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2020-10-21沈丹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当今互联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由于初中生更容易接触到网络,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做好当今时代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新媒体时代进行德育工作的难点拿出对策。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做好道德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德育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 新媒体 德育工作
引言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人生的转折阶段,初中生的生理方面快速发育,逐渐摆脱幼稚,正式迈入青少年时期。可是初中生的心理层面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生理层面,生理与心理的不同步会导致阵痛期出现,也就是俗称的“青春期”。在此期间,学生的三观在逐渐地形成,青少年会自发地寻找外界的事物以构筑自己的世界观,如今网络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学生们容易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因此,如何在高速发展的是新媒体时代下,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三观,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成了难题。
一、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中得到了很长时间的运用,对于教育界各界人士的影响都特别深刻,雖然德育教育已经开始在各个阶段和各个学校实行,也确实小有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少数学校坚持传统教学方式,逃不出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桎梏,认为学习成绩就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学校把重心放在理论知识学习上的重要原因,认为德育教育没有意义,德育教育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还有一些学校虽然会做德育教育的工作,但是仅仅把它当作上级领导视察时的应付手段,这样的德育只存在于有领导视察的时候,一旦领导离开学校,立马恢复原样。不论是以上哪种类型,都体现出学校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忽视。
2.家庭德育工作不到位
初中生德育任务是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三方面共同承担的。然而有些家庭德育工作远远没有做到位,甚至由于对于学生德育工作的不重视,有些家长将学生德育工作全部抛给学校,导致了德育工作的失衡。家庭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比学校和社会德育都重要,如今家庭德育工作缺失的情况大量发生,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教师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受学校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态度影响,部分教师对于德育教育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就是依然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其他任何能力和观念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甚至没有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意识,即使是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也只是书上怎么写,嘴上就怎么念,毫无新意、毫无乐趣,不仅做不到德育的有效开展,反而让学生觉得无趣,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完全达不到德育教育的标准。
二、如何解决德育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1.学校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
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学校需起到带头作用,必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提高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不应该把德育教育视为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的做法,不应该把德育教育作为应付领导视察的工具,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教师提出德育教育的要求,同时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德育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初中生。对于沉溺手机和电脑的学生加大管理力度,对有网瘾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从根本上断绝学生与网络的接触。
2.提升德育工作地位
想要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将德育工作放置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深入了解德育和智育的区别,还要摆正两者位置,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确保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人的底线,是基础,因此必须首先发展德育工作,给学生树立优秀观念,让学生在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都有质的提升,再对学生进行智育。不能本末倒置,忽视德育工作。
3.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并注重自身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行者,必须在自身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既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观念,也不能在德育教育中流于形式,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创新,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慢慢受到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学习内容适当采用一些小活动来帮助德育教育的实施,以此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从中有所收获。除此之外,教师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语习惯和行为习惯,正确的行为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初中生处于叛逆时期,如果老师有不好的行为会让学生产生“老师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来做”的逆反心理,因此,老师需要通过约束自身行为来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4.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配合,完成德育工作
许多家长往往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丢给学校。殊不知孩子在家的时间虽短,但是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最大的。有一个事例,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买牛奶,趁卖家不注意把一瓶牛奶塞进孩子书包里,手里拿着一瓶就去结账。临走时孩子说:“妈妈,你还有一瓶没给钱呢。”家长十分尴尬。倘若家长如此作为,又怎么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阻碍。教育孩子绝不只是学校的问题,还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无缝配合,多方合力才能时刻对学生进行德育。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青少年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素质,关系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体系要坚持以德育为先。因此,要加强对于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提升初中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提升祖国总体的素质水平,保障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德育工作者要披荆斩棘,力排困难,将德育工作落实到位,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张凤丽.初中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7(18).
[2]沙春菊.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2014(5)
作者简介
沈丹(1988.11.06—),女,汉族,浙江省湖州市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初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