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探索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新途径

2020-10-21李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9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协同育人家校合作

李玲

【摘要】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影响中学生成长的最重要两种因素,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机地作用于中学生的成长过程。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育水平发展局限,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仍普遍扮演着孤立的角色。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家校合作,充分发挥两种教育协同育人的作用,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从认知层面分析了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因地制宜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笔者所在中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新的途径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协同育人 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9-018-01

家庭和学校是中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两个主要场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影响中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两种因素。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组织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而家庭教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非正式性,两种教育的互补性形成了中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两种教育。然而,如何把两种教育有机地融入到中学生的成长中,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是当前中学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认知和实践两个维度对这一个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指出因地制宜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家校实情提供若干具有操作性的新途径。

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实践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和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过度关注学校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或者削减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基础,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与底色。因此,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教育作用不可忽略。

二、因地制宜是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原则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一項系统工程。目前关于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但如何去开展这项系统工程,是摆在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实际问题。在实际操作上,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原因在于:(1)学校是家校合作的主导者,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样,学校在家校合作中面临的软硬条件、面临的社区和家庭以及地方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一样的情况;(2)家庭是家校合作的主体,不同社区的家庭具有差异,同一个学校、班级的家庭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存在于家庭经济、家长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职业等各方面。(3)教师、家长、学生是家校合作的主要参与者,不同学校的教师、不同家庭的家长和学生在认知、背景、态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三、因地制宜开展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新途径探索实践

1.校情、家情分析

作者所在的学校(简称Q校)是一所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位于广州南拓的中心地带,在广州具有典型性。学校最初主要解决附近几个村落的初中教育入学问题,后来由于经济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也承担了部分外来人口的子弟教育工作。因此,生源以原著村民子弟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外来人员子弟。

首先,Q校由侨胞捐建,硬件设施好,但是属于农村中学,师资底子不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所在地的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近年来,整体师资有大幅提升,但个体上还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学校与社区(村委)保持着较好的互动,社区(村委)对学校工作非常支持。学生家庭既有相同点,也存在较大差异。相同点在于,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同时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不高。由于各种原因,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不重视、或者水平不够、或者无暇顾及等现象。较大差异在于家庭经济不同,大部分原著村民由于近年土地转让,经济较为富裕。外来家庭经济往往较一般,但其中不乏工厂老板,因此,每个学生的家庭差异给家校合作带来了挑战。再次,Q校周围的社会环境良好,由于原著村民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因此,学生较为淳朴。

2.新途径的探索实践

(1)针对校情加强思想认识,发挥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是家校合作的关键,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知水平和执行力决定了家校合作的成败。因此,学校要切实增强“主角意识”,主动承担起组织和指导家校合作工作的责任,把家校合作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措施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2)针对家情搭建学习平台,提高家校合作中的家庭教育水平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是实施家校合作的基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但是,如前所述,由于Q学校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家长不具备较强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所以家庭教育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

(3)利用社区活动增强互动,建立家校育人和谐环境

家校合作的实现离不开家校的和谐关系。家校之间的责任推诿,往往是缺乏沟通。为了加强家校沟通,除了通过常规家长开放日和家长会,通过走访和座谈,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积极通过社区活动加强家校互动。

(4)充分共享家校资源,拓展家校协同育人新空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仅仅在时间、空间和教育特点上具有互补性,而且在资源上往往也有互补性,一些家长具有学校缺乏的专业和行业资源,而学校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家长提供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共享家校资源,为拓展家校协同育人的空间。总之,充分共享家校资源,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更专业的知识,从而拓展协同育人空间。

[ 参  考  文  献 ]

[1]张丽囡.农村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4.

[2]唐春花,张淑荣.凝聚家校合力,共建和谐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8.6.

[3]陈晓红.“家、校、社共育共建”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7.6.

[4]马建设,朱欢欢.浅析如何增强农村初中学校家校共建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9.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协同育人家校合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