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2020-10-21武建玺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初中语文

武建玺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再是对知识内容的简单灌输。质疑意识属于学生开展各科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动力,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进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讨了对学生质疑意识培养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质疑意识 问题解决能力

语文属于重要的基础性工具学科之一,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抓准每一个教育契机,促进学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并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的引导,优化其学习质量。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对学生质疑意识的有效培养,值得我们深思。

一、传授设疑方法,优化质疑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有问题但却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者表述出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并不一致。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较多,比如学生知识面较窄,并未掌握足够知识支撑所提出问题,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向学生传授一些设疑方法和技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设疑方法,促进其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1.课文标题设疑

标题属于一篇文章的核心,我们在看到标题之后便能对文章内容形成初步了解,在标题处设疑,能使学生更好地抓准文章中心、熟悉文章整体结构。比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都习惯于遵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而本课却提出恰好相反的观点,是何种原因让作者持有这种观点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使他们发现作者是强调在面对问题时不应该只满足于一个答案,应该持续探索,继而促进自身创造力发展。如此一来,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学习过程会显得更加容易,提高学习效率。

2.重点词句设疑

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一般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具有直接联系,如果能够充分理解这些关键词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则会变得简单。比如在《五柳先生传》一课中,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本课的主旨句是什么?其实很多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然而句子当中的“戚戚”和“汲汲”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查阅文章注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明确作者不贪权势、廉洁而高尚的优质品质。

3.内容对比设疑

有很多文章都会设置对比,有些是一次对比,而有些是多次对比,通过文章前后的对比,可以使我们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比如在《故乡》一课中,鲁迅先生两次描绘闰土的外貌,前后之间有何不同呢,出现此种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使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和分析课文。从文章内容可以知道,闰土的生活条件并不好,而进行深层次思考便能了解当时封建社会对于普通民众的压迫,继而导致闰土生活艰难,充分反映出那一时期的社会现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优化其质疑意识,并对所学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改良学习方法,促进问题生成和解决

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个性爱好以及学习习惯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若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除了教师的有效引导,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努力,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行摸索,继而在脑海中形成良好知识结构。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并在此过程促进其问题的生成与解决。

1.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学时间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更加倾向于对简单灌输教学方法的应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思维变得麻木。现代教育更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每个提问环节,为学生供给丰富的材料,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可以在预习阶段为学生布置几个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自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正确答案。

2.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问题

当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之后,便会经常性地产生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提升学习积极性,并强化其质疑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想一想小说三要素,随后依据三要素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概括。这一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虽然每个学生的概括能力会有不同,但都可以抓住一些问题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在学生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所获答案不一致时,便会产生疑惑,此时教师可以给出正确的引导,协助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如此一来,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问题答案进行探索,以充分体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获取新知,完善知识结构。

3.通过合作促进学生学习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课堂教学中的讨论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取长补短,以促进学生思维的优化发展。而在小组成员分配上,应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总结本组观点,随后在班内进行集体讨论。学生经过讨论获得的结果有于勒、“我”以及菲利普夫妇,当然这一问题并没有准确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理由,便能有效促进他们思考能力的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促进问题生成与解决效果,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质疑意识的有效培养,使学生获得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促进学科素养的良好发展,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丁龙.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8(15):111.

[2]张延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72.

[3]韩生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青海教育,2017(03):18-19.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探究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