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小班化教学下的语文教学

2020-10-21吴梨花

文存阅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班化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吴梨花

摘要:小班化教学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施,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做好小班化教学下的语文教学,内容包括:更新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以及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班化;因材施教;个性化理解

传统的大班化教学存在诸多的弊端,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提倡小班化的教学。小班化教学具有很多的优势,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就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更新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一个师者,必须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足够的教学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

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依旧没有摆脱原来的大班化教学下固有的教学模式,没有意识到小班化教学的真谛。人数的变少也代表着教学策略的改变,如果继续沿用大班化的教学手段,那么开展小班化教学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实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使之和小班化教学相匹配,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

二、因材施教,精准培养

对于传统的大班,小班的学生人数要少很多,这意味着每个人所获得的关注的增多。小班化的教育理念以个体发展为主,看重每个学生的个人进步。教师精力的相对集中,也让“因材施教”变得更具可行性。这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准确的认识,针对他们的特点制订训练计划。平时的课堂表现,各科学习情况,阅读练习的完成情况,都可以作为参考。

此外,单独的阅读心得交流必不可少。阅读是很主观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差异。安排时间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才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由此而来。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因为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喜欢看小说的学生多给他们推荐一些时文精粹,逐渐改变他们的阅读偏好;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着重纠正他们的习惯,督促他们多做读书笔记,写写读后感;阅读能力出色的学生引导他们去尝试一些名著,如《百年孤独》、《在人间》之类的。这些有一定思考性的书籍虽然对小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很考验人的理解能力,但一直让阅读能力出色的学生阅读一些毫无难度的儿童读物,进步空间不大。虽然说小班化教育给教师减少了任务量,但要真正做好因材施教,并不比大班教育輕松多少。

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小班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别于大班,小班环境给师生彼此提供了更多时空。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俯下身子与学生“等高”,与学生建立朋友、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小班课堂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师生沟通、交流、合作、共进、共享、共赏的乐园。这在新授课的语文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上小说《凡卡》一课时,我首先挑选两个小组的代表以小教师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解生字词,而自己则走下讲台坐到学生中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感。在“研读称呼把握主旨”环节,我尽量用赏识的眼光去鼓励中等偏下的学生发言,“你的发言真精彩”“你真细心,找到了许多同学没有注意的细节”“你的想法有新意”“真棒”等,在赏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实现师生心灵和精神上的相融相通。

在“深入探究人物心理”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自己则巡视和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我发现把自己当做学生的一分子,给学生一种朋友般的踏实感,有利于小组讨论的有效推进和创造性展开,也容易捕捉到一些即时性信息生成新的课堂资源。在“苦难与亲情之我见”环节,有个学生由于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加上心里紧张,一连说了两遍同学们还是没听懂他的意思。我一直没有放弃地给予纠正和引导,终于到第五遍时,同学们完全听懂了。看着他脸上成功的喜悦,我觉得这样的等待“值”。等待是对学生差异性的理解和尊重,小班化的语文课堂更需要这样的等待意识。在等待中,学生会多一点纠正和完善自我的空间,会更添一分思维的深度,会更添一份成功的把握,会更添一分对老师的喜爱。在这样宽松和谐的小班化课堂氛围里,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随时可见思维碰撞的火花,连平时内向、自卑、不上进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全班32人发言次数达71次,平均每人发言2.2次。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亲切友好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互动学习的顺畅展开,更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阅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应起始于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教师对学情的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已知”,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会了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不会的是什么,感困惑的又是什么”。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位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一段不解之缘。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精心喂养海鸥,而海鸥则视老人为亲人,当老人离世时,它们在老人的遗像前,悲鸣不断,肃立送行。

读完这个故事,教师做了一个小调查:最震撼你心灵的是什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指向于:海鸥为老人送行。于是,教师以“送行”的这一幕为切入口,结合课后问题,引导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样以学生的需求为起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糊导学为精准导学,大大提高了课堂学教活动效率。因此,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视角,善于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阅读文本,找准学生的需求,才能变低效、无意的“随机辅导”为高效的“有意辅导”。

总而言之,在小班化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俯下身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且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实现关照“每一个”的需求,求得“每一个”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曦晴.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景教育[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01.

猜你喜欢

小班化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班化的“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