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分析与自我体验

2020-10-21池舒夏朱斌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

池舒夏 朱斌

摘 要:《在那遥远的地方》以其优美的旋律在中华大地传唱不绝,张朝结合了西方的变奏曲式与这首青海民歌,创作了钢琴改编曲。这首乐曲体现了超高的民族性,即用民族调式和用钢琴表现各样的民族器乐音色,也体现了极大的炫技性,具有超高的钢琴演奏价值。本文从原曲的背景出发,通过曲式结构、和声织体、旋律特征等方面的音乐分析,并结合自我的演奏体验,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便于大家对这首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张朝;《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分析;自我体验

中国的钢琴发展历史虽然没有西方钢琴发展历史那么悠久,但是我们的先人为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让传统的民歌、器乐曲等再次焕发自身的魅力。中国的作曲家为了发展和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用乐器之王钢琴创作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张朝的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精湛的技巧性将改编曲推向了另一个高点。

一、《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分析

乐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变奏曲式,采用装饰性变奏手法。主题选自同名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由主题、四个变奏和尾声组成。整首乐曲采用中国的民族七声调式,旋律自由,绵长,整首曲子起伏较大,旋律清新优美,速度舒缓,节奏稍显自由,不紧不慢地讲述着一个青年爱慕一个女子的故事。

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自我体验

这首钢琴改编曲的背景讲述的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在演奏的时候,自然要有无限的画面印入脑海。中国乐曲不像外国乐曲那样规整,且每个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不同,对乐曲演奏的处理也会不同。如果具体地来讲,那么针对我所演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将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速度与力度的选择

1、速度的选择

本首钢琴改编曲的速度为慢板和广板的交替变换,这是针对主旋律速度的,慢板比广板稍微快一点。首先,引子部分是慢板进入,到主题部分、变奏一、变奏二部分都是慢板的速度。变奏三进入广板,变奏四第一乐句为慢板,第二乐句为广板。主题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左手的流畅性,六连音和五连音在准确弹奏的同时要配合右手主题旋律的出现,显得较为轻快,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爱情故事的娓娓道来。过渡高潮部分的演奏非常重要,体现在速度与力度的把控上。在速度上升的同时,力度也是慢慢地加强,只有将这个连接弹得绝妙了,才能更好地推出高潮部分。也就是说,这一部分其实是在高潮前留给听众的一个想象。

2、力度的选择

力度的把控同样重要,力度处理地好才能使整首乐曲想表达的情感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整首改编曲当中,张朝先生在力度上的處理可谓是非常大胆了,力度的跨度非常大,有弱到虚无缥缈也有强到山崩地裂。从整体上来看,变奏三是整首乐曲的高潮,理当用强的力度来彰显热烈的情绪,而变奏四是对引子和主题的一个再现呼应,是对心仪女子淡淡的思念。再从一些特殊的地方来看,整首乐曲中放置了一些别出心裁的力度变化部分。

(二)踏板的运用

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主要运用到了延音踏板。由于中国钢琴改编音乐中和西方不同的五音化写作,踏板的运用也与西方钢琴曲有所不同。在弹奏本曲时,延音踏板的使用基本迎合着旋律的发展、节奏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和声织体的变化。

(三)节奏与时值

不同的时值结合在一起,就是节奏。该改编曲有着非常自由多变的节奏,这也是中国钢琴改编曲的一大特色。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每一部分的节拍设置,根据节拍时值合理地控制演奏的速度,就像上文说到的七连音与八个六十四分音符的结合,应该在一拍之内弹完。整首乐曲的节奏是轻快的,这一点延续了原曲青海民歌的风格,其中一处的弹奏要格外注意。

(四)技术难点与音色处理

如果要将这首曲子完整地弹下来,是要费一番功夫的,因为全曲具有很强的炫技性。

1、五连音、六连音等的弹奏。为了寻求美好的意境,张朝在整首曲子当中写了各种各样的连音,与主旋律进行配合,这些音弹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在弹奏伴奏织体连音时,要注意手腕带动手指进行练习演奏,这样弹奏出的音色是具有流动性的,否则音符容易变得断断续续,变得僵硬。

2、右手八度主题弹奏。为了让主题旋律具有歌唱性,主题部分的八度进行右手手指应当贴着琴键演奏,区分每一句不同的力度与速度,不同的情感。句子之间做好呼吸,弹奏完整。

3、震奏。震奏部分持续了整个变奏三部分,是这首改编曲中最难的一个技术点。练习的时候,应由慢练开始,再过渡到快速弹奏。震奏容易让小臂变得紧张,这时要注意全身的配合,上半身前倾一些,用脚找支撑点,如此可以让连续的震奏变得轻松一些。

4、颤音。颤音练习也要由慢至快,手指放松弹奏,以三个音为单位的练习可以更加明确,使颤音干净利落。变奏四中的颤音之间的连接要迅速,尽量将每一个音都连在一起。

结  语

乐曲采用西方变奏曲式,分为主题部分和四个变奏部分。张朝在吸收西方作曲技术的同时,努力寻求民族化的写作,在创作中用钢琴模仿各种中国传统乐器音色,和声部分采用五声纵和性和弦,采用七和弦和十一和弦等,为整首乐曲带来中国的色彩。本文从原曲的背景出发,通过曲式结构、和声织体、旋律特征等方面的音乐分析,并结合自我的演奏体验,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便于大家对这首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周晨.管窥张朝钢琴作品民族化的和声语言——以钢琴作品集《中国旋律》20首为例[J].音乐创作,2014,(02):123-125.

[2] 林怡俐.浅谈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写作的民族化特征[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7,(01):54-60,64.

作者简介:池舒夏(1996-),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朱斌,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哦,天又黑了>的分析与演唱演绎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古筝组曲《云山》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