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2020-10-21巴合提亚尔谢合如拉木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5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巴合提亚尔?谢合如拉木

摘  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据此,文章对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现实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核心素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习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此,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和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所产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成果也都是来源于问题,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质也是问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一)能够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能够有效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说,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是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虽然与高中的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并不算大,但是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面对突然加深的数学学科内容难免存在一时难以适应的情况。很多数学成绩本身就不好的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更会存在很多的困难,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合理情境的创设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就会努力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成就感,这也就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也有利于教师对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导入,让学生能够透过抽象的外在表现去探究其基本内涵,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二)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较为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当其具备合理性时,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具体来说,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而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如果能够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逻辑知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此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不再需要机械地背公式,之后再机械地套用公式回答问题,而是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想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必须要尝试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而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当教师能够做到为学生解决问题创造客观条件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他们会主动地探究相关知识内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教师所创造的客观条件包含很多方式与内容,无论是对疑问进行设立,还是对矛盾关系进行列举,抑或是对逻辑性问题进行布局,都可以在对事物矛盾进行揭示的基础上,对主体的内心冲突进行调动,让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究问题。长期接受这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深。以上所述,基本就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一)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当下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也要进行培养和提高。初中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大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实践探究,提高自身的问题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将一个圆锥纸片模型和圆柱纸片模型展开,让学生发现圆锥和圆柱展开侧面图分别是由什么平面图形构成。在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探究之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圆锥和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让其探究出解决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明白计算圆锥和圆柱的侧面积只需要计算扇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即可。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计算圆锥和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一些学生可能由于想象能力不强,而无法理解圆锥和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在设置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由于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不断使教學情境生活化,将数学问题放在实际生活中,将数学问题进一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为学生设置问题。可以将课堂情景放入商场打折促销活动中。两商场对一款价格相同的冰箱进行打折促销,甲商场降价650元,乙商场打8.5折,这款冰箱原价为6800元,请问哪个商场的促销方案更加优惠呢。商场促销在学生实际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因此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对这类问题的设置,学生掌握了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再面对这种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解决。

(三)创设“纠错”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包含错误的教学情境。由于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失误而导致问题的产生,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教师可以搜集总结一些学生在每一章节容易犯的错误,添加在教学情境设置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避免下一次犯错。当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问题的重视,对其进行提醒,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重视这一问题,避免犯错,培养学生的思维严密性,提高学生的题目正确率。

三、结束语

根据上文叙述不难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但是教师在问题情境设置中要注意问题适度性等原则,同时要全方位设置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琦.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学周刊,2020(14):29-30.

[2]杨力.例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57.

[3]李延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升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J].才智,2020(05):194.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