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教融合研究
2020-10-21林莅莅
林莅莅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的与我国现阶段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二者交叉点是智能制造,而将二者有效融合的途径就是产教融合。目前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工作开展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制约进程缓慢,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产教融合相关理论匮乏,智造业自身具有组织系统和标准体系不健全的大环境因素,职业教育内涵升级走向不明确,没有出台产教融合入选企业的智能化标准等。分析产教融合所面临困境的形成原因,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有效结合的策略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智造制造;产教融合;困境分析;策略
1引言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制造2.0到工业制造3.O的过渡阶段,并希望借助智能制造弯道超车,继而实现制造业4.0。这就注定了我国的智能制造充满了挑战和面临诸多可变因素,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复杂多变的产教融合工作。
2导致产教融合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没有显著效果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指导。智能制造提出时间和产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时间均较短,与二者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且不成熟,没有形成系统性且易操作的理论成果,导致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匮乏,尤其是对智能产业发展中岗位需求缺乏预见性的研究结论,人才标准比较模糊。这直接导致了缺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高低的评价机制,对产教融合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二,智能制造自身组织系统不完善,职业教育内涵升级走向不明确。现阶段,我国的智能制造受到国外高端制造业的高标准要求和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技术匮乏的双重夹击。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问题,既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组织系统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才能对此问题进行全面整体解决。现阶段,智能制造对职业教育具体在哪方面有影响还没有具体定论,职业教育需要设置哪些专业和如何进行职业人才培养计划还没有准确定位,在智能制造中的高端职业技术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哪些没有准确答案,导致了职业教育在智能制造中应该如何开展自身内涵升级均缺乏明确的概念。
第三,没有出台产教融合人选企业的智能化标准,导致产教融合工作无法满足智能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很多企业对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还处于模糊不清阶段,即便有些企业已经着手制定,但是基于智造概念提出的相对较晚,没有企业可遵循的共性标准,导致大部分企业无法找到适合企业本身的智能化标准。另外有些企业对智能制造干脆采取观望态度,对智能制造采取观望态度的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所以说现阶段能够真正参与到智能制造范畴的企业并不多。也就是说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智能制造水平的企业可以参与产教融合工作中来,这种情况下要想形成产教融合工作的无缝对接就显得格外乏力。
3产教融合推进的对策
第一,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对智能制造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智能制造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针对职业教育和智能制造发展的有机融合中缺乏理论指导现状,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首先,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智能制造的实践经验,对相关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和探讨,稳步确立一套适应我国的实践经验。工业4.0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终极目标,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全力迈进,西方发达国家在向工业4.0奋进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战略规范,且指导性非常明确,同时也得到了学术理论界的大力支持。对工业4.0中的产业变化及其对社会职业等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有效指导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活动。而我国所主导的智能制造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所面临的复杂局面要远远超过德国等发达国家,绝对不能单纯毫无保留的抄袭,要借鉴其成果,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研究人员有必要对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走向进行多方预测,有效提出弯道超车的发展路径,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精准定位,为产教融合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指导。 第二,对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细化。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有一个通用做法,就是标准体系先行,智能制造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标准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智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标准化体系建设无论是对工业信息化的融合还是对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都有积极的深远影响。根据产业分类标准,有针对性的修改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建设标准、职业教育师资教学标准、职业教育开设专业课程的相关标准以及如何遴选产教融合的相关企业标准,并不在修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标准指引下,开展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精神培育等工作,为全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具有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精湛技术的产业工人。
第三,不断完善智能制造和职业教育组织、产业体系。无论是智能制造体系还是职业教育体系向高智能化发展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将精益化、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个性化以及全球化融人我国的制造业中去,完全摆脱我国制造业被锁定在低端全球产业链的困局。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可靠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撑,而高水平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向高端发展。所以参与到智能制造的组织必须有自我完善机制并有长远的战略規划,将目光投向未来,而不是对眼前利益斤斤计较。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成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建立国家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不断升级职业教育内在价值、将以往企业唯学历招聘和培养人才的局面打破、形成培养综合性职业素质人才的全局观。
4结束语
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一环就是智能制造,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智能制造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面临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只要决策层定位明确,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明确就能形成明确的指导路线。那么产教融合肯定会出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也能促进国家价值、社会价值、组织价值和个人价值在同一产业公共体系中的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晟琪,沈艳东.产教融合机制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74-77.
课题名称:混合所有制民办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8JG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