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视角下对贫困生“心理脱贫”策略的研究

2020-10-21刘苗苗车树鹏

青年生活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生视角资助育人贫困生

刘苗苗 车树鹏

摘要:资助育人工作是我国精准扶贫下的一项重点工程,其主要是针对现在各高校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自我,早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现如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经济资助,但靠经济上的扶持很难改善学生的“心理贫困”。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采用一系列连贯、由小及大、由浅及深的措施,利用学生帮扶的优势,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不仅在经济上脱离贫困,更是在心理上帮助他们脱离贫困,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心理观。

关键词:学生视角;贫困生;心理脱贫;资助育人

一、高校目前贫困生的资助情况

目前高校的资助政策逐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较为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但经济资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上面的状况及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根据数据显示,目前造成学生家庭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家庭遭遇一定的变故,例如父母双方或一方去世、父母患有残疾、家庭成员中有重病支出、父母双方或失业和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对于一些独立学院来讲,学费相比其他公立学校而言,对学生来讲是一笔不小数目,除去贷款后,学费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还有一定负担和心理压力。

一方面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受教育程度可能会出现千差万别,特别是来自一些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因无法接受系统的教育,在某些领域也没有特别的优势,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一部分学生经常会对一些事情看法有点偏激甚至是落后,情绪化做事,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而这些心理问题仅靠经济资助是不能够解决的。除了在物质和经济上实施资助外,心理上的合理资助不容忽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资助时,还要丰富精神素材,完善学生精神上的指引。

二、学生“心理贫困”的表现和实现心理上的脱贫

心理贫困是指一部分贫困生在学校帮助下虽然经济实现脱贫,但是学生心理上会因自己是贫困生身份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缺乏自信、出现自卑心理、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等,更严重的还会出现拒绝参加大学的一切集体活动的现象并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极度贫困地区的学生会因为现阶段教育的不均衡,成绩相比其他人略有落后,从而产生不合理的自我评价和对生活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又会以贫困生的身份引以为豪,过度的消遣学校的补助,不懂得去感恩和珍惜,甚至会有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诚信的现象,不能利用国家和学校给的资助去认真学习。这一系列的问题皆因心理问题产生,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观。

心理脱贫就指针对这些心理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贫困生积极的心理认知、塑造其积极的人格和情绪,使他们摆脱心理折磨,培养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心理问题是解决贫困学生 “贫困”的根源,也是取得资助实效的关键。

三、学生视角下研究的优势

早在江苏省资助中心下发的《转发关于组织国家奖学金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的通知》的文件中,就要求高校全校范围内开展 “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推荐遴选活动。而“资助宣传大使”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选出一部分受过资助的优秀贫困学子,组建宣传小分队,以朋辈互助的形式,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学业上的帮扶和生活中的帮助。例如对贫困生中学业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专题课程辅导,如基础课程中的高数、英语等,帮助学业困难的学生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转化。

本文就是从学生视角出发,以优秀贫困学子帮扶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的形式,来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或者是有相同背景下的学生之间更能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对于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对其他来讲更能够被学生认同和接受。以同学朋辈为引,先开展线上的活动,逐步了解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后。在此基础上带领他们去参加实践活动,加上老师和学长学姐进行适当的疏导。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使他们能够逐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去认识和评价自己,最终给予自己正确的定位,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思想不断得到转变,并最终学会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摆脱心理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四、如何实现贫困生心理上的脱贫

(一)打破隔阂,加强联系

建立一个线上学习打卡训练营,选取30名左右的学生,基本上互不认识,主要目的是互相督促学习,每天除了上课以外的学习时间拍照打卡,有不会的问题随时随地可以在群里讨论,会的同学就会给予帮助和解答。利用每个周末开展一次线下的集中学习、答疑,在周末集中学习时的邀请课业较好、自身条件较为优秀的学长学姐给大家讲解和答疑。在学习之余开展一些拓展小活动,让大家逐步融入集体之中,从线上到线下逐步突破心理的“防线”。

(二)展开交流,尝试改变

适当开展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在对外的交流中,尝试改变。

第一,联系敬老院、养老院和儿童福利院等,由学长学姐带领这些同学进行校外交流和学习,让他们感受不同群体不同人(一个同样需要帮助的群体)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观。

第二,由学长和学姐带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资助政策的宣讲。前期学校资助中心的老师给他们进行一些资助政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对国家的资助政策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在生源地资助中心可以由学长和学姐带头示范给有需要的同学和家长解读国家和省的高校资助政策,随后鼓励她们勇于尝试,进行交流。

第三,提前联系当地一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准大学生(六户单亲家庭且父母患病)开展家庭走访活动,为他们解读政策送去关心。在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准大学生交流过程中,勇于面对家庭的困难,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相互激励,产生共鸣。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这些同学的变化非常的明显,他们能够褪去了原本的自卑,愿意走出自己的保护圈,他们在和走访家庭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时,开始去思考并且正视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并愿意去解决问题。

(三)勇敢尝试,增强自信

在这一小群体中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模拟面试、模拟答辩和结业演讲等活动。邀请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充当面试官和评委,在活动开展前做出相应的示范,并讲解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当参加此类面试和答辩的时候从准备到开展答辩的一些细节,需要怎么做,怎么考虑问题,注意哪些技巧,怎样合理的安排自己等。面试和答辩是贫困学生在毕业或是今后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此类活动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学生害怕交流和畏惧毕业的压力的问题,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其在尝试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顺利毕业打下基础。

五、现实意义

这些措施能够将那些内心不够自信,生活太过茫然的同学打开心扉,挖掘出自身的价值,树立自信心,明确奋斗目标;能够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度过未来的大学时光,摆脱心理上的贫困。同时本文总结出了受资助学生产生这类心理的主要原因和一些良好的改善措施,更好地推动、帮助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更甚是将此项目推广到其他的高校。

参考文献

[1]黄书琳. 优势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脱贫”个案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9).

[2]黄秋莲. 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策略研究[J]. 教育评论, No.198(12):129-131.

[3]徐莉. 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扶贫”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48).

猜你喜欢

学生视角资助育人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基于学生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满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
浅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义
从学生视角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