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思维导图精心设问 优化故事阅读文本解读

2020-10-21林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文本解读思维导图

林楠

摘  要:故事阅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而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引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磨文本,聚焦故事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研学生,搭建故事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体验桥梁两方面,浅谈如何借助思维导图设计问题,优化故事阅读的文本解读。

关键词:思维导图;问题设计;故事阅读;文本解读

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教育部,201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解码、文本信息的探索、文本内涵的拓展,借助思维导图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真正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内涵,促进阅读过程更加多元与综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磨文本,聚焦故事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1.读出文本角色特点,培養批判思维。

故事文本常围绕着个性鲜明的角色主题铺陈叙事,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对文本角色进行充分而全面的认识。深圳牛津英语6BU7 The bee and ant呈现了同样辛勤工作的蜜蜂和蚂蚁,却收到人们不同评价的故事。教师解读时应该对文本角色深入剖析,借助思维导图里的树状图(Tree map)进行多层次的问题设计,记忆性问题如What did people think of the bee? Did the bee work hard?等,理解性问题如How is the ant? What is the ant unhappy about?等,应用性问题如Can you retell the story with key words? 等,分析性问题如Why do people like the bee but not the ant? Does the ant work for himself all the time? 等,评价性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ee and the ant? Is it good for the ant to work for himself and her queen? 等,引导学生对角色刨根问底,推动深层次思考。同时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的蚂蚁是否都自私自利,把创造性问题抛给学生,如 Are there any ants working for others? If you are ant,how can you do to help people? 帮助学生批判性地分析、质疑、评价蚂蚁这个角色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看待事物一分为二,锻炼批判思维。

2.读明文本脉络发展,训练逻辑思维。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要求学生寻找关键词或者概括段落大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单俍,2015)。以深圳牛津英语4BU10 Two seeds为例:文本描述种子的成长过程,教师可用思维导图中的流程图(flow map),在不同成长阶段提出关键问题,如Who are they? What do they do in rainy days? What do they have then? How are they at last? 等,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学生回答问题,填写每一阶段的关键词,有条理地思考,有层次地表达,为语言输出搭建了良好支架,从而锻炼了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3.读清文本隐含信息,提升独创思维。

教师若能理解文本隐含信息,根据文本的创作背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深层含义,必将增加文本的信息价值和提升学生的高阶阅读思维。以深圳牛津英语5BU8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故事,理解大意后,借助思维导图中的鱼骨图(fish bone)设计问题,针对故事结局深度剖析。先把故事结局The emperor wears nothing填写在鱼头,画出主骨,提问What and who makes this ending? Who is related to the emperor? 接下来画出大骨,寻找成因。可从故事所涉及的四大角色一一剖析,在大骨处填写出皇帝、大臣、骗子、小孩。然后画出中小骨,填写细节原因。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分析,如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大臣虚伪、自私、阿谀奉承,骗子狡诈、贪婪,小孩好奇、天真、诚实等。通过鱼骨图的问题引导,学生们经历了头脑风暴,积极寻找因素,集思广益,小组讨论整理因素,做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因果关系图,思维品质获得提升,思维能力得到强化。

二、研学生,搭建故事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体验桥梁。

1.读出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关联对比。

教师解读文本透露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思想等进一步与文本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获得良好阅读体验。深圳牛津英语5BU5 Tomorrow 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明日复明日》,讲述了一种小猴子做事情总喜欢推到明天。在完成理解大意的问题设计后,笔者借用思维导图里的桥状图(Bridge map),设计问题如Why does the monkey cry in the end? How is the monkey? Is it right for monkey to play before work? Will the monkey improve?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the monkey?等,此时学生把猴子与自己生活做联系对比,教师应该抓住情感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反思,领悟“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明白制定计划和将计划付诸行动的重要性,形成良好习惯。

2.读出学生的潜在情感,加深文化体验。

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西方文化,而忽视学生的母语文化。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和设计问题时要关注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体验。比如学习深圳牛津英语5BU11 The story of Nian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年兽故事。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借助故事文本巩固和拓展语言知识的话,学生无法有深入的文化体验。笔者借助思维导图中的括号图(Brace Maps),对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年兽the monster Nian、年兽与人的关系Nian and villagers及年兽与我,设计问题如What does Nain look like? How does the old man drive Nian away? What is Nian afraid of? What do the people do after Nian runs back into hills?等,通过解决局部的问题再回到春节文化的整体,挖掘学生的潜在情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情感体验。

3.读出学生的思维定势,抓住思维契机。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习惯的、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消极的思维定势会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定势,抓住契机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例如深圳牛津英语5BU12 The Giants Garden讲述了巨人因自私不喜欢小孩到自己花园玩耍,筑起高墙阻挡,此后花园生机凋零,最终巨人推倒高墙邀请朋友,懂得了快乐要与他人分享的道理。在分析巨人筑起高墙的原因时,学生可能都会说巨人自私等,聚焦在巨人的个人性格缺点,此时教师应该判断出这里存在思维定势,只是巨人单方面的原因吗,孩子们有没有做了侵犯了巨人的事情?此时可借助思维导图里的多向流程图(muti-flow map),设计问题如下:Why does the giant build a wall? Is it only because of the Giant? Is Giant just selfish? What about the children? Did they upset the Giant before?  帮助学生多方向去解析巨人筑墙阻拦小孩的深层原因,从巨人和小孩两个角色去剖析问题,分析一个事件的多种原因,锻炼思维分析能力,从而达成“学会与人分享和遵守规则”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英语故事阅读教学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思维导图来优化文本解读,从而设計出含有层次性、关联性、深度性的问题,利用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带领学生与文本深层互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思考、多元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单俍.2015.深度解读文本,培养高阶思维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42-45.

[3]叶建映.2013.例谈阅读文本的解读与处理[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33-37.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文本解读思维导图
精设计,巧提问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