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青海西宁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看教育均衡发展

2020-10-21邹俊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7期

邹俊

摘 要:青海西宁有200万人口,500所学校,近年来在“质量共评,教育共育”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在2019年7月8日举办的西宁市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发展的论坛上,西宁市教育界人士以及青海省部分优秀校长分享交流了他们的集团化办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来自广州的优秀校长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专家领导们都发表了他们的感想,对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总结出可行性的经验,值得推广。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 教育集团化 教育集群

2019年7月8日,广州市首批教育家培养对象一行12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代蕊华主任、班主任刘莉莉副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西宁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发展论坛,收获颇丰。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洗涤,西北部的教育者坚守教育初心,追求更均衡更有质量的教育,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让人敬佩!

西宁市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发展论坛主场设在西宁市第七中学文博校区。论坛开幕式上,青海省教育厅领导及西宁市教育局局长分别介绍了当地的教育情况。青海是三江源,是中国水塔,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推进控辍保学,重视教师和校长的培训,最好的感恩是奋进。西宁市有200万人口,500所学校。近年来在“质量共评,教育共育”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讲话说中国教育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都体会到了中国自信,教育自信,但还有很多新的问题,与人民的要求还有距离,不平衡不充分状态明显。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城乡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论坛上,西宁市教育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探索经验,大家作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参与者都觉得受益匪浅。

西宁市集团化办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顾之芸主任作《西宁市“四互四共”集团化办学模式,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报告。

(1)管理互融,带动农村学校管理升级:成立全市教育系统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打破城乡管理多重界限。努力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

(2) 师资互派,促进农村教师全面发展:针对乡村学校管理相对粗放、发展定位不明晰、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注重发挥城区优质中小学引领辐射帮带乡村学校;探索建立集团总校上级党组织领导下的理事会制度、集团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跨区域、跨层级的教育集团领导班子。

(3)教学互通,加快农村教学质量提升:规范教研内容,丰富教研形式,做实城乡同步教研;加强教学教研指导,促进教学“备、讲、评”三统一;通过统一课表、统一进度、统一师资,推动城乡学校同步教学,让乡村孩子享受更有质量的课堂教学。

在城区学校的带动下乡村教师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乡村学校教研氛围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水平有效提升;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稳步推进,在市区或县城就读的乡村学生回流。

(4)学生互动,助力城乡学生健康成长: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部署要求,立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德育共育。同安排、同部署、同组织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文化教育活动与道德教育。

(5) 党建共抓,夯实农村学校组织基础:有27个党支部获评县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

(6) 资源共享,注重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2016年以来,乡村教育发展投入累计1.48亿,教育集团运转补助经费1700多万元。

(7) 文化共育,提升乡村学校办学品位: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不断彰显,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逐渐步入高品质、特色化发展的轨道。立足乡村学校地域文化特点,积极推进乡村校园文化共建共育。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等文化元素,安排专门资金帮助农村学校实施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学校主题文化,实现了“一校一品”特色文化建设

(8)质量共评,推进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做好有效评价形式,如日常月考核、教育督导年度考核等。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集团的工作联动,将改革评估结果作为县区教育发展目标和集团学校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凝聚了集团化办学改革合力。

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朱永才总校校长从6个方面阐述了助力乡村学校华丽嬗变的新模式。

(1)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担负教育新使命:采用“九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党建引领、统一管理机制、统一队伍建设、统一德育共育、统一教学教研、统一文化建设、统一督导评估、统一资源共享、统一教育信息化。

用好“四互四共”推进策略: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学互通、学生互动、资源共享、文化共育、党建共抓、质量共评。

(2)各美共美,多元互融,打造集团新文化:尊重差异、全纳包容、各美共美、平等自由阳光教育,从胜利走向胜利文以睿智,修心養德、五品四化、务实精进、 流淌幸福,和谐发展、办特色学校、同舟共济,创优异成绩像绿树一样成长、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3)以师为基,交流共训,激发内生新动力。

(4)双擎双发,教研共力,提高质量新标准:乡村学校受规模限制,年级单班、双班普遍存在,主要学科只有1—2名教师,教与研活动无法实现。为实现教学和教研的相互支撑,集团各校边实践边探索,教学和教研方略日渐成熟。

方略一:选骨干、促教研,分层帮扶互促进;

方略二:调思路、补短板,同测同评找差距;

方略三:建专网、同课堂,远程教学效率高;

方略四:共聚力、齐研发,课题引领新动力。

(5)突出特色、共同研发,重构课程新篇目

(6)善于突破,敢于担当,探索发展新路径

2019年5月27日,陈宝生部长携各省教育厅长来到七中教育集团湟源县和平乡中心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对集团化办学给予充分肯定:

一是在省定贫困县的乡村控辍保学工作出色;

二是在城乡集团化办学模式下,乡村学校在学校文化,学校特色,教师精神面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是城乡集团化办学为我们解决城市学校“紧”,农村学校“空”的困境探索了很有成效的途径。

大通县逊让乡中心学校吴吉成校长以《积智之所为,则无所不成也》为题,讲述了本校发展的实践。

(1)深挖乡土文化,助力学校内涵发展。结合校名,学校提炼出了“谦逊敬让,厚德成器”的办学理念,以“明理通达,谦而不逊”为校训,以“育人为本,敬业为荣,谦而好学”为校风,以“仁爱善思,敬畏力行”为教风,以“厚德谦逊,博学笃志”为学风的顶层设计。

(2) 打造“三品”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3)完善“七彩”德育评价体系,助力德育创新发展:在集团校帮助下,学校从土族服饰上七色纹饰得到启示,提出“行儒雅之风做七彩少年君子”德育理念,用白、蓝、红、黑、绿、黄、橙等颜色分别表示品德、礼仪、学习、纪律、劳动、体健、心健等之七星,精心完善“七彩之星”评价体系。培养“谦逊友善、诚信敬让、敬学善思、守纪公正、身强体健、刚毅乐观、爱党爱国”的“七彩”逊让学子,便是我校德育的目标。“七彩之星”评定已成为我校评价学生行为习惯的“标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2018年11月我校被大通县评定为诚信校园,并建成为大通县中小学诚信教育基地;四年级学生唐成延和九年级学生李建青评选为大通县十佳美德少年。

(4)实施“敬雅”文化建设策略,助力校园文化提升

(5)锤炼政治素质,助力教师队伍建设

(6)落实“English upgrading”(英语提质)项目,助力薄弱学科发展:集团针对学校英语学科教师专业性不强、主题教研活动实效性不佳、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等问题及时制定措施,把提升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突破口,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集团校引领作用,通过英语诊断课、同课异构、英语单词听写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沙龙和英语情景剧展演等活动来促进英语教学成绩提升。有落实就有变化,各年级英语教学成绩均有提升。

(7)执行“暖心”计划,润泽留守儿童心灵:在《西宁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城乡千名儿童互助相伴快乐成长暖心计划》指导下,集团各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对学校留守儿童进行爱心帮扶;开展十三中教育集团“春耕文化”和“大爱润泽心灵、社团助力梦想”系列活动;组织城乡学生同进省博物馆、科技馆开展研学活动,共享文化大餐,搭建城乡学生结对交友的平台,使我校留守儿童不再孤独。

(8)借集团化办学之东风,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在集团化办学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下。学生转出人数大幅度减少,并且各年级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听取了西宁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探索经验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校长们也纷纷发表己见,共同探讨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祝郁院长重点谈了上海市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措施:(1)重视顶层设计,分步推进实施;(2)以区推进为主,激发区校创新活力;(3)聚焦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教育质量;(4)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共建共享共进;(5)加强评估引导,提供有效保障。

江苏省海门东洲初级中学滕玉英校长讲解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东洲集团样本》:(1)创新机制:聚焦组织管理,着力推进集团一体化发展;(2)人是关键:聚合优质资源,全面优化集团均衡化发展;(3)文化立魂:聚力品质提升,深度促进集团特色化发展。

北京第十八中学管杰校长分享了《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庄教育集群探索之旅》:(1)突破与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组织创新。(2)共享与获得:从教育学角度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持续的满足,学校的特色得以长足发展,育人模式从学校的单一变为区域的多样性。从经济学角度看,不但提高了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促进了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制度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社会学角度看,践行社会治理,推进了集群的自组织发育,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协同,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协调与匹配:社区互动的治理制度、扁平化治理组织架构、内生动力的治理机制。(4)内涵与质量:横向贯通的集群课程、纵向衔接的集群课程、纵横融通的集群课程。(5)开放与格局:双师互动平台基于服务器多路视频转发的先进技术,通过H.264视频编码标准、AAC音频编码标准、WEBRTC视频连接、教室摄像自动跟踪、视频和授课自动切换等技术手段,从而实现教室到教室、教室到手机/PC的双向互动连接,达到几乎无延迟、高清的视频效果,从而实现双师教学、远程互动、教育均衡。

交流之后,与会者一起赴乡镇学校进行观摩交流诊断,参观了湟源县日月藏族乡中心学校与和平乡中心学校,感受到了高原教育者的初心。

在这次论坛上,来自青海省的几位优秀校长也作了经验分享。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中学胡学志校长以《全面发展视野下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为题讲述了思路和实践。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熊敏兴校长发言《做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谈了学校的育人文化。他阐述了华罗庚精神的内涵,学校层面指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逆境拼搏的自强精神、甘当人梯的人梯精神;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刻苦勤勉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精神。教师层面指人梯精神、奉献精神、严谨治学精神;学生层面指爱国精神、自强精神、奋斗精神和严谨治学精神。将学校精神(华罗庚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策略,落实在学校课程和课堂教学中。

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一中学牛俊明校长作《印香铭道——坚守“尊重、利他、责任”的教育追求》报告。他强调了“树屹立道”“树人存道”“格术思道”“以术贯道”“沁香致道”“印香铭道”六个方面的办学思想。

青海省西宁市聋哑学校牛文春校长以《有爱无碍 静待花开》为题,作了特殊学校的情况报告。牛校长强调,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引领者另外一群同样不完美的人迈向完美的过程。在孔子思想核心之——“仁”的基础上,探寻能够凸显学校精神的核心内涵表述,打造了充满“仁爱”韵味的校园文化。 聋哑学校一直在努力建设“仁爱”校园文化,营造“家”的氛围,深化生活教育,以大爱情怀育人。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胡革新校长、广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张先龙、贵阳市第二中学段丽英校长、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李明校长等分别给幾位校长的分享作了点评。

对这次论坛的交流,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刘莉莉主任说:“如何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做最真实的教育,我们在青海看到了非常好的样态,比如政府有力的保障。我们也需要校长们对学校文化的凝炼和辐射,这样孩子们才有丰富的体验。七中有统一又有内生的自主发展的文化,有项目为载体,值得推广。”

刘全印教育有感而发:“公平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我们要让公平更有质量,让质量更有内涵。我们需要以公平和质量为载体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范涌峰,张辉蓉.学校特色发展:新时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内生路径与发展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5(70-75).

[2]刘小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0(89-91).

[3]杨苏圆,柳军,宋维英.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教学研究,2019,07(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