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村落档案挖掘利用研究

2020-10-21张镇升周刚朱立鑫

兰台内外 2020年6期
关键词:畲族档案符号

张镇升 周刚 朱立鑫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总结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对发挥档案服务社会民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可分为展陈式利用、表演式利用和编研式利用。在符号意义下,其挖掘利用方式实际上遵循着“档案符号→档案符号文本→档案符号化”这一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畲族;档案;挖掘利用;符号

一、引言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三农”问题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的提出一方面是党对过去“三农”发展战略系统的总结和升华,另一方面对解决新时代“三农”发展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热点领域的档案建设成为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在《乡村振兴战略档案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发挥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机制,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和重点工作,打造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农业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在此大背景下,本文将目光聚焦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档案的挖掘利用上。一是因为正果畲族村是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具有特殊性;二是因为畲族村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及“广州名村”称号,具有典型性。因此,以增城正果畲族村为研究對象,归纳其档案挖掘利用的方式,总结其挖掘利用的模式,为民族地区及农村地区档案挖掘利用提供借鉴,助力乡村振兴。

二、畲族村现状及档案资源介绍

畲族村坐落在增城区正果镇南部群山之中,毗邻博罗罗浮山、龙门县属地交界处,距增城区中心30多公里,全村有80多户,总人口384人,主要姓氏有雷、来、盘。下设吓水、榕树隆、通坑三个合作社,面积5平方公里。畲族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历史上是一个不断迁移的民族。根据族谱记载,畲族祖始于湖南潭州府永康县鹅塘都,后迁移到广州潮州凤凰山(今汕头地区),后再由凤凰山分散居住到潮安、丰顺、海丰、博罗、增城等地,畲族吓水村由1634年迁移至此已有380多年历史。

畲族村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如畲族聚落遗址、祠堂(文化礼堂)、畲族摩崖石刻、畲族歌谣、畲族文学、畲族服饰配饰、民俗节庆等。正果镇政府把这些反映畲族历史变迁、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的档案及文化资源作为重点开发事项。在镇政府编制的《岭南荔枝小镇规划》研究报告中,将这些资源进行分类,邀请专家对相关资源进行评估,使得档案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更具针对性、科学性。

三、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

正果镇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深入挖掘畲族档案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畲族村旅游品牌,建设集旅游文化休闲一体的特色小镇。笔者根据实际调研所获取的信息和资料,结合《岭南荔枝小镇规划》,把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归纳为以下三类:

1.展陈式利用。畲族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着眼于民族文化,按照“建设一个场馆,通过一个展览,征集一批藏品,展示一段历史,打造一个平台”的目标,积极谋划民俗馆的建设。在建馆之初做了大量的调研以及详细的规划,整个展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主要展示畲族的历史文化,下层主要展示畲族生活生产。场馆设计、大纲编撰、展品征集、仿真修复等费用大约50万元,共展出87件档案,包括了畲族祖图、民族服饰、装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展馆通过图、文、实物、模型等多角度再现畲族人民的历史起源、婚嫁习俗、节日传统、劳动生产。民俗馆这一文化平台的搭建,既有利于对外展示畲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和魅力,又能为群众提供休闲场所,具有教化与娱乐功能。

除了畲族村民俗馆利用畲族档案资料举办展览,增城区档案馆、博物馆也利用了畲族档案资料举办展览。如增城区档案馆的《增城记忆展》展出了畲族祖图仿真件,博物馆《增城民风民俗展》展出了畲族旧村落模型以及不同的实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博物馆运用多媒体手段,把连环画式的祖图动画化,将静态的畲族祖图动态呈现,使扁平化的人物立体化。

如果说增城区档案馆、博物馆、畲族村民俗馆是了解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那么祠堂与摩崖石刻、群聚遗址则是了解畲族历史风貌的重要渠道。畲族村祠堂(文化礼堂)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畲族的历史风俗,而摩崖石刻和群聚遗址则是以历史遗存的形式展示畲族村落的变化。不同的展示方式,展示不同的档案实物,其所表现的意义也不同。对畲民来说,实物与遗址是某种具有精神含义的东西,是附着在物质现实上为族群共享的东西,是族群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对观者来说,这些实物与遗址是不同于“我”的历史文化现象,是多元文化的一种,是认识“他”,了解“他”,读懂“他”的重要信息资源。

2.表演式利用。“表演”一词在《辞海》解释为“把情节内容或技艺公开表现出来,供人观赏或学习”。在许多少数民族村落,特色的民俗仪式通过表演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实际上,没有民俗仪式作为支撑点,文化表演就会失去进行的机会和理由。民族文化表演活动虽然以娱乐的方式展现出来,但是习惯上会配合一些庄重的仪式,突出某种严肃性。

畲族人虽然长期生活在深山中,以打猎和刀耕火种为生,并频繁地迁徙,但信仰祖先崇拜盘瓠王习俗一直流传下来。文革之前,祭祀活动长盛不衰,祭祀仪式庄重周全。每年年初一和农历七月十四都会有祭拜活动。年初一主要有祭拜祖宗,瞻仰祖图,拜盘瓠王,“烧吨”等活动,按照一定的仪式进行。农历七月十四主要是祭拜盘瓠王,祭拜有“见生”的习俗,族人要在盘瓠王面前杀猪,把猪头、猪脚、猪尾砍下来煮熟,用托盘托好,由老人领着去祭祀盘瓠王。男丁排好队,轮流前往烧香,拜完之后,在盘瓠王面前的树下架起大锅,把猪肉煮熟,共同进食。随着文革爆发,村里的祭拜习俗受到冲击,加之老一辈族人的去世,年轻人外出谋生,畲族村祭祖仪式日渐衰微。为了让畲族村拜祖习俗能够保留传承下去,增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将这一习俗申遗。2009年《增城畲族拜祖公图》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8月24日,增城区文体旅游局、正果镇政府联合主办了第一届广州增城正果畲族盘瓠王文化节。该文化节融合了歌舞表演和祭祀活动,在畲族传统歌舞表演完后,全体畲民祭拜祖先,并进行“千人宴”,共同进食猪肉。

畲族村便是利用这种“表演+仪式”的方式,通过文化表演和祭祖相结合,打造具有畲乡特色的文化活动。该活动不仅突出了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还发挥了凝聚族群的作用,更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

3.编研式利用。民族档案编研是较高层次的文化生产方式,也是民族文化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民族文化散落在民间,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任其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则容易散失、遗忘甚至消亡。因此,民族档案资料的编研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由于民族档案资料纷繁复杂、形态多样,从主观上要求编研者要对所获取的资料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整合。同时,从客观上也要求编研者对所整理的资料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

近年来,增城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畲族村民族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在编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编有内部资料《讲好正果故事—畲族风情》《增城文史·畲族历史专辑》以及公开出版的《印象正果》等。其收集、整理、利用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性文章,收集了赵家旺、李筱文等人撰写的《畲族村调查》,王李英的《畲族村的语言、习俗及图腾崇拜》,陈延河的《增城畲族语言使用情况》,陈克的《增城正果镇吓水畲族村(兰溪畲族村)<盘、雷、蓝氏族谱>源流》等;二是民间故事及歌谣,包括了《夏街黎姓世袭抚瑶官的故事》《畲族蓝大师故事(五则)》《盘瓠王歌》《昂罗依是共产党》;三是政策文件,包括了《民俗馆设计方案》《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城畲族拜祖公图>项目简介》《正果镇畲族村美丽乡村规划》;四是乡贤事迹,包括了两任村党支书记的奋斗历程。

畲族档案资料汇编成册,是对零散的畲族社会记忆的整合。它既是保护畲族文化的一种方式,又是了解畲族文化的一种渠道。特别是在当前民族村落不断受到外来文化侵蚀的情况下,民族档案资料的编研对保留民族历史文化记忆更为重要。

四、符号意义下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的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档案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呈现地方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载体。丁海斌教授在《档案学三题小议——档案定义、起源与档案学科属性》一文中,把档案定义为人类活动的原始性符号记录,说明了档案跟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生产并运用符号,可以说符号是全部人类行为和文明的基本单位。畲族档案的挖掘利用,实际上就是符号的运用,表现为从档案符号到档案符号文本再到档案符号化的上升过程。

1.档案符号。符号是“符号载体”的简称,它是指携带意义的感知,也就是说,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就是表达意义。意义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了人类传播活动中的精神和物质内容,可以是自然科学、人文历史,也可以是眼神动作、语言表情等。意义包含了意向、认识、知识、观念、价值等。档案作为人类活动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原始性记录,必然属于符号的一种。符号具有所指和能指功能,两者是前件(形式形体)与后件(内容意义)的关系。档案同样也具备这样的功能,档案的记录形式形体是能指,记录的活动过程和实践内容是所指。比如增城畲族祖图,图画是所指,是重要的形式形体;盘瓠王故事是能指,是具体的过程内容。又比如畲族群居遗址,断壁残垣是能指,是形式形体;群聚历史是所指,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可以说,档案是自带符号属性。畲族档案的挖掘利用,就是符号的找寻及意义的呈现。

2.档案符号文本。符号文本可以是任何符号的编织组成。文本的构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单个符号可以被纳入符号组中,二是具有合一的时间向度和意义向度且被接收者所理解。畲族档案的利用就是将档案符号转变为档案符号文本。从展陈式利用来看,无论是畲族祖图、服饰、农具、照片等展品,作为单个档案符号本身就具有价值及意义,利用者对它们进行有逻辑的分类组合,配以文字说明,把零散的档案组合成完整的畲族发展历史,客观地呈现给参观者。从表演式利用来看,祭祖活动与畲族歌舞、传统手工艺本没有明显的关系,利用者对这些档案符号进行编排,在结构上进行整合,使之具有解释的情境性。从编研式利用来看,畲族研究文章、民间故事和歌谣、政策文件等资料的搜集,是对畲族档案符号价值的归纳,按照文化载体的规则(如档案编研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编辑,最终以“文本”(这里的文本是指文字符号为基础形成的书本读物)的形式呈现。由此可见,档案符号文本使每个独立的档案符号之间建立了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整体符号”。

3.档案符号化。符号化,是指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艾柯认为符号化有三个步骤,首先是思维主体确定某事物有某种功能,其次是某事物能够达到怎样的预期目标,最后确定某事物叫什么。增城畲族村盘瓠王文化节就是符号化的体现。从功能上讲,盘瓠王文化节是为了纪念畲族始祖盘瓠王,凝聚族群意识;从目标上讲,是向群众和游客展示和宣传正果畲族特色村寨和民族文化,推进畲族村民俗文化旅游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从命名上看,抓住了畲族最核心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盘瓠王信仰,以点带面,推广畲族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符号化的盘瓠王文化节被赋予意义,并由此产生了信息的交流。对传播者(乡镇政府)而言是其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意图),如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加深社会大众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对接收者而言是其对传来的符号进行理解并作出反应,如是否去畲族村观看盘瓠王文化节。可见,档案符号化构成了信息交流的意义,产生了社会互动效应。

符号意义下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的模式

五、結语

档案挖掘利用是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最直接手段。随着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开展,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已经成为重要选择。增城正果畲族村正是立足自身,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本民族村落档案资源。其挖掘利用方式在符号意义下,实际上遵循着“档案符号→档案符号文本→档案符号化”这一模式。了解这种模式,对于进一步整合档案资源,优化档案资源,运用档案资源服务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美]莱斯利·怀特.文化的科学[M].曹锦清,向亮等,译.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广州市音像资料馆))

猜你喜欢

畲族档案符号
畲族颂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