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学宝矿

2020-10-21赵立功

南腔北调 2020年2期
关键词:札记副刊田中

赵立功

田中禾老师文学创作60年暨《同石斋札记》新书研讨会,是河南文学的一件盛事。

田中禾老师是一位在当代文坛有着鲜明风格和影响的作家,从事文学创作60年,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学创作先后获得了全国和地方众多文学奖项,声誉远播。回顾他从事文学创作60年的成就和功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观照:

一是他在个人创作上确立的特色和取得的成就。

田中禾老师是一位有着强烈自觉的文体创新意识和浓郁知识分子情怀的作家,他有深湛而广博的阅读眼界和文学艺术修养,他的作品,在表现时代风貌、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时,无不融入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别具悲悯情怀和批判意识,从而成就了他纯粹的文化人格和知识分子写作。尤其是当他退休以后,更以凌云健笔推出《父亲和她们》《十七岁》《模糊》等一系列长篇小说,把自己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时也以大量充满中西文化比较和艺术趣味的随笔散文,拉宽着自己的写作风景线,与小说比翼齐飞,实现着对自我的不断超越。这种澎湃的创作力在当代河南乃至全国,都是风貌独具、引人瞩目的。本次由大象出版社推出的田中禾先生一套四本《同石斋札记》,既是他创作成绩的最新展示,也是他惊人创作力的最新证明。

二是他在文学组织和带头方面对河南文坛发挥的作用。

田中禾老师不仅是一位创作丰收的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组织者和带头人,他曾担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是河南文坛的一位重要擎火把者。在他的任上,河南文学豫军概念凭借河南作家的整体创作实绩得以被全国公认,河南的文学事业得以继续阔步向前,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扶持、奖掖和影响下快速成长,不断有新的作品在省内外产生反响。我参加的文学研讨中,每次听田老师发言,都叹服于他阅读眼界的广博、思考的犀利和对当代世界文学潮流的把握和解读,他的发言鼓荡着激情和逻辑,每每点燃听者的情绪,令人感奋。他对一些青年作家的点评,每每让我从旁观者角度感受到了对被点评者的激励和启发。他更以自己在小说创作中透射出来的文学理念和写作技巧,示范和潜移默化着身边的青年作家,给他们写作方向上的昭示和信心。

三是对河南报纸副刊建设作出的贡献。

文学与报纸牵手,共同办好副刊,是河南报纸和河南文学界多年来的一个好传统。《河南日报》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一张报纸,创刊至今,它和其后创刊的系列子报如《大河报》等,曾刊发过李凖、南丁、张一弓等众多作家的大量作品。田中禾老师是文学界这一传统的赓续者、发扬者。多年来,他在致力于小说创作的同时,也把文学的眼光和精力投注于散文、随笔和评论的写作,每每以大量高质量的随笔、散文和评论文章支持河南报纸副刊。在我所编的《河之洲》 《茶坊》等《大河报》副刊上,就刊发过很多田老师支持的文章,至今在我编目前的《河南日报》“读书观影”副刊时,他仍时常有读书随笔发给我。他的这种支持,在不断扩大自己文学的场域时,也提升着报纸的文化品位,为本省报纸副刊的建设作出着贡献,丰富和提升着社会大众的阅读。在本次大象出版社推出的田老师的《同石斋札记》中,当看到一些当年曾在我所编的副刊版面上刊发的文章时,重读之下,感到十分亲切,也为过去多年文字之交与田老师结下的友情感到温暖。在此,是要向田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的。

田老师60年的文学实践是丰富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学宝矿。对这一宝矿进行多维度地探寻和发掘,洞幽烛微,不仅是对作家个人的致敬和文学生涯的纪念,还必将给文学界带来很多新的启迪,推动当代河南文學创作进步,催生新的理论批评增长点,从而促进文学事业的整体发展。

60年前,田老师以一部长诗《仙丹花》开启了自己的文学生涯;3年后,正在读兰州大学三年级的他为了自己心中的文学梦,毅然选择了退学,到中原农村当了一名农民;此后20多年深入生活,使他在坚守文学初心的同时也广泛阅读了社会,改革开放后他终于迎来了自己文学创作的井喷,可以说,田中禾老师是以自己的文学道路证明了深入生活对一个作家的成功多么重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多年的深入生活,沉潜于社会基层,对他甘于寂寞、意志坚忍的人格与文学品格的养成,我认为这是他在退休后近十几年时间里能够忍受住寂寞,并在寂寞中不退反进,以惊人的创作力不断推出新的力作,实现对自我超越的逻辑解释,也是对当今喧嚷社会环境下严肃文学创作的启示。

半个世纪前,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中,有一个被人屡屡称赏的经典开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半个世纪后,这一经典句式也在熟稔拉美文学爆炸的田中禾老师的长篇小说中屡屡出现,不只一次运用的“多年以后”把叙事从几十年前的场景拉回到几十年后的场景中,从而使他的小说在表现时代沧桑和人物命运时出入不同时空,大开大合。行文至此,也请允许我改用这一经典句式做一畅想:再过几年以后(或许要不了几年),当我们又一次捧读到田中禾老师呈现给我们的最新力作时,我们也会想起研讨田中禾文学创作60年暨《同石斋札记》新书的这个并不遥远的下午吧。

最后,我以一首小诗将田老师文学创作60年主要作品做一归纳,以志纪念,并敬祝田中禾老师文学之树常青!

六十勒马一回看,

依旧花儿与少年;

落叶溪畔美声色,

同石斋里馨仙丹。

五月印象迷匪首,

明天太阳新故园;

家书三部肯歇未?

好放诗性向自然。

注:小诗所集田中禾老师的主要著作名,依次计有《花儿与少年》《落叶溪》《声色六章》《同石斋札记》《仙丹花》《五月》《印象》《在自己心中迷失》《匪首》《明天的太阳》《故园一棵树》,三部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十七岁》《模糊》因是家族叙事,故将它们合称“家书三部”,最后是《自然的诗性》。

猜你喜欢

札记副刊田中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边动笔墨边读书
远山犬虎子
小小的世界
萌次元
浅谈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备课札记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总结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经律异相》校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