庄台相继成了水中的“孤岛”。这是蓄洪,不是泄洪。蓄洪是打开家门,让洪水淹没自己的家园,保护上游和下游的平安。

□ 2020 年7 月21 日,淮河王家坝闸开闸行洪时,本文作者乘坐冲锋舟前往蒙洼庄台采访村民。

□ 2020年7月23日,安徽省阜南县正在关闸的淮河王家坝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洪水汪汪,百姓怎样?为了第一时间了解蓄洪后庄台上群众的生活情况,20日当天、21号上午,我们乘坐橡皮艇、冲锋舟、小木船等各种能用的船只,多次前往庄台。蓄洪区内一片汪洋,根本分不清水下面是农田还是鱼塘,坐在船上摇摇晃晃,有时候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浪打过来,都有翻船的危险。冲锋舟穿过成排“站立”水中的杨树和路牌,来到郑台孜庄台,迎面是一排排楼房,房子后面还有停车场和文化广场。三三两两的村民或坐在屋前,掰着毛豆,聊着家常或拿个小鱼网在庄台边上捕鱼。

除了路断了,其他的都没断。蓄洪后,每个湖心庄台配备了一艘冲锋舟方便村民出行,派出一支医疗队驻点,组织当地超市将蔬菜免费送至庄台。这次行洪让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崔集村村民于其军家的水稻全被淹了,见到他的时候,这位经历过8次蓄洪的老乡说现在只盼着洪水退得早一点,再种些绿豆、包菜,多少还能弥补一下损失。眼瞅着就快收获的庄稼,被水淹掉,说不心疼那是假话,但更多的是理解支持,蓄洪,就是舍小家保大家的好事。59岁的崔先忠是王家坝镇和谐村自由庄台村民,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庄台上的菜园里摘黄瓜,老崔告诉我们,现在衣食住行都有保障,庄台也安全,在上面很安心。以前一发大水,想出门只能趟水,走累了就趴在露出水面的墓碑上休息会。现在只要打个电话,政府就会派专人来接送。生病不舒服了,我们可以坐船出去看病,或者政府会把医生请到庄台上来。72岁的郑继超先后经历了15次大洪水,记者来到他家时,老郑正在家里看电视。对这次行洪,他对政府的保障措施十分满意,生活各方面政府都安排得好好的,现在天气预报又准,后面什么天气都知道,心里有底。

六、新梦想

自2003年起,国家通过购房补贴、扶持就业等政策措施,支持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仅蒙洼就迁走了3万多人,为拥挤的庄台腾出了空间。同时,阜南县规划兴建了6个大规模的保庄圩,将4.05万名群众从淮河行洪道及河滩地迁出。人居环境大幅改善,防灾抗灾能力显著提高。自来水通了,污水管网铺了,路面拓宽硬化了,广场游园建了起来,路灯亮了起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4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00元,蓄洪洼地变成民生高地。

7月23日13时,持续开闸76个小时的王家坝闸正式闭闸。7月27日9时,随着淮河水位的持续下降,蒙洼蓄洪区曹台退水闸开启,洪水有序外排至淮河。

水退一寸,人进一寸。当前,蒙洼地区水毁设施修复、农业生产恢复、一揽子救助政策、防范因灾致贫返贫、谋划建设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等工作正相继全面展开,蒙洼人民正全力生产自救、抢种补种,把希望种下去,损失抢回来,新的梦想正在淮河两岸拔节生长。

猜你喜欢

王家坝蓄洪区阜南县
最美王家坝,我的家
最美王家坝,我的家
价值·机理·路径:新时代弘扬王家坝精神探析
分蓄洪区运用损失变化特点及应对策略初步探讨
“为村民办实事儿,最有成就感”——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派驻阜南县盛郢村第一书记喻珩
阜南县实施农业产业化扶贫成效及对策建议
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阜南县红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阜南县大豆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AutoBank在蒙洼蓄洪区堤防加固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