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解决路径

2020-10-21梁乐凌绍华曹凡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引导网络

梁乐 凌绍华 曹凡

摘要:网络成为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暴露出了政治认同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网络造成的外因和大学生自身的内因所引起的。网上是前沿阵地,而高校是主要阵地。我们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政;引导;政治参与

当前我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各种网络设备迅速普及,网络移动终端呈现多元化、便携化发展态势,从传统的电脑到智能手机、iPad、智能手表等新型联网电子产品,人们参与网络活动正变得更加方便。大学生群体具有追求时尚、喜欢冒险、热衷尝试新鲜事物的显著特征,网络可以极大地便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以网络对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一.大学生喜欢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大学生作为新晋的社会成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好奇心强、精力旺盛,且比较自信。他们喜欢用网络搜索信息,了解世界。当前的手机APP (手机应用程序)等平台大都具有大数据计算功能,能够将时事热点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信息自动推送到他们那里。政治类信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大学生对这一部分信息拥有一定的敏锐性。作为青年一代的杰出代表,他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身承担的一定的使命和责任。出于对社会和国家的关怀,他们会更加留意有关政治的信息,然后就相关政治的舆论热点问题产生自己的观点。他们好胜心强,一些大学生就想要展现出自己的观点并证明其的正确性,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可。“网络的出现及其发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时空界限,为政治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提供了宽敞的渠道,从外围影响着政治系统的合理化运转。它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并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与动力。”这种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是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或者说是大学生运用各种终端通过网络途径行使政治权利以及参与政治生活。并且,大学生喜欢用网络、网络适合进行政治生活、大学生喜欢参与政治生活,因此,我们进一步可以得出大学生喜欢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结论。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热情、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加之网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使得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生活方面比较活跃。大学生群体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属于比较有知识、有文化的一类人群。并且他们比较自信,乐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所以他们在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发表一些言论、参加一些讨论,有的在网络空间参与政治生活时吐槽党、国家、制度、政府、政策、人民和文化等各方面,甚至使用过激的言论。

(一)一些消极言论实质上存在谬误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很多情况下是人云亦云,仅仅局限于粗浅的了解,缺乏细致入微的客观分析,对于社会问题围观持续性欠缺,仅仅了解某一个或几个时间段的情况,对政治问题和社会事件的深入跟踪了解的能力有待提升。”或是外因,或是内因,导致大学生自己认识理解与事实相较出现偏差,但他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将自己获得的错误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得出错误的结论,继而发表出去。

(二)一些消极言论实质上是明显错误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其言论往往有一定逻辑,粗略地看会让人觉得挺有道理,使人轻信,但其实是错误的。并且现实中,大学生一般不是独自生活的,而是联系较为紧密的集体生活。这样的话,这些大学生的错误思想不仅影响自身,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交际圈中的其他大学生。而且,网络信息传播可以超越空间限制,那些存在于网上的错误言论还会利用互联网传播给更多人看到。这就对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原因分析

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其实普遍存在于多类人群中。但是就大学生而言,大学生群体有着鲜明的特征,所以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和一般的所有人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学生是一群年龄主要集中在二十岁左右的在高校学习的青年群体,他们没有太大的谋生压力,但却是脱产的、不参与劳动生产的;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社会实践经验较少;他们生活较为规律,思想相对较为单纯。另外,一些错误观点虽然不是大学生最先提出来的,但是有些大学生接触后就同意了那些观点。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常见形式

比如,观看政治相关的视频、图片;浏览并参与政治相关的话贴论坛。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生活通常的过程是在浏览完包括其他人的评论的内容后,有可能自己再进行留言或转发。于是,我们可以把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定义为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有关政治内容的“信息浏览”、“評论留言”或“信息转发”等行为的活动。接下来,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基本不出乎以下四种模式:①先浏览信息,再进行评论留言,最后转发信息;②先浏览信息,再评论留言;③先浏览信息,再转发信息;④只浏览信息。也就是说,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不外乎由“信息浏览”、“评论留言”和“信息转发”这三个环节组成,而其中,“信息浏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导致其他环节的关键所在。“评论留言”和“信息转发”从某种角度说具有相同意义,都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或自己同意的观点传递给其他人。比如这个大学生的评论留言或信息转发的结果是另一个大学生信息浏览的材料,这个大学生的评论留言和信息转发除了向其他人展示了自己的观点认知外基本上再没有其他特殊意义。所以我们要抓住“浏览信息”这个关键环节,由此展开。

(二)网络呈现给大学生浏览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特征

网络上有一些存在于特定时代、社会背景下的信息,表达了特定的意义,如果脱离了大环境去看,可能就会不知所云,甚至曲解其中意思。对于完整的内容和它部分的内容,二者在表意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区别,甚至正好相反。大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可能会是走马观花,没有浏览到完整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如果把某个不完整的、或者“只看部分是错的”的信息当真了,那就很容易得出与事实相悖以及与其所览材料相离的结论。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特点所引起的网络内容自身的不连续性或离散性,将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断章取义、信息掌握不全面,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是大学生在“浏览信息”之后导致认识出现错误的一个外因。

(三)自媒体平台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在互联网上发布消息的实体可以分为官方平台和自媒体。官方平台的信息一般是准确的、权威的。但是,自媒体平台信息的质量就参差不齐了。当前,自媒体存在准入门槛低、监管力度较弱等问题,人人都可以简单迅速地成立自己的自媒体,并在上面发布消息。其所发布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大学生在浏览信息时,非常容易受到误导。而且,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网络交际圈,圈内必然有一定数量的其他大学生。我们以每一个大学生个体为单位,把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影响视为外部原因。前一个大学生先是自己认识上出现错误,然后再进行网络评论,表达自己不成熟的观点或者说不实信息,由此通过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进入了其他大学生的视野范围,由此其他大学生进行信息浏览时便也可能被误导。

(四)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需要不断提高

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并非对口时事或政治理论,且政治理论内部门类众多,包含多个方面而且复杂,所以大学生通常政治理论素养是不足的。比如,在军事方面,有些大学生单纯的从中国军事装备不如美国等国家,便以为中国不是他们的对手,然后就在相关网贴、论坛上发表中国落后必败的言论。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衡量国家之间的军事实力绝不是简单粗暴的对比不同国家的武器装备和军队规模。在党的理论方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唯一执政党,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素养不高,有时候难以理解党的各项主张、方针政策,在参与网络政治生活时可能可能会发表认识并不全面的见解和观点。

(五)西方资本主义思潮渗透活动必须重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价值观渗透的重要目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连续多年一直坚持用各种方式包括影视、书籍等对我国进行着各方面的渗透活动,导致我国一些人受到外国思潮的不良影响,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西方国家的文化传播方式主要有:(一)通过新闻媒体传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和对传播媒体垄断,掌握全球话语权,宣扬其社会制度和基本价值观。(二)通过大众文化,借助各种传统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如电影、电视、广播、书籍、刊物、广告等,进行其文化产品倾销。(三)通过经济领域活动的影响,借助跨国公司和对外贸易宣传其文化和价值观念,以实体商品为媒介推销本国文化。 (四)借助经济、技术和人才等教育资源优势,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推行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五)通过新兴传媒互联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对现今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绝对优势和垄断权利,凭借网络的交互性、渗透性和虚拟性等特点,经常在网络上宣扬西方价值观念,大肆传播消极腐朽的生活方式,对我国的青年一代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四、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途径

(一)明确肯定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一点,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政治生活是一件好事,是青年一代进步的表现,也是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必经之路。大学生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途径,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建设祖国,而积极行使宪法赋予自己的民主权利。这点一定是值得肯定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培养和增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责任担当,有助于锻炼和提高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政治素养。而且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参政的一种新形式,将有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同时,在当代网络政治参与也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一部分。以及在以后互联网更加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不足永远是过程的、部分的,决不能因噎废食或者因此全盘否定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生活。“既然无法禁止错误思潮在微媒体的传播,就要正确引导高校师生对微媒体世界中的各类信息的筛选意识,不断加强主体的判断能力,提高大学生对错误思潮的甄别能力。”要明确立场,我们要做的是纠正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二)把脉大学生群体,围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杰出代表、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主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长期坚持的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关系到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未来。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建立全面的、系统的应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措施体系,以此为基础,当出现问题时迅速做出反应,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实际情况。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要始终坚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来分析,知晓大学生出现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心理机制。然后做到对症下药,一例问题有一份解决方案,实事求是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大学生是特点鲜明的一类群体,其出现的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机制不同于其他群体。大学生是在年龄、阅历、知识水平方面都相似的一类人的集合总称,他们的问题总是具有单纯性。他们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和他们讲道理绝大多时候是讲的通的,所以要把纠正认识谬误作为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的主要着力点。并且要用好学校、社会两个课堂。网络的快捷性使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是做不到十分深刻。网上是前沿阵地,而高校是主要阵地。高校是教育引导大学生“三观”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育人的作用。

(三)在网上把握着力点,增加解释性内容

要重视网络舆论阵地,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舆論监管。注意一定不是不让发表言论,而是要随时了解掌握网络舆论走向,以便在出现问题后随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来得快去得也快,大学生的矛盾解开了问题自然就烟消云散了。要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紧密观察大学生的舆论动态,及时的、精准的进行施策干预。分析问题原因,外因、内因分别解决,然后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先弄清楚引起问题的原因,外因和内因的侧重点不同。外因主要由外部引起,受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它集中在信息浏览的过程,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已经出现问题,那么要对散碎信息进行补充完整,或对不实信息进行纠正或辟谣,而且要加以强调和突出,让其更加醒目,切实提高实际宣传效率,最大可能地让被影响的大学生看到。如果是内因,也要尽量掌握是何种原因使然。相比于外因所致,不能只简单补充一事的知识,还需要其他内容予以辅助。如果是政治理论素养不足,则要想办法迅速补充其的相关知识,将事实真相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融合我国的相关政治理论的优势。对于兴趣偏差导致的问题,除了要及时传达正确的、明白的信息外,还要传播健康正确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或方法。针对习惯用外国思维理解中国制度的大学生,要将其这一实际情况和我国的制度优势据实以告。对于脱离实际、主观臆测的那部分大学生,不仅要让他看到真实情况,还要将他的心态揭露出来给他看,让他从内心深处信服。对于不管由外因还是内因引起的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不仅要重视出现意外后当下迅速纠正的效果,还要重视功夫下在平时,防患于未然。一方面,在平时的宣传或舆论工作中提高解释性的内容的数量比例,优化宣传方式,用更加适合网络化的、碎片化的方式,交代清晰所需要的宣传的内容,并设身处地的理解浏览网页的各种大学生可能出现的误解或错误,尽量避免或提前进行准备。另一方面,要用好高校平台对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重视高校阵地,发挥好高校思政育人的作用

高校是教育大学生的主要场所。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更深刻的引导教育还要靠高校。高校线下教育的形式不同于网络的肤浅性,对大学生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政治参与知识的缺乏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正确的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知识。并且在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时要对症下药,要研究大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根据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鲜明特点去解决问题,注重教育技巧的运用。大学生往往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外部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要求我们做思政教育时要有一定的隐蔽性,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并对大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乃至整个政治参与有一定热情,但是对一件事关注的持久度可能不足,他们的关心可能来的快去的也快,要引导广大同学把自己的一时之兴转化为長久的动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以后建设祖国的本领,造福祖国和人民。大学生年轻气盛,容易冲动,要促使大学生形成遇事认真思考、客观求证事实、谨慎判断再下结论的思维习惯。不给错误思潮以可乘之机。

五.结语

高校是教育大学生的主要阵地,是大学生跨向社会之前的一个平台,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人。“无论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还是虚拟世界,都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拓宽当代大学生的参与渠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政治实践机会。”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实践育人的作用,丰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比如可以运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情景设置,使大学生身临其境的进入面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着问题的特定场景。先让他们独立进行自己的选择,之后再外界干预,使他们获得应有的、正确的认识。训练多次,引导大学生体悟自己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时可能会犯的错误,那么在以后的实际中真正遇到这些问题,他们也能够坦然面对了。

参考文献:

[1]毕春梅.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趋势及引导路径[J].知与行,2016(8).

[2]唐平秋等.微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侵蚀与应对[J].青年记者,2018(3).

课题项目:

广西自治区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项目编号:201911354057)。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引导网络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