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2020-10-21肖阳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事制度公益性人事管理

肖阳

摘 要: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人事制度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人事管理权不强、思想观念不统一、配套改革欠缺、员工管理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文章从思想理念、制度环境及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建设方面提出推进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改革成效的改革路径。

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以撈赣煤贤茢为突破口,围绕摾┐笫乱档ノ蝗耸鹿芾砣〝、摻⒔∪谖还芾碇贫葦、摳慊罴だ茢及撏晟迫嗽狈至制度數确矫嬲箍H欢艽彻勰睢⒅贫然肪车挠跋,改革的实际成果并不乐观:适用于聘用合同制的考核、薪酬、奖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滯后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革过程中出现摼善孔靶戮茢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某些陈旧人事制度对改革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权有待加强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深受行政机关人事管理思维和管理惯性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难以摆脱传统干部人事管理模式。无论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来源,还是实际工作的开展来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陷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单位自身难以发挥人事管理的能动性。

2.思想观念不统一

从本质上看,不断增长的改革需求与僵化的思想观念的矛盾是阻碍事业单 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由于事业单 位与行政单位管理体制挂钩,导致部分事业单位仍未摆脱平均主义思想的束缚,收益分配依旧套用行政机关模式,与职工的绩效、人力资本脱节。事业单位内 部仍存在摴俦疚粩的思想,以官阶定报酬,形成了撏虬憬韵缕,惟有做官高數男睦怼4送,事业单位人事 制度改革涉及利益的重新调配,部分干部职工为了维 护既得利益对改革产生排斥心理,致使改革举步维艰。

3.配套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不同步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管理制度、分配制度、激励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的配套来保障改革成果。当前,相对滞后的改革配套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具体体现在:首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系统性不强,人事制度改革与配套制度改革协调性较弱,二者统筹规划困难,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受阻。其次,聘 用合同制要求事业单位以岗定薪,以绩效定薪,但目前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内平均主义成分较多,岗位因素体现不足,严重打击职工的积极性。此外,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弱化的物质激励机制与精神激励机制难以调动职工创造性。最后,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未聘人员、失 业人员、退休人员的摵蠊酥菙没有妥善解决,导致 事业单位淘汰机制难以运行,成为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的撈烤睌因素。

4.员工管理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附属机构,科教文卫组织,新闻出版社、体育、环境监测、城市建设等。由于事业单位类别庞杂,人才构成多样化,因此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多元化的人事管理模式。虽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经历若干年的改革,但其人员管理方式过于模式化,缺乏与事业单位类型、功能相匹配的人员管理框架,员工管理同质化现象严重。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议

1.用制度规范摻⒐堋⒊鰯环节,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首先要把好人员进口关,不断创新公开招聘和岗位竞聘制度,让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在规范的招聘程序中真正脱颖而出。要按事设岗,加强岗位管理,根据单位的发展目标设置岗位、招聘人员,认真研究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制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对岗位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责任、任职资格、工作标准、薪酬福利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从而避免在公开招聘、内部竞聘过程中因照顾具体人员而随意变更岗位任职条件的不合规现象,规避因人设岗。全部人员都要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签订岗位责任书确定单位 和个人的人事关系。

其次要拓宽岗位晋升通道,为不同序列岗位之间建立转换通道。具体来讲,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建立职员制度,管理人员的职责、地位、待遇等通过设置一定的职员等级来体现,职员等级可参考专业技 术岗位的等级设置,分为高、中、初级,同一等级内部可分不同档次;职员等级可与专业技术等级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之间建立横向转换通道,推动人员内部流动,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创新人员编制管理理念,提高编制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编制管理是一种计划配置公共机构与人力资源的行政 手段,目的在于防止机构无序膨胀,人员无限增加,以精 简、科学、合理的原则配置职能、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事业单位之所以要实行编制管理,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并由财政提供经费。编制一方面是财政支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具有身份管理的作用。假如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不需要财政提供,那么编制就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关于什么样的 事业单位应该实行编制管理,第一要看公益性,第二看经费来源。

据此,现行的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应该取消编制直接转制为企业,适应企业管理制度。具有公益属性但经费可以通过市场渠道解决的,仍应归为事业单位,公益性项目仍可申请项目经费,但可取消编制管理,不单独列支人员 经费;所有人员实行岗位管理,同岗同酬,取消编内编外岗位差别;此类单位有权自行设置内部机构,有权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设置岗位,有权决定内部分配形式和奖励办法,但需将机构、岗位、奖励分配形式等报主管部门备案,并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监督,保持公益属性不偏离。对于从事公益性事业且不能通过提供公益性服务取得收入的单位,按公益性服务项目向财政申请经费,经费中单独列支人员经费;此类事业单位要加强编制管理,编制数量 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进行调整,编制主管部门要及时研究并予以审批。

(作者单位:白城市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指导中心)

猜你喜欢

人事制度公益性人事管理
新发展阶段大型跨国国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研究
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报纸差错问题的结构分析
浅谈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