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价值取向
2020-10-21刘艳豪
摘 要:红色经典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的革命道路,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的精神气质、崇高的思想内涵,但是近几年关于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存在着娱乐化、商业化、市场化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和过渡追求浪漫主义的问题,为此在以后对于红色经典的改编,我们必须坚持真实性、时代性和艺术性原则,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价值取向
一、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及其存在的问题
红色经典诞生于20世纪,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红色经典被改编成为影视剧出现在观众面前,红色经典热现象也显现出来。比如《小兵张嘎》、《林海雪原》、《刘胡兰》、等,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喜爱。但在改编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过渡娱乐化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作为记录革命史实的红色经典也存在泛娱乐化的问题。《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机智勇敢的侦查排长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但在电视剧进行拍摄时候,导演李文歧却说,革命英雄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剧中杨子荣由机智勇敢的侦查排长变为了一介伙夫。不仅如此,还加入了娱乐化的喜剧情节:杨子荣与战友闹了矛盾,往战友的饭里下巴豆。这些情节的出现虽然提高了趣味性,但是却破坏了本来的英雄形象。
(二)商业化与市场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一些导演和影视公司,将原著中的主要思想与情感弃之不顾,对于平民人物的塑造也加入了传奇色彩,比如《小兵张嘎》中嘎子在奶奶被杀、老钟叔被抓的情况之下,还能缴获敌人的手枪,就算是被敌人抓起来也能够设法防火,死里逃生。此种情况下的嘎子,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破坏了红色经典的思想性和其精神内涵,扭曲了红色经典的思想文化,使得红色经典充满浓厚的“铜臭味”。
(三)历史虚无主义与浪漫主义
众所周知,红色经典在原著中的故事大都是取材于现实世界的。而依据红色经典改编的影视剧,加入了很多虚无的东西,《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就是一个机智勇敢的革命英雄形象,但是在电视剧中,杨子荣不仅与自己的初恋情人槐花有过一段过往,到后来也一直是念念不忘,深陷于感情的困苦之中。导演这样做,本是想去英雄化。但是让英雄变的太过于平民,与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不符,这是完全背离红色经典的初衷的。
二、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坚持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俗话说,存在即真实。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著。相较于电视剧《林海雪原》,电影《智取威虎山》作为其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情节,杨子荣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成功成为威虎山九爷。最终趁着百鸡宴上,杨子荣和部队里应外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忠实于原著的核心精神最终让其获得较高票房,而不是刻意追求的效果。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只有尊重原著,才能把真正的红色思想传播出来。
(二)时代性原则
红色经典大多诞生于20世纪,那个时代物资匮乏。在今天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进行红色经典改编时,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思考当时的问题。另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红色经典影视改编要立足于当代之中国,说好中国故事,展现出中国魅力。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当今时代,红色经典影视必须站在世界和历史的角度上,更好的向世界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三)艺术性原则
红色经典的改编不是对原著的随意的演绎,而是通过艺术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大胆的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创新。红色经典作为我国历史上特殊时期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红色经典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存在,比如红色经典中过分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严峻性,这与当下的民主与平等是相矛盾的,因此在进行红色电影改编时,要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把相矛盾的的地方用积极、乐观的方法表现出来。
三、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价值取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文学艺术方面表现尤为明显。社会主义的艺术说到底是人民的艺术,因此要把人民当做文艺工作的主体。在当今物质条件丰富、精神条件不富足的情景下,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红色经典的改编,通过影视化的通俗手段,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抵御西方思想潮流,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在我们国家精神文明体系中,主流的价值观观和国家意识是处在顶层的。如何挖掘红色经典的思想内涵和主体思想,成为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处在自由、开放的大环境下,西方的各种思想也随之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红色经典无疑成为了一把对付腐蚀思想的法宝。因此将红色经典改编为影视剧,用来抵御西方思想的腐蚀,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6年5月,习近平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1]在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域,仍然是西方强我方弱的局面。而红色经典中表现的大多是大公无私、先忧后乐的奉献精神,因此对于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有利于增强人民的认同感和号召力,从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四、总结
作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红色经典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对于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我们应该坚持真实性、时代性、艺术性的原则,进行艺术积极的审美再创造,以人民为中心和出发点,使人民在观看红色经典影视的同时,受到艺术美和文化美的熏陶,也让红色经典文化在我国文化中璀璨生辉。
参考文献
[1] 李茂民.《论红色经典的崇高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8.
[2] 段蕴恒.《浅论“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与重塑》山东大学.2017.
[3] 王紫潇.《“红色经典”改编及其价值向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4] 任志明.《“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兰州大学.2019.
[5] 贺丛周.《论当前“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差异化生存》云南师范大学.2011.
[6] 信莉丽.《中国“红色经典”:从电影到电视剧的转型研究》.云南大学.2013.
[7] 潘芊芊.《論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电视剧改编》.福建师范大学.2010.
[8] 田蓉辉. 《民间原型视角下的红色经典小说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6.
[9] 韩颖琦.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苏州大学.2008.
[10] 周春霞. 《红色经典的文本张力与生产机制》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刘艳豪,1995年11月出生,男,汉,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研究生在读,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